医用局部解剖学臂、肘和前臂前区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5610722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用局部解剖学臂、肘和前臂前区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医用局部解剖学臂、肘和前臂前区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医用局部解剖学臂、肘和前臂前区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医用局部解剖学臂、肘和前臂前区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医用局部解剖学臂、肘和前臂前区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用局部解剖学臂、肘和前臂前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局部解剖学臂、肘和前臂前区(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局部解剖学,第二章 上 肢 第二节 臂、肘和前臂前区, 浅层结构 1皮肤:薄,弹性好。沿桡动脉和尺动脉分布区的皮肤,血运丰富,可切取带蒂皮瓣。 2浅筋膜:薄而松弛。, 浅静脉: 1) 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经手背皮神经浅面上行,绕前臂外侧缘至前臂前面外侧上升,经肘窝前外侧达臂前区,越前臂外侧皮神经浅面,沿肱二头肌外侧沟继续上升,再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至锁骨下窝处穿锁胸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特点: 末段有吻合支连于颈外静脉; 臂部无较大属支; 前臂部接受位于头静脉外侧的副头静脉; 肘窝前方有斜行的肘正中静脉连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 肘窝中部有一较为恒定的吻合支连于深部静脉,此处

2、浅静脉比较固定,适于穿刺。,2) 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沿手背和前臂背侧的尺侧上行,至前臂中份绕过其内侧缘至前臂前面内侧上行。在肘窝内上方接受肘正中静脉后,沿肱二头肌内侧沟继续上行,至臂中份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沿肱动脉内侧上行至大圆肌下缘处注入腋静脉。,3) 前臂正中静脉:起自手掌静脉丛,细而不恒定,沿前臂前面中部上行,注入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 淋巴:较多,与浅静脉伴行。 尺侧浅淋巴管伴随贵要静脉走行,至肘上方注入肘浅淋巴结。 其余浅淋巴管和肘浅淋巴结的输出管上行注入腋淋巴结的外侧淋巴结。 桡侧的浅淋巴管伴随头静脉上行,大部分在臂上部穿过深筋膜注入腋淋巴结的外侧淋巴结,小部分沿

3、头静脉向上注入腋淋巴结的尖淋巴结或颈外侧下深淋巴结。, 皮神经: 臂外侧上部:臂外侧上皮神经(腋神经的分支); 下部:臂外侧下皮神经(桡神经的分支); 臂内侧上部:肋间臂神经(第二肋间神经);,下部:臂内侧皮神经(臂丛内侧束); 前臂外侧部:前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终支); 内侧部:前臂内侧皮神经(臂丛内侧束)。, 深层结构 1深筋膜 臂部:臂筋膜,向上移行为三角肌筋膜、胸肌筋膜、腋筋膜等。 屈侧较薄,覆盖肱二头肌,在中份形成臂内、外侧肌间隔,从臂内、外侧伸入到臂肌前、后群之间,附着于肱骨干和内、外上髁,构成骨筋膜鞘。 臂前骨筋膜鞘内含有:臂肌前群、肱血管、肌皮神经、正中神经以及尺神经。,前臂

4、部:前臂筋膜,向上与臂筋膜相延续。肘前区内侧部筋膜厚,有肱二头肌腱膜加强,并有前臂肌浅层诸肌起自其深面。 前臂内、外侧肌间隔:分别从内、外侧缘伸入到前臂肌前、后群之间,附着于尺骨、桡骨,并与前臂骨间膜一起构成骨筋膜鞘。 前臂前骨筋膜鞘:含有前臂肌前群,桡、尺动脉、神经形成的血管神经束,骨间前血管神经束以及正中神经等。,2肌肉和局部记载 臂肌前群: 浅层:肱二头肌; 深层:喙肱肌和肱肌。,肱二头肌,肱二头肌,喙肱肌,喙肱肌,肱肌,肱肌, 前臂肌前群: 浅层 (桡侧尺侧):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以及它们的深面为指浅屈肌; 深层:拇长屈肌、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肱桡肌,肱

5、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拇长屈肌,拇长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 肘窝:肘前区略呈三角形的浅窝,底于近侧,尖指向远侧。,上界: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 下外侧界:肱桡肌; 下内侧界:旋前圆肌; 顶:肘前区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 底:肱肌、旋后肌。,构成:,内容:肱二头肌腱位于中央,内侧为肱动脉及其分成桡、尺动脉以及伴行静脉,最内侧为正中神经。桡神经位于窝外侧的肱桡肌与肱肌之间,前臂外侧皮神经则位于肱肌与肱二头肌腱之间穿出。 肱动脉分叉处有肘深淋巴结。, 前臂屈肌后间隙: 位置:前臂远侧1/4段的掌侧; 构成:指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深面与旋前方肌浅面之

6、间的潜在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其内、外侧界分别为尺、桡侧腕屈肌和前臂筋膜。 交通:向远侧经腕管与手掌的掌中间隙相交通。,3血管 肱动脉及其分出的桡、尺动脉。每一动脉均有两条同名静脉伴行。 肱动脉:平大圆肌下缘处接续腋动脉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肘窝平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尺动脉。 臂上部肱动脉位于肱骨内侧,后方有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前外侧有正中神经,内侧有尺神经,肱动脉两侧有同名静脉伴行。,腋、肱动脉的体表投影: 上肢外展90,掌心向上时,锁骨中点至肘前横纹中点远侧2 cm处的连线,以大圆肌下缘为界,以上为腋动脉,以下为肱动脉。,分支: 肌支:至邻近肌肉。 其它分支: 1) 肱深动脉:大圆肌腱稍下方处,起

7、自肱动脉后内侧,与桡神经伴行,通过肱骨肌管。 2) 肱骨滋养动脉:极细小,臂中份经滋养孔进入肱骨。肱骨骨折若损伤该动脉,则会延迟骨的愈合。,3) 尺侧上副动脉:臂中份稍上方起始,伴尺神经下降,穿臂内侧肌间隔至臂后区。 4) 尺侧下副动脉:肱骨内上髁上方约5 cm处起始,经肱肌前面下行至肘关节附近。, 桡动脉: 分出后越过肱二头肌腱表面斜向下外,沿肱桡肌内侧下行,向下行于肱桡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桡神经浅支位于动脉的外侧。 分支: 桡侧返动脉:距起始端不远处发出,行向外上方,分布于邻近肌肉,并与肱深动脉分出的桡侧副动脉吻合。, 肌支:沿途发支至邻近肌肉。 皮支:至皮肤。 掌浅支:腕前区桡动脉发

8、出,向下经鱼际肌表面或其内部至手掌。 体表投影:从肘窝中点远侧2 cm处,至桡骨茎突前方的连线。, 尺动脉: 分出后经旋前圆肌尺头深面走向内下,与正中神经一起穿指浅屈肌两头之间,并经该肌深面由其内侧缘处穿出,至尺侧腕屈肌深面下行。至前臂下2/3段与尺神经伴行,至腕前区。,分支: 尺侧返动脉:与肱动脉的尺侧上、下副动脉吻合。 骨间总动脉:尺动脉近侧2.5 cm的范围内发出。短干,立即分为: a. 骨间前动脉:在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与骨间前神经伴行,沿骨间膜前面下降,至旋前方肌深面。 b. 骨间后动脉:向后穿骨间膜上端的孔,进入前臂后区。 体表投影:肘窝中点远侧2 cm处起始,至豌豆骨桡侧的连

9、线。,4神经 肌皮神经(C57):臂丛外侧束发出,居正中神经外侧根的外侧,喙肱肌与腋动脉之间,行向外下方,穿喙肱肌至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分支至臂部前群诸肌。 在肘窝外上方,肱二头肌腱外侧缘处,肌皮神经的终支穿出深筋膜更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部皮肤。, 正中神经(C58、T1): 内、外侧根分别起自臂丛内、外侧束,胸小肌下缘处、腋动脉的外侧合成正中神经。,初居肱动脉外侧,与肱动脉一同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在臂中份渐斜过动脉前方至动脉内侧。在肘窝下部,越过尺血管前方,穿过旋前圆肌二头之间,然后在指浅、深屈肌之间垂直下行至腕前区。,分支: 臂部:无分支; 肘窝处:上方处分支至旋前圆肌;近

10、肘关节处发支至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和指浅屈肌。 穿旋前圆肌处:骨间前神经,与同名血管伴行,在骨间膜前面、拇长屈肌与指深屈肌之间下降,至旋前方肌深面,分支至拇长屈肌、指深屈肌桡侧半、旋前方肌。 体表投影: 臂部:与肱动脉体表投影一致; 前臂:肱骨内上髁与肱二头肌腱连线中点至腕前区腕远纹中点的连线。, 尺神经(C78、T1): 起自臂丛内侧束,在腋动、静脉之间下行。然后位于肱动脉的后内侧。至臂中份与尺侧上副动脉一同穿过臂内侧肌间隔至臂后区,沿肌间隔后方下行经尺神经沟,向下穿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至前臂,在尺侧腕屈肌深面与指深屈肌之间下行。前臂上1/3尺神经与尺血管相距较远,在下2/3段彼此伴行,走在尺血

11、管的尺侧。,分支: 臂部:无分支; 肘关节处:肌支至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 桡腕关节近侧5 cm处:发手背支,经尺侧腕屈肌腱与尺骨之间转向背侧,下行至手背。 体表投影:腋窝顶、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豌豆骨桡侧缘的连线。, 桡神经浅支: 桡神经在肘窝外侧,肱桡肌与肱肌之间、肱骨外上髁的前面分为浅、深二支。分支前发支支配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区更名骨间后神经。 浅支在肱桡肌的深面、桡动脉桡侧相伴下行,经指浅屈肌与拇长屈肌的掌侧,约在前臂中、下1/3交界处,从肱桡肌腱深面转至前臂后区,下行至手背。,四、临床要点 1前臂皮瓣移植:以桡动脉、尺动脉为轴的轴型皮瓣。 2上肢浅

12、静脉穿刺:常在肘前方进行静脉穿刺。 优点:口径大,血流量大、位置表浅,有交通支与深静脉吻合较固定。有肱二头肌腱膜与深静脉隔开,较安全。,3肱骨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 近侧段呈外展、旋外位,受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牵引所致; 远侧段呈内收、旋内位,受背阔肌、胸大肌和大圆肌牵引所致; 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腋神经),肱骨干骨折: 常合并桡神经损伤,出现“垂腕手”; 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以上时,近侧段受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等牵拉而向前、向内移位;远侧段受三角肌及臂肌牵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 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以下时,近侧段因受三角肌、冈上肌、喙肱肌牵引呈前屈、外展位,远侧段因受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牵引

13、而向上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远侧段常因前臂肌前群的牵引而向前移位,易压迫正中神经和肱动脉,导致前臂肌缺血挛缩、正中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障碍和肌瘫痪。 肱骨内上髁骨折时,有可能损伤尺神经。,4旋前圆肌与桡骨骨折 骨折线在旋前圆肌止点上方: 近侧段因受肱二头肌和旋后肌的牵引而呈旋后位; 远侧段因受旋前圆肌、旋前方肌牵引而呈旋前位。 骨折线在旋前圆肌止点的下方: 近侧段常保持中立位; 远侧段受旋前方肌牵引而呈旋前位。,5前臂双骨折 桡骨或尺骨骨折时,可由骨间膜传导到另一骨,引起另一骨不同平面的骨折,也可另一骨上端或下端脱位,并表现为复杂移位。 复位时,要保证骨间膜达到最大宽度,以防止骨间膜挛缩,影响功能。,See you next tim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