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动物源性细菌 放线菌属 其他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609107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3.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动物源性细菌 放线菌属 其他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医学微生物学]动物源性细菌 放线菌属 其他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医学微生物学]动物源性细菌 放线菌属 其他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医学微生物学]动物源性细菌 放线菌属 其他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医学微生物学]动物源性细菌 放线菌属 其他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动物源性细菌 放线菌属 其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动物源性细菌 放线菌属 其他(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原生物学教研室,Welcome,第16章 动物源性细菌,动物源性细菌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动物源 以动物为传染源,人畜(兽)共患病,动物源性疾病(zoonosis),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传染病,即由一种病原菌同时可 引起动物和人类的某些传染病,第一节 布鲁菌属(Brucella) 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 (Yersinia)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 (Bacillus),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免疫性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五、防治原则,主 线,对人致病: 羊布鲁杆菌(B. melitensis) 牛布鲁菌 (B.abortus) 猪布鲁杆菌(B.suis) 犬布鲁杆菌(B.canis ),Br

2、ucella,形态与染色:G-短杆菌 培养特性:需氧,营养要求较高(血清或肝浸液) 生化:产尿素、H2S 抗原:M 、A 抵抗力:较强,Brucella,一、生物学特性,Brucella,二、致病性和免疫性,1. 致病物质 内毒素:发热、白细胞、肝脾肿大等 荚膜与侵袭性酶:皮肤(完整)、黏膜侵入,脏器中大量繁殖,快速扩散入血(菌血症),2. 感染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或接触被污染的畜产品经皮肤、黏膜、眼结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人类波浪热 16周的潜伏期 胞内寄生菌 反复形成菌血症及内毒素血症 发热呈波浪型 慢性病变:关节痛、乏力、肝脾肿大 家畜母畜流产、生殖系统感染,3.

3、所致疾病,Brucella,二、致病性和免疫性,4. 免疫性 以细胞免疫为主 有菌免疫 无菌免疫 型超敏反应(免疫保护及病理损害),Brucella,二、致病性和免疫性,标本,血液、骨髓、尿、乳汁及关节渗出液等,分离培养与鉴定,双相肝浸液培养基,血清学试验及皮肤试验,Brucella,三、微生物学检查法,Brucella,四、防治原则,1、预防: 控制流行病学三个环节:加强病畜管理、切断传播途径、免疫接种。 2、治疗 :急性病人用抗生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慢性病人除用抗生素外采用综合疗法或特异性菌苗脱敏疗法。,食入未经消毒的羊奶,最有可能患的病是,A. 霍乱 B. 肉毒中毒 C. 波

4、浪热 D. 结核 E. 霍乱,布鲁杆菌感染人体后,使患者的热型呈波浪式是由于,A. 细菌进入血液 B. 外毒素的反复释放 C. 反复形成菌血症 D. 细菌的潜伏感染 E. 细菌被巨噬细胞吞噬,第一节 布鲁菌属(Brucella) 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 (Yersinia)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 (Bacillus),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免疫性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五、防治原则,主 线,鼠疫耶氏菌-鼠疫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小肠炎、结肠炎、败血症假结核耶氏菌-胃肠炎、肠系膜淋巴肉芽肿,Yersinia,鼠疫耶氏菌 (Y. pestis),鼠疫,我国法定甲类烈性传染病 历史:三次世界性大流行

5、 目前:仍有散在及爆发(死亡率10-30%) 监控:是我国重点监控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一、生物学特性,Y.pestis,形态与染色 G-短杆菌、两端浓染、 有荚膜,可呈多形性 培养特性 边缘薄而不整R型菌落“破草帽” ; 浑浊 沉淀菌膜(呈“钟乳石”状下沉),2730 抵抗力,较弱,抗原结构,Y.pestis,一、生物学特性,病,在人群发病前,先有鼠类的发病和流行,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腺鼠疫,引起,物质 荚膜、鼠毒素、内毒素等,鼠疫(黑死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传染源:鼠、病人,途 径:鼠蚤、人蚤、呼吸道,鼠-蚤-人 人-人,二、致病性和免疫性,Y.pestis,二、致病性和免疫性,Y.pe

6、stis,可获得牢固免疫力,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Y.pestis,专用实验室检测 警惕生物武器 检测动物鼠疫动态 灭鼠灭蚤 接种疫苗 抗菌素治疗(首选利福平),鼠疫杆菌的传播媒介是,A. 螨 B. 蜱 C. 鼠蚤 D. 虱 E. 白蛉,特异性较强,主要保护性抗原的鼠疫杆菌成分为,A. F1抗原 B. V抗原 C. W抗原 D. 内毒素 E. 鼠毒素,第一节 布鲁菌属(Brucella) 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 (Yersinia)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 (Bacillus),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免疫性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五、防治原则,主 线,需氧,有芽胞,革兰阳性大杆菌 多数为非致

7、病菌(枯草杆菌等) 少数为致病菌 炭疽芽胞杆菌 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炭疽杆茵营养要求不高,致死性生物战剂。 1940年,日本。 1952年(抗美援朝时期),美国。 1941-1942,英国实验炭疽炸弹。 1979,前苏联 1993-1995年,日本奥姆真理教。 2001年,美国,炭疽信函事件。,布鲁斯艾文斯,致病菌中最大的G粗大杆菌,两端截平,无鞭毛;荚膜 竹节样排列的长链。椭圆形芽胞(氧气)位于菌体中央,宽度小于菌体,有毒株可形成荚膜。,B.anthracis,一、生物学特性,Bacillus,一、生物学特性,灰白色大而扁平的R型菌落,低倍镜观察可见卷发状边缘。串珠试验(+) 抗

8、原: 结构抗原(荚膜、菌体和芽胞等)和炭疽毒素复合物。 抵抗力:很强。 对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Bacillus,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病原菌。 致病物质: 荚膜:抗吞噬,有利于细菌在组织内繁殖扩散 炭疽毒素:直接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组织水肿、微循环障碍、血液呈高凝状态、引起休克、DIC、呼吸衰竭,致病性,炭疽病: 传染源:患病食草动物及其制品或被污染物 传播途径: 皮肤炭疽微小伤口侵入,皮肤黑色凝固样坏死、焦痂,最多见 肠炭疽经口感染,呕吐、肠麻痹、血便 肺炭疽吸入芽胞,血痰等 败血症,炭疽性脑膜炎,死亡率高,感染后获得持久性免疫力。,Bacillus

9、,二、致病性和免疫性,免疫性,Bacillus,三、微生物学检查法,采标本注意:严禁在室外剖检病体 直接涂片镜检(荚膜、竹节状) 分离培养与鉴定(菌落形态、串珠试验等),Bacillus,四、防治原则,家畜感染的防治和牧场的卫生防护 严格隔离或处死深埋 严禁现场剖检取材,死畜剥皮或煮食,必经焚毁或深埋2m以下 特异性预防 减毒活疫苗 疫区工人 治疗以青霉素为主,感染死亡的动物尸体严禁解剖的病原菌,A. 鼠疫杆菌 B. 炭疽杆菌 C. 布鲁杆茵 D. 大肠埃希菌 E. 变形杆菌,炭疽毒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直接损伤,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巨噬细胞 D. 淋巴细胞 E. 微血管内皮细胞,人

10、类最常见的炭疽病是,A. 肺炭疽 B. 肠炭疽 C. 皮肤炭疽 D. 败血症 E. 脑膜炎,第17章 其他细菌,第一节 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第二节 鲍特菌属 (Bordetella) 第三节 军团菌属 (Legionella) 第四节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免疫性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五、防治原则,主 线,* 白喉(Diphtheria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患者咽喉部出现灰白色的假膜,假 膜,形态:一端 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排列:不规则,常成V、L 及栅栏染色性:G+ 美蓝染色:有浓染颗粒。 Albert染色:有

11、异染颗粒。,一、生物学特性,C.diphtheriae,成分: 核糖核酸 + 多磷酸盐 作用: 储存养料、鉴定价值,Loffler(吕氏)血清斜面 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 菌落呈黑色。,对湿热抵抗力不强,对寒冷和干燥抵抗力强。 对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敏感。,一、生物学特性,C.diphtheriae,培养特性,抵抗力,二、致病性与免疫性,C.diphtheriae,白喉毒素(diphtherotoxin) 索状因子(cord factor) K抗原(K antigen),作用靶位:心肌和神经细胞,作用特点: 毒性作用大,1分 子能杀一个细胞 多种细胞 肿瘤细胞对此毒素 特别敏感,作用机制:,二

12、、致病性与免疫性,C.diphtheriae,细菌局部繁 殖部位,形 成灰白色的 假膜。,外毒素入血造成毒血症并到达易感细胞神经系统、心脏、肾脏。,二、致病性与免疫性,C.Diphth eriae,*传染源:患者、恢复期带菌者、健康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或污染(多在秋冬季) *临床表现:,二、致病性与免疫性,C.Diphtheriae,病后可产生牢固的免疫,抗毒素是保护性抗体。,标本 直接涂片镜检:可作初步诊断 分离培养 毒力试验: 1、体外法 2、体内法:动物(豚鼠)试验,C.Diphtheriae,三、微生物学检查法,试验,对照,试验前腹腔注射白喉抗毒素250-500U,皮下注射待检菌的

13、48h培养液,白喉棒状杆菌,C.Diphtheriae,三、微生物学检查法,白喉杆菌菌苔,沉淀线(阳性),含白喉抗毒素滤纸片,Elek毒力实验结果,C.Diphtheriae,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人工主动免疫:白喉类毒素(白百破) 人工被动免疫:白喉抗毒素 药物预防: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 抗毒素治疗,C.Diphtheriae,四、防治原则,白喉棒状杆菌的特点是,A. 革兰染色阴性 B.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迅速 C. 有异染颗粒 D. 内毒素致病 E. 对磺胺敏感,A. 白喉棒状杆菌能引起人类白喉 B. 白喉的传染源包括白喉病人和带菌者 C. 白喉棒状杆菌侵入鼻咽部黏膜生长繁殖 D. 白喉棒

14、状杆菌在局部繁殖后入血 E. 白喉的致死原因是假膜脱落引起的窒息,下列哪项不是白喉棒状杆菌感染的特点,第一节 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第二节 鲍特菌属 (Bordetella) 第三节 军团菌属 (Legionella) 第四节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免疫性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五、防治原则,主 线,* 百日咳鲍特菌俗称百日咳杆菌,* 人类百日咳因病程较长而得名,* 咳嗽呈阵发性或痉挛性,* 百日咳主要威胁:肺部继发感染 癫痫 脑病,* 人类是唯一宿主,* G短小杆菌,有毒株有荚膜和菌毛,B.pertussis,一、生物学特

15、性,* 专氧,生长慢,营养要求高,鲍-金培养基, CCBA,* S-R变异,* 抗原:O K,CCBA,* 生化反应弱, 抵抗力弱,* 致病物质:荚膜 菌毛 毒素:生物活性物质 百日咳毒素 皮肤坏死毒素等,* 特征:菌不入血,主要造成局部组织损伤,B.pertussis,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 早期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儿童,B.pertussis,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潜伏期:714天,* 临床三期:卡他期(轻咳) 痉咳期(鸡鸣样吼声) 恢复期,*,局部黏膜免疫,持久(主要的),B.pertussis,三、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 生化反应 血清学检查,预 防,“白百破”(DPT)三联疫苗,死疫苗,类毒素,主动免疫,治 疗,首选红霉素,B.pertussis,四、防治原则,A. 鲍金(B-G)培养基 B. 巧克力培养基 C. 伊红-美蓝培养基 D. 罗氏培养基 E. 亚碲酸钾培养基,百日咳杆菌的分离培养应采用,A. 菌毛 B. 芽胞 C. 鞭毛 D. 荚膜 E. 微荚膜,百日咳杆菌由S型变异为R型是失去了,第一节 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第二节 鲍特菌属 (Bordetella) 第三节 军团菌属 (Legionella) 第四节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