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及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5606369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4.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貌及第四纪松散沉积物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地貌及第四纪松散沉积物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地貌及第四纪松散沉积物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地貌及第四纪松散沉积物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地貌及第四纪松散沉积物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貌及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貌及第四纪松散沉积物(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貌,第一节 地 貌,地貌学这个名称,在各种语言中虽有不同的拼写方式,如:geomorphology(英语),gomorphologie(法语),地形学(日语),(俄语),Geomorphologie(德语),等。但从构词上可看出,它们大都由三个源自希腊语的词根geo(地球),morphe(外表形状、面貌),Logos(论述)所组成,表明这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形状的学科。地球表面(简称“地表”)指的是地壳的外表面,即由岩石或土(松散的岩石)组成的地面。,地球表面形状,指的就是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简称为“地形”或“地貌”。因而,地貌学

2、的研究对象是地貌或地形(Landforms),即各种规模的地表起伏的总和。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解放前,这门科学在我国被称为“地形学”。1956年后,我国的一些学者倡议,把“地形学”改称为“地貌学”,自此,地貌学这个名称才逐渐得到普遍使用。,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由于地貌学的这一特性,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地貌学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如美国的地貌学是被归入地质学的范畴;而在西欧,地貌学则被视为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实际上,地质学视地貌为地质作用的历史产物,通过地貌去认识地质,故较突出地貌成因的分析与发育历史的重建;而自然地理学,视地貌为一项

3、自然环境要素,注重人类活动受地貌的影响以及对它的利用与改造,故侧重人地关系的研究。在我国,地貌学在地理学界和地质学界都受到一定的重视,也可以说,我国的地貌学是随着地理科学和地质科学的发展成长起来的。,概述,固体地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因此他可被分成多个规模不等,起伏各异,高低有别的形态单元。就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形态单元而言,是大陆与海洋的分异。在大陆上叠加着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等次一级的形态单元;而在海洋中又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海沟和岛弧等,在大陆的山地中,地表起伏又可被分为冲沟,河谷等小级别的形态单元。地球表面上这些各种各样的形态单元就构成了千差万别的地貌。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形态及其

4、发生,发展,分布,动态规律的科学。,地学体系各学科的新发现、新进展和新理论的涌现,特别是海底地形测绘成果、板块学说和外星探测成果给地貌学带来了新思维和新领域。经典性的均变论受到了深刻批判,只保留下方法上的均变假定,代之而行的是新灾变论。大地构造地貌学、洋底地貌学、冰缘地貌学、热带地貌学、干旱区地貌学、岩溶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灾害地貌学、工程地貌学、人类地貌学、环境地貌学、理论地貌学、古地貌学、历史地貌学和外星地貌学等一大批新分支学科先后建立。,对地貌学的今后发展,其他探讨还认为,要发展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要更多使用新技术。在重视定量研究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已有的各种地貌发育基本理论的研究与吸取,对

5、定量问题不要绝对化。 对地貌学的未来的预测,在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如此迅速和层出不穷的今天,自然是很不容易。但从地貌学的漫长历史与活跃的现状来看,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与其他的地球科学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它将来的发展必定广阔和久远。地貌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会更深入,分支会更多。地貌学采用的现场、定量、连续观测的新技术会更多,应用会更富有成效,理论会更有依据、更加系统和更为合理。,按时间顺序,以主流的地貌发育基本理论为依据,现把地貌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下列四个时期: (一)孕育时期(18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上半叶) (二)创建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三)发展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

6、代),对地貌学的未来的预测,在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如此迅速和层出不穷的今天,自然是很不容易。但从地貌学的漫长历史与活跃的现状来看,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与其他的地球科学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它将来的发展必定广阔和久远。地貌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会更深入,分支会更多。地貌学采用的现场、定量、连续观测的新技术会更多,应用会更富有成效,理论会更有依据、更加系统和更为合理。,一、地貌的基本性质 地貌是地貌学研究的最主要物质依据,一切的地貌学研究都是从地貌出发,围绕着地貌这个中心来进行,并以地貌结果为最终的判断。因此,学习地貌学,首先要深入认识地貌的基本性质,即:物质性、界面性、动力性、天然性和变化性。现

7、分述如下:,(一)地貌的物质性 地貌是由岩石所构成。地球表面分布有大气、水、生物和岩石,只有由天然岩石或土(“松散的岩石”)组成的地表形状才称为地貌。如:河槽和山坡是由岩石构成,均属地貌形态,而河槽里的水面起伏是由水构成的,山坡上的植被起伏外貌是生物形态,都不是地貌形态。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组成地貌的岩石在成分、结构、构造和特性上的差异必然表现为地貌形态上的不同。反过来说,地貌的形态特征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石的种类与特性。,(二)地貌的界面性 地貌是地壳表面的形状,可从几何学上视之为一个面,一个在三维空间上复杂起伏的连续面。任何一个地貌形态都可看作是由许多形状不同(有平坦的、凹形的、

8、凸形的或波状的)、倾向不同、倾角不同的小平面所组成。这些面的数量和形状与观察的精度和表达的比例尺有关,(三)地貌的动力性 任何地貌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化,在实质上都是岩石物质(原地的或外来的)的增加、减少或位移,都是地质营力作用的结果,亦即能量流动导致物质流动的产物。例如:海浪把沙泥搬到岸边堆成海滩,冰川刨蚀形成U型槽谷,岩浆喷出堆成火山,风沙吹蚀出石蘑菇,地壳断裂运动产生断层崖。,(四)地貌的天然性 地貌位于地壳的天然表面。地貌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貌是由天然物质(土和岩石)组成。地貌是在自然力作用下发育。凡此等等,充分说明地貌作为一种物质存在的天然性。对地貌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自然界

9、的认识、开发与保护。,(五)地貌的变化性 和世间其他事物一样,地貌总是在变化着。现存的地貌,只不过是地貌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暂时存在。这个存在有时会保留下过去的残迹。其今后的变化将主要取决于今后的具体条件。地貌的变化可分为两大类,即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因变而变”)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因时而变”)。前者如:一些河床在洪水期会冲刷出深槽,而在枯水期却堆积浅滩。后者如:火山锥在岩浆不再活动和地壳稳定的条件下,经受剥蚀,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削低变小,最后被夷为平地。,固体地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因此他可被分成多个规模不等,起伏各异,高低有别的形态单元。就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形态单元而言,是大陆与海

10、洋的分异。在大陆上叠加着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等次一级的形态单元;而在海洋中又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海沟和岛弧等,在大陆的山地中,地表起伏又可被分为冲沟,河谷等小级别的形态单元。地球表面上这些各种各样的形态单元就构成了千差万别的地貌。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分布,动态规律的科学。,2,地貌与地形的差异 不同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如大陆和海洋,它们与整个地球内部物质构成和运动有关,确切的讲,与地壳组成和岩石圈运动相关联;而冲沟和河谷的形成和发展又与气候控制的流水相联系。因此要研究地貌的成因,演化与分布,仅分析地球表面的起伏,高低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固体地球较深部位的构成和运动规

11、律,固体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圈的运动和气候带展布规律。所以说,地貌不仅是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而且还包括构成这些起伏的地壳和岩石圈物质以及作用于其上的大气和生物过程。仅研究地球表面起伏的是地形学,这就是地貌与地形的差异所在。较科学地说,地貌学是研究地貌及其成因,发展和结构的科学。,2,地貌的形成 不同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但概括地讲,地貌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一是地球的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所谓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能引起的作用,它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火山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是指地壳表面以太阳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为能源,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形成一系列

12、地表作用过程。外力作用按外力性质主要分为如下几类:流水作用,地下水作用,波浪作用,冰川作用,风沙作用。这些外力作用在地貌形成上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外力作用造成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个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地貌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造就地表的起伏,外力作用使地表原有的起伏不断降低变缓,因此地貌形成过程中的内外营力是一对矛盾。地貌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内外营力作用类型的差异,而且还取决于内外营力过程的对比。 3,地貌的发展 地球表面所有的地貌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地貌学不仅研究的地貌特征,还研究过去的地貌和推测未来的地貌发展趋势。,各种类型和

13、成因的地貌在地球上的分布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就内力为主形成的地貌来说,地貌的分布与一定的大地构造格局,构造活动相联系。以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格局来说,自南而北以次分布有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雅鲁藏布河谷地冈底斯山脉藏北高原唐古拉山脉羌塘高原昆仑山脉柴达木盆地祁连山脉。它们的形成与青藏高原自南向北的大地构造格局有关,各山脉都位于不同时期板块碰撞带上,构造相对活动,而主要的高原为具有较老结晶基地的地块,构造相对稳定并具有整体性。,各种外力作用深受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气候和自然环境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决定了以外力为主形成的地貌也具有水平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例如,在热带湿润地区,外

14、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作用和喀斯特作用,地貌主要为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和坡地地貌。而在雪线以上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终年积雪,形成的地貌主要是冰川地貌。在寒带和雪线与林线之间的亚高山地区,虽不能终年形成冰川,但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地表经常处于冻融状态,形成的地貌主要是冰缘地貌和各种冻土现象。在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裸露,风沙作用盛行,形成的地貌主要是荒漠地貌。,综上所述,地貌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特征,形成地貌的内外营力作用,地貌的形成机制,演化规律,内部结构和空间分布特点。,地貌的构成 要素 地区表面任何一种地貌都是由多次重复,彼此互相交替的各个地

15、貌形态所组成的,而每个形态又都是由地貌要素构成。地貌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几何形态要素和组成物质要素。,几何形态要素 地貌的几何要素主要分为三种:地貌面,地貌线,地貌点 地貌面 根据其产状可以区分为平面(倾角小于2度)和斜坡(倾角大于2度) 地貌线 两地貌相交形成的一条线,有时称为棱。地貌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地貌点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地貌面相交形成的点,组成物质要素 地貌的组成物质要素主要分为两种:基岩物质,沉积物质。地貌的形成演化信息隐藏在构成地貌的要素中间,分析地貌的要素特征是研究地貌形成演化的基础。,地貌的基本形态与组和形态 基本形态 由一个或几个地貌几何形态要素组成的形态比较规则

16、的几何体称为地貌基本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例如,一个洪积扇由扇顶,扇缘和扇面组成,其形成于沟口出山口的堆积。,组和形态 在成因上相互联系的多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地貌形态称为地貌的组合形态。例如,一个河谷形态,他由河床,河漫滩,谷坡及阶地四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排列在河流两侧构成。这四个地貌基本形态在成因上相互联系。现代河床和河漫滩由现代河流作用形成,而阶地是由古代河流作用形成,而谷坡是因河流下切造成的坡地过程形成。,地貌组和形态有大有小,根据其规模的大小可将地貌组合形态分为如下几类: 星体地貌 例如,陆地和海洋(占据面积在几十万和几百万km2以上) 巨地貌 例如,山系(占据面积在几万和几十万km2以上) 大地貌 例如,山脉(占据面积在几百和几千km2以上) 中地貌 例如,河谷盆地(占据面积在几十km2) 小地貌 例如,单个洪积扇 微地貌 例如,沙波纹,下面介绍几种基本的地貌形态的描述和测量方法。面积高度和深度 高度和深度指标是描述地貌形态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根据地貌的高度和深度,陆地地貌可分为低地貌(020m)和高地貌(200m);海洋地貌可分为:浅海地貌(0200m),次深海地貌(2003000m),深海地貌(30006000m),超深海地貌(600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