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必修四3.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5605923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X 页数:86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必修四3.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必修四3.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必修四3.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必修四3.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必修四3.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必修四3.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必修四3.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十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十五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考点展示,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主干构建 自主落实,课时作业,核心突破 研析考点,内容索引,热点聚焦37,主干构建 自主落实,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网络梳理,矛盾 概念,含义:矛盾就是_,方法论意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的普 遍性和特 殊性,矛盾具有普遍性:要 ,分析

2、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_,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_,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 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_,特殊性 普遍性,不包含_的事物是没有的,共 性 与 个 性,对立统一,吸引,排斥,承认矛盾,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寓于,表现出来,离不开,普遍性,基本属性,用对 立统 一的 观点 看问题,主次矛盾,关系: 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 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_,方法论:做事情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 ;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矛盾的主 次方面,关系:主要矛盾的 决定事物的性质,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_,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

3、面,又要分清_,坚持两点 论与重点 论的统一,主要矛盾,转化,主要矛盾,主要方面,排斥,转化,主流和支流,1.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除了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的观点外,更多的人主张全面的看待这两方面的关系。对此,从矛盾的角度看 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 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 互联网和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 A. B. C. D.,小题自测,答案,解析,互联网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即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 利、弊两个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

4、,推动着互联网的发展,故入选; 说法显然错误。,2.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具有特殊性 B.矛盾具有普遍性,承认矛盾,揭露矛盾才能解决矛盾 C.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具有隐蔽性 D.矛盾即对立统一,答案,解析,“躲不开、绕不过”,体现了矛盾不可回避,必须正视矛盾才能解决矛盾,B正确;A、D不符合题意;C表述错误。,3.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

5、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人生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D符合题意;A、B是矛盾具有特殊性的其他表现,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C与题意不符。,答案,解析,4.“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上述论述体现的辩证思维方法是 A.从具体到抽象 B.从个别到一般 C.抓重点、抓关键 D.从形而上学到辩证法,上述论述体现的辩证思维方法是抓重点、抓关键,C当选;A、B不选,材料没有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D不选,

6、从形而上学到辩证法,不符合题意。,答案,解析,5.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个矛盾中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决定事物性质的主要是 A.主要矛盾 B.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C.次要矛盾 D.矛盾的次要方面,答案,核心突破 研析考点,核心考点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提醒 不能将对立和统一理解为矛盾的双方,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是指事物的两个方面,两个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矛盾。,2.

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考向1 矛盾的概念,典例1 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底线思维的是 尊重经验、崇尚权威 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居安思危、知难而进 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A. B. C. D.,答案,解析,底线思维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体现认识的指导作用、缺乏辩证否定思维;强调意识能动性;强调安与危,难与进的转化;强调提前准备,可以防止事物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故体现了矛盾同一性,答案为D。,跟踪训练1 上海知名漫画家郑辛遥的智慧快餐系列漫画在网上流传,其漫画析文包含丰富的人生智慧。下面漫画的析文是“人生的一半

8、是在制造麻烦,另一半是在解决麻烦”,其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离不开整体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事物内部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的一半”和“另一半”充分说明人自身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故选C。,答案,解析,考向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典例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A. B. C. D.,答案,解析,表述错误,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跟踪训练2 利用外媒是讲

9、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结合材料,运用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原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答案,解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10、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既有探求、理解中国的兴趣,也有“唱衰”“抹黑”中国的论调。面对这一矛盾现象,如果不讲或讲不好中国故事,对负面论调“无语”或“失语”,就会被动挨骂,中国的国家形象将会受损;反之,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让正确的声音盖过种种负面舆论和奇谈怪论,促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国家形象将得到提升。,本题已经给出了知识点的限制是“对立面相互转化”,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用这个知识点来分析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即分析讲好中国故事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很明显,讲好中国故事,能让世界人民正确认识中国,而如果面对抹黑我们的论调不作出回应,则会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所以,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让舆论向有利方面转化。,失分点1 矛盾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 提醒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双方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矫正训练1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

12、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关于这一段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A.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 B.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C.抗日战争的结束表明中国社会主次矛盾发生转化 D.中日之间的矛盾始终是1937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解析,A项错误,中日作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B项错误,力量的此消彼长是量变;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的主次矛盾就发生了转变,C项正确; D项错误。,失分点2 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提醒 矛盾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解决矛盾,不等于消灭矛盾。,矫正训练2 (2014全国)自2

13、010年起,我国北方某研究所科学分析重度盐碱荒地的特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玉米亩产(1亩约等于0.067公顷)达到689.7千克,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盐碱荒地的成功改造表明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源于人对自然的认识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实践 A. B. C. D.,答案,解析,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应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主观的;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指盐碱荒地都不能变成良田,但又有特

14、殊性是指材料中三年实验的成功,符合题意; 强调的是人的认识,而材料强调的是实践,不一致故不选;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实践,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就是实践带来的成功。,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核心考点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提醒 (1)“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方法论: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既要善于从矛盾的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2.

1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哲学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2)当代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考向1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典例1 (2016全国丙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