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使用 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599493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机使用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呼吸机使用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呼吸机使用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呼吸机使用 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呼吸机使用 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机使用 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机使用 ppt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吸机基本使用方法,重症医学科 朱进,呼吸机机械通气的作用,1.维持适当的通气量,便肺泡通气量满足机体需要。2.改善气体交换功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3.减少呼吸肌的作功。4.肺内雾化吸入治疗。5.预防性机械通气,用于开胸术后或败血症、休克、严重创伤情况下的呼吸衰竭预防性治疗。 6.于浮动胸壁患者可以起到内支撑作用。,呼吸机治疗的相对禁忌证,(一)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 (二)伴有肺大泡的呼吸衰竭 (三)张力性气胸病人 (四)心肌梗塞继发的呼吸衰竭,呼吸机治疗适应征,1.呼吸频率30-35 次/分, 或55 mmHg 3.COPD:PO2 70 - 80 mmHg,呼吸机的常用辅

2、助呼吸模式1,间歇正压通气 (IPPV):IPPV也称机械控制通气(CMV)。此方式时,呼吸机不管病人自主呼吸的情况如何,均按预调的通气参数为病人间歇正压通气。主要用于无自主呼吸的病人。,3a. A/C(CMV)模式波形图解,cmH2O,-吸气无力或无触发-,吸,呼,吸,呼,CMV:呼吸机控制病人呼吸,有关参数全由呼吸机控制. 除非病人完全无自主呼吸,一般均需使用镇静剂.,呼吸机的常用辅助呼吸模式2,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指呼吸机在每分钟内,按事先设置的呼吸参数(频率流速、流量、容量、吸:呼等),给予病人指令性呼吸。,3c. SIMV模式波形图解,强制(指令)通气,自主呼吸期达触发阈

3、仅有压力支持,吸,呼,同步强制通气,触发窗,SIMV在触发窗期(一般在Tm期中前25%期间)吸气力达触发阈即同步强制通气.,SIMV是人机合作模式, Tm Ts ,呼吸机的常用辅助呼吸模式3,SIMV的优点1可保证病人的有效通气。2临床上根据病人的自主TV、f和MV变化,适当调节SlMV的频率和TV,利于呼吸肌的锻炼。SIMV已成为撤离呼吸机前的必用手段。3在缺乏血气监测的情况下,当PaO2过高或过低时,病人可以通过自主呼吸加以调整,这样减少了发生通气不足或过度的机会。,呼吸机的常用辅助呼吸模式4,压力支持通气(PSV):是一种辅助通气方式,即在有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每次吸气都接受一定水平的压力

4、支持,以辅助和增强病人的吸气深度和吸入气量。,呼吸机的常用辅助呼吸模式5,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指通气机在吸气相产生正压,将气体压入肺内;但在呼气末,气道压力并不降为另,而仍保持在一定的正压水平。在呼气末仍保持一定水平正压的功能,就称为PEEP。主要适应症是肺内分流所致的低氧血症,11. PEEP的作用,是呼吸机中对呼吸生理最有影响的一种功能. 它可增加FRC量,使萎陷的肺泡复张减少肺内未经氧合的血流量. 可使用在任何一种模式中. 在COPD(慢阻肺病)中PEEP不宜大于6cmH2O.,肺泡萎陷,肺泡均扩张,血流量,血流量,肺泡萎陷,肺泡扩张,血流量,血流量,呼吸机的常用辅助呼吸模式6

5、,(一)PEEP的主要作用1呼气末正压的顶托作用呼气末小气道开放利于CO2排出。如COPD患者,加用适当的PEEP可支撑小气道,防止呼气时在小气道形成“活瓣“作用,利于CO2排出。2呼气末肺泡膨胀功能残气量(FRC)利于氧合 如低氧血症,尤其是ARDS者,单靠提高FiO2氧合改善不大,加用PEEP可以提高氧合量。3肺炎、肺水肿,加用PEEP除增加氧合外,还利于水肿和炎症的消退。4大手术后预防、治疗肺不张。 一般认为,对COPD患者选用25cmH2O的PEEP可以起到良好的通气和氧合效应,不至引起不良反应。对8cmH2O以上的PEEP则需持特别慎重的态度。机体对新水平PEEP 的适应需要15 分

6、钟 15分钟增加一次,每次增加2cmH2O。减少PEEP 每次2-5cmH2O,间隔1-6 小时,呼吸机的常用辅助呼吸模式8,压力支持通气(PSV) 是一种辅助通气方式,即在有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每次吸气都接受一定水平的压力支持,以辅助和增强病人的吸气深度和吸入气量。 患者完全自己所需控制F、I:E;VT则由患者和呼吸机所给的PASB共同决定。 患者自觉舒适,可以克服管道带来的阻力。,呼吸机的常用辅助呼吸模式9,双气道正压通气 ( 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为辅助通气模式。呼吸机在吸气时给病人气道内以压力支持,呼气时在气道设置一定阻力,使气

7、道持续处于低水平的正压状态。可用于COPD康复期,也可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但不适用于ARDS等严重呼吸衰竭。 带有PEEP的压力支持,使用呼吸机的基本步骤1,1.确定是否有机械通气的指征。 2.判断是否有机械通气的相对禁忌症, 进行必要的处理。 3.确定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 4.确定机械通气方式(IPPV(A/C)、SIMV、 PSV、PEEP )。,使用呼吸机的基本步骤2,5.确定机械通气的分钟通气量(MV),一般为8-12ml/kg。 6.确定补充机械通气MV 所需的频率(f)、潮气量(TV)和吸气时间 (IT)。 7.确定FiO2 :结合呼气末正压调整吸氧浓度从而达到目标血氧饱和

8、度(88-90%).,使用呼吸机的基本步骤3,8.确定PEEP:当高浓度吸氧下而PaO2仍小于60mmHg,应加用PEEP,并将FiO2降至0.5以下。PEEP的调节原则为从小渐增,达到最好的气体交换和最小的循环影响。 9.确定报警限和气道安全阀。不同呼吸机的报警参数不同,参照说明书调节。气道压安全阀或压力限制一般调在维持正压通气峰压之上5-10cmH2O。 10.调节温化、湿化器。一般湿化器的温度应调至34-36摄氏度。 11.调节同步触发灵敏度。根据病人自主吸气力量的大小调整。一般为-2-4cmH2O或0.1L/S。,呼吸机的参数设定1,一、呼吸机的潮气量的设置 成人潮气量一般为515ml

9、/kg,812ml/kg是最常用的范围。潮气量大小的设定应考虑以下因素:胸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呼吸机管道的可压缩容积、氧合状态、通气功能和发生气压伤的危险性。气压伤等呼吸机相关的损伤是机械通气应用不当引起的,潮气量设置过程中,为防止发生气压伤,一般要求气道平台压力不超过3540cmH2O。对于压力控制通气,潮气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预设的压力水平、病人的吸气力量及气道阻力。一般情况下,潮气量水平亦不应高于812ml/kg。,呼吸机的参数设定2,呼吸机机械通气频率的设置 对于成人,机械通气频率可设置到820次/分。对于急慢性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应设定较高的机械通气频率(20次/分或更高)。机械通

10、气1530分钟后,应根据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进一部调整机械通气频率。另外,机械通气频率的设置不宜过快,以避免肺内气体闭陷、产生内源性呼气末正压。一旦产生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将影响肺通气/血流,增加患者呼吸功,并使气压伤的危险性增加。,呼吸机的参数设定3,呼吸机吸呼比的设置 机械通气时,呼吸机吸呼比的设定应考虑机械通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氧合状态、自主呼吸水平等因素。 1存在自主呼吸的病人,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呼吸机送气应与病人吸气相配合,以保证两者同步。一般吸气需要0.81.2秒,吸呼比为11.512。 2对于控制通气的患者,一般吸气时间较长、吸呼比较高,可提高平均气道压力,改

11、善氧合。但延长吸气时间,应注意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3吸气时间过长,患者不易耐受,往往需要使用镇静剂,甚至肌松剂。而且,呼气时间过短可导致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加重对循环的干扰。临床应用中需注意。,呼吸机的参数设定4,呼吸机吸入氧浓度的设置 机械通气时,呼吸机吸人氧浓度的设置一般取决于动脉氧分压的目标水平、呼气末正压水平、平均气道压力和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由于吸人高浓度氧可产生氧中毒性肺损伤,一般要求吸人氧浓度低于5060。但是,在吸人氧浓度的选择上,不但应考虑到高浓度氧的肺损伤作用,还应考虑气道和肺泡压力过高对肺的损伤作用。对于氧合严重障碍的患者,应在充分镇静肌松、采用适当水平呼气末正压的

12、前提下,设置吸人氧浓度,使动脉氧饱和度8890。,呼吸机的参数设定,患者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后,一般要求在上机半小时,行血气分析,根据其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以后每2小时重复检查,防止并发通气过度或通气不足。 一般患者在吸氧浓度0.4以下,而血氧分压在60mmHg时,允许24小时行一次血气分析 在行血气分析同时应标注患者抽血时的体温以及吸氧浓度.,12. 报警参数的設置(每个新病人需重新设置),1.高压报警:以峰压10cmH2O为限,为了预防气压伤. 2.低压报警:以呼气末压力5cmH2O,为了预防管道脱落或呼吸回路有泄漏. 3.低潮气量报警:解剖死腔量为150ml,故应设置为 250ml为宜. 4.低每分钟通气量报警:以4升/分为宜,否则会发生通气不足,导致CO2蓄积. 5.高呼吸频率报警:以35次/分为宜,大于35宜用镇静剂. 6.高潮气量报警:以800ml/分为宜,预防高容积伤. 7.低PEEP报警:以最低PEEP要求设置,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