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痉挛评估与处理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598221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瘫患儿痉挛评估与处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脑瘫患儿痉挛评估与处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脑瘫患儿痉挛评估与处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脑瘫患儿痉挛评估与处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脑瘫患儿痉挛评估与处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瘫患儿痉挛评估与处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瘫患儿痉挛评估与处理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脑瘫患儿痉挛评估与处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小儿脑病诊疗康复中心,2,痉挛概念,定义:是一种由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赖性肌肉张力增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且伴有腱反射的亢进。,3,牵张反射,通过牵拉某块肌肉,可以引起该块肌肉产生反射性收缩,称为牵张反射。,4,肌张力,肌肉张力:是指医生对被检查者的肢体进行被动运动时所感受到的阻力。 静态肌张力 动态肌张力,5,病 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后均可出现痉挛。 但临床上痉挛多见于脑瘫、脊髓损伤、脊髓病变、脑卒中、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痉挛性型脑瘫占所有脑瘫患儿的6070%左右。,6,引起异常的运动模式,随意运动难以完成,难以完成精巧的动作

2、,动作协调困难,不便护理,日常生活活动,痉挛导致的临床问题,7,动态:肌张力过高引起。,异常运动模式,静态:软组织自身张力过高引起,8,痉挛与异常运动模式 脑瘫患儿上肢常见异常运动模式,肩关节内收、内旋背伸 肘关节屈曲畸形 前臂旋前畸形 屈腕畸形 握拳畸形 拇指内收畸形,9,脑瘫患儿下肢常见异常运动模式,髋屈曲畸形 髋内收畸形 膝屈曲畸形 膝过伸畸形 内翻足畸形 足外翻畸形 尖足,10,痉挛评定,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康复计划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评价康复治疗的客观依据。,11,痉挛评定常用量表,肌张力评定量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量表)等级 标准0 肌张力不增加

3、,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前1/2ROM中有轻微的卡住,后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2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但仍可以活动3 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 4 肌张力高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难。,12,痉挛评定常用量表,髋内收肌群张力分级评定表0 肌张力不增加1 肌张力增加,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很容易外展到452 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稍许用力可以外展到453 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中度

4、用力可以外展到45 4 需要2个人才能将髋关节以外展到45 ,13,临床痉挛指数 (Clinic Spasticity Index ,CSI),主要用于脑损伤和脊髓损伤后下肢痉挛的评定腱反射:0分无反射;1分 反射减弱;2分 反射正常;3分 反射活跃;4分 反射亢进 肌张力:0分 无阻力(软瘫);2分 阻力降低(低张力);4分 正常阻力;6分 阻力轻到中度增加;8分 阻力重度增加 阵 挛:1分 无阵挛;2分 阵挛1-2;3分 阵挛2次以上;4分阵挛持续30秒 结果判断:0-6分 无痉挛;7-9分 轻度痉挛;10-12分中度痉挛;13-16分 重度痉挛,14,关节活动度(ROM),正常的关节活动

5、度年龄 1-3个月 4-6个月 7-9个月 1 0-12个月 内收角 40-80 70-110 100-140130-150腘窝角 80-10090-120110-160150-170足背屈角 60-70 60-70 60-70 60-70,15,表面肌电分析,通过电极从肌肉表面 采集神经肌肉生物电信 号,并将其记录,放大, 传导和反馈,从而进 行肌肉功能的量化评定,16,痉挛处理的决策程序,痉挛型脑瘫患儿评估 (痉挛是否明显影响 否功能或导致骨骼肌肉畸形) 没必要治疗是 家长希望达到目标 功能性目标 技术性目标启动综合性的痉挛处理方案,17,目标 PT/OT 再评估,评估,SPR手术,口服药

6、物,肉毒素,矫形外科,鞘内巴氯芬注射,治疗原则的决策,18,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Rood技术(多种感觉刺激疗法),手法治疗,运动疗法(PT),Bobath技术,19,作业疗法(OT),上肢痉挛,20,推拿按摩,疏通矫 正手法,循经推按,穴位点按,异常肌肉按摩,姿势矫正,21,物理因子治疗,痉挛机,通过低频脉冲电流的刺激 能使肌肉神经兴奋 性下降,传导速度减慢,肌肉组织兴奋性减低,有效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22,物理因子治疗,肌电生物反馈 肌电生物反馈可减少静止时肌痉挛及其相关反应,也可抑制被动牵伸时痉挛肌的不自主活动。利用肌电生物反馈再训练痉挛肌的拮抗

7、肌,也能起到交替抑制的作用。,23,物理因子治疗,水疗:水压对肌肉持久的压迫与按摩有利于肌痉挛的缓解 。温热疗法: 各种传导热(如蜡、砂、泥等)、辐射热(红外线)及内生热(超短波),24,中药熏蒸,是利用熏蒸时的温热和药物双重效应,以及肌梭传导受温度影响的特性,来有效松解痉挛,降低肌张力,,25,全身 用药,药物治疗,局部 用药,26,全身药物,儿童:0.752mg/kg.d。对10岁以上儿童,每日最大剂量可达2.5mg/kg 体重。开始时每次2.5mg,每日4次。每隔3天增加剂量,直至达到儿童个体需要量。每日维持治疗量如下: 12个月2岁儿童1020mg。26岁儿童:2030mg。610岁儿

8、童:3060mg(最大量70mg)注意事项:合并癫痫、精神疾病、呼吸、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应慎用;停药时应逐渐减量。,巴氯芬,27,全身药物,吡拉西坦:-氨基丁酸的环形衍生物 ,口服 每次0.81.6g( 24片),每日3次,48周为一疗程。儿童用量减半。50mg/kg.d,28,全身药物,苯二氮卓类 安定:0.12-0.8mg/kg.d,分次口服。 副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中毒;撤药综合征。 氯硝安定:儿童始量为0.01-0.03mg/kg/日, 分2-3次服。每3-7日增加0.25-0.5mg/日。维持量为0.1-0.2mg/kg/日,极量0.2mg/kg/日。,29,全身用药,骨骼肌松驰

9、剂妙纳:主要成分盐酸乙哌立松,主要通过阻滞肌梭传入神经纤维活性;阻断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神经冲动,降低肌梭的敏感性,达到骨骼肌松弛。 用量:成人:1次1片,1天3次(50mg/片) 儿童用量缺乏临床试验,经验用药。,30,局部用药,肉毒素神经肌肉阻滞选择性作用于肌张力过高的肌肉,使其肌张力降低,从而促进肢体运动恢复。,31,历史和发展(1),1920s,1944,1946,首次沉淀纯化A型肉毒毒素(H.Sommer),Schantz 开始研究其特性和应用,Lammanna首次分离出A型肉毒素结晶,1820,1895,Justinus Kerner 推测“腊肠毒” 作用原理,并提出应用于治治疗的可能

10、性,E Van Ermengem 分离肉毒梭状芽胞杆菌,32,历史和发展(2),1960s 1970s,1978,1984,Schantz 和Scott 继续研究,Scott在猴子身上进行A型肉毒毒素治疗斜视的试验,Scott 获得FDA批准在人身上进行试验(眼睑痉挛,半面肌痉挛),1950s,1950s 1960s,V Brook 证实A型肉毒毒素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纯化过程优化 (Duff and Schantz),MF Brint 用于治疗眼睑痉挛,半面肌痉挛 斜颈,喉部肌张力障碍,书写痉挛等,33,历史和发展(3),1998,2006,2009,FDA 批准低蛋白剂型 每100单位 5n

11、g,1989,1997,Allergan获得FDA批准以 BOTOX 商品名上市;用于治疗眼睑痉挛,斜视和第VII神经功能紊乱,Allergan 公司获得对A型肉毒素的所用权,1998年6月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保妥适用于治疗眼睑痉挛、面肌痉挛及相关病灶肌张力障碍。,2006年6月GSK在中国上市保妥适,2002,FDA批准美容适应症,83个国家 22个适应症,2月11日获中国SFDA批准用于皱眉纹,34,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小儿脑病诊疗康复中心于2006年开展神经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技术,35,肉毒素药理作用,肉毒素是双链的嗜神经毒。由100Kda重链和50Kda轻链组成。重链

12、起连接作用,轻链起毒性作用。毒素进入肌肉后,与突触前膜有高强力的亲和力,毒素很少有机会进入血液或通过血脑屏障,这是不产生系统性与全身性临床副作用的主要原因。,36,作用过程,选择性地与胆碱能神经终板相结合 以胞饮方式进入 裂解突触相关蛋白(SNAP-25) 抑制乙酰胆碱释放 神经终板逐步变性死亡 神经末梢新生侧芽 形成新神经终板 最终侧芽消退 时间:3-4个月,37,适应证,痉挛型脑瘫的功能性畸形 椎旁肌肌张力不平衡所致脊柱侧凸 通过降低肌肉的张力即可改善功能,或达到其他治疗目的,如缓解因痉挛引起的疼痛,易于护理以及维持特定体位等 降低肌张力有助于提高其他治疗的效果 解除颈肌痉挛辅助治疗斜颈等

13、 最佳注射治疗时机1-5岁,38,慎用,1年龄最低限尚无明确规定,一般认为最好大于1岁。 2已经出现固定挛缩但是早期轻度挛缩可以采用 BTXA注射配合石膏固定的方法 3有全身或广泛的肌肉痉挛,但是也可以针对主要的局部痉挛病灶进行BTX-A治疗。 4一般不用于徐动型脑瘫患儿,除非合并较局限的肌肉痉挛或痉挛引起的疼痛。,39,肉毒素注射,相关检查 肌张力 定位 测角度 表面肌电评估,分层注射 多位点注射,肌张力测角度康复治疗,注射后,注射中,注射前,40,注射前准备,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射前医务人员要和病人及照顾者对治疗的目标进行充分的讨论,病人要熟悉治疗过程及了解所需设备(如果需要的话,包括EMG

14、、ES),治疗产生的后果及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获得病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是十分必要的。,41,注射前准备,评 估,神经功能评定,肌张力评定,粗大运动功能评定,42,注射前准备,选择靶肌肉,在选择肌肉时,应将患儿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下肢肌肉的选择关键在于对髋、膝和踝在步态中生物力学的分析,充分评定这三个水平的功能。 一般选择一个或两个水平的肌肉进行注射。,43,选择靶肌肉,尖足、内翻、膝关节过伸 主要累及肌肉:腓肠肌、胫骨后肌、腘绳肌,44,定位,徒手定位,电刺激定位,B超定位,肌电图定位,45,电刺激,运动点刺激对肉毒毒素的分配是有用的,理论上,针的位置是在神经肌肉接头的高密度区域(运动点

15、区域),这种定点尽可能将肉毒毒素注射到接近结合区。,46,肌电图,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可用于肌张力障碍及痉挛患者肌活动的评价,也可用于辅助局部注射技术(如肉毒素、石碳酸、局部麻醉)。,47,注射剂量,一般常用剂量:总量6-12u/kg,儿童一次不超过 400U。2006年肉毒素治疗儿童脑瘫欧洲共识:保妥适安全范围6-25u/kg,总剂量400-600 U。我中心用量10-18u/kg,一次不超过400U。下肢: 3-6U/ kg;上肢: 1-3U/ kg 通过评估每块靶肌肉痉挛的严重程度不同,肌肉大小不同,合理分配药物,以取得最好疗效。,48,注射步骤,1、较大患儿注射前可予10%水合氯醛口服镇静,减轻痛苦。 2、患儿选择合适体位 3、局部常规消毒 4、电刺激针按已选定注射点刺入靶肌肉 5、开启电刺激仪、最初强度通常是0.3-0.5mA范围,刺激是强烈的,以引起明显收缩或肌束抽搐为度。在这些点重置针尖以成功地减小强度,以便最小刺激引起最大收缩。,49,50,注射步骤,6、连接已经配置好肉毒素的注射器,关停电刺激仪,回抽注射器,确定未进入血管,按事先计算好的剂量推入肉毒素。 7、拔针局部按压针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