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点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595730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7.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点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点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点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点,病例一,患者男,72岁。 小腹部肿物伴疼痛一月,加重入院。无发热盗汗,体重无明显下降。 查体:小腹偏右触及直径约10cm肿物,质硬,活动度差,略压痛。,CT值: 45HU,14HU,CT值:55HU,CT值: 70HU,术中所见,右下腹球形不规则肿物约15*18*18cm,表面污秽,局部破溃出血,止血后见肿瘤与小肠、乙状结肠及膀胱壁分界不清,其根部与距十二指肠悬韧带25cm小肠壁无法分离,且肿瘤回流静脉汇入该段小肠系膜静脉网。,术后病理,间质瘤(高度恶性潜能) 肿物大小11*10*7cm,可见出血、坏死、细胞轻度异型。,胃肠道间质瘤(GIST),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

2、胞的肿瘤,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 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叶肿瘤 具有特殊的免疫组化特点,有研究者提出,胃肠道间叶性肿瘤可以分为真正的平滑肌瘤、神经鞘瘤及GIST,而GIST是一种表达CD34和CD117的原始间叶细胞性肿瘤。CD117(c-kit)更具有特异性。,目前普遍将胃肠道起源于间叶组织,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CD117免疫组化阳性的肿瘤定义为GIST。,发病人群在40-80岁,50-70岁为发病高峰,性别差异不大。 食道到肛管均可发生,甚至网膜、系膜、腹膜后。 发生部位:胃小肠直肠肛门,临床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生长方式有关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黏膜溃疡出血,贫血。 50%-70%的患者腹部

3、可触及包块 少见症状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恶心、肠梗阻及阻塞性黄疸 、吞咽困难,病理大体,肿瘤大小不一,形态多样。 大多数肿瘤呈膨胀生长,边界清楚,质硬易碎;切面鱼肉状,灰红色,中心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组织病理,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注:胃肠道自主神经瘤电镜下可见神经分泌颗粒,各部位间质瘤CT表现: 胃,胃体多见。多数病变主体位于胃外或可见胃外生长。 不规则形或分叶状。密度不均,可见囊变及坏死。钙化少见,为斑点状小钙化。 半数可见粘膜溃疡,大量出血或坏死后可形成较大的空腔,后者可与胃相通。,增强:多呈中等或明显强化。有坏死、囊变者,常表现肿瘤周边实体部分强化明显。向

4、腔外突出的肿块部分可见强化明显、完整的粘膜面。恶性者,常可见周围器官或组织受侵的表现,及肝脏的转移灶和或淋巴结的转移。,小肠,可发生于小肠全段,1/3的病变位于十二指肠,空肠病变较回肠多。 肿瘤通常较大,恶性程度一般较高。 绝大多数病变为偏心性,无肠壁向心性环状受累。 新月形坏死,转移,大肿块直接浸润周围组织器官 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腹腔种植 血行转移-肝脏最常见,其次为肺、骨,按Lewin等的标准GIST的良恶性可分为三类:(1)恶性,组织学证实的转移,或浸润到邻近脏器;(2)潜在恶性,具备以下任一指标者:胃部肿瘤5.5 cm,肠道肿瘤4 cm;核分裂象胃部肿瘤5/50 HPF,肠道肿瘤1/

5、50 HPF;有肿瘤坏死;核异型性明显;细胞丰富;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3)不具备上述指标者为良性。据统计,确诊时GIST中10%-30%属于恶性,潜在恶性占70%-90%。潜在恶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成恶性。所以,没有GIST是真正良性的,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更为确切。,鉴别诊断,一.平滑肌源性肿瘤,可分为良性(平滑肌瘤)和恶性(平滑肌肉瘤)。 多起源于胃的固有肌层,少数起自粘膜肌层和血管平滑肌。 发生部位:胃肠道者间质瘤多见,食管者平滑肌源性肿瘤多见。 发生于小肠者以空肠最多,十二指肠最少 。,平滑肌瘤,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边界清楚。60%表面可见溃疡,较小,一般不引起穿孔。 肿块内密度

6、均匀,CT值较胃腺癌略高。偶见钙化。增强明显均匀强化,通常1-2min后方达强化高峰。(张晓鹏,胃肠道CT诊断学) 提示恶变:直径大于5cm;轮廓不规整,边界不清;肿块内有明显坏死液化区;发现转移灶。,平滑肌肉瘤,可见于胃肠道各部,胃部最常见。好发于胃体和胃底。 无固定形状,可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多趋向腔外生长。 溃疡较常见,与肠腔相通的巨大坏死囊腔内充盈造影剂为特征性表现。 多偏心生长,形成肠袢间肿块,进入肿块囊腔的不规则造影剂多位于肠袢间的软组织肿块里,相对而言肿块较大腔较小。,腺癌,胃癌:胃窦小弯侧。浸润生长,胃壁异常增厚,粘膜受侵。溃疡浅而大,一般不形成窦道。淋巴结肿大。,小肠癌:多位

7、于十二指肠与空肠交界处粘膜破坏中断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向心性狭窄。,淋巴瘤,回盲部最常见,其次为空肠,十二指肠最少见,偶见多发 。,胃淋巴瘤:发病年龄较轻。常为弥漫性胃壁增厚,结节型者腔内生长多见。病变处胃壁较柔软,坏死囊变少。淋巴结肿大。增强呈轻度强化。,小肠淋巴瘤:肠壁多环形增厚,可呈动脉瘤样扩张三明治征:增大的淋巴结包绕肠系膜血管及周围脂肪,参考文献,张晓鹏,胃肠道CT诊断学 李健丁,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 徐锦锋,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研究.2010,6 郭学民,杨秀春,冯振同.胃肠道间质瘤例CT影像学表现分析.2012,12(4) 谢墩水,胃肠道间质瘤螺旋的诊断价值.2012,25(5),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