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阿米巴病课件_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593938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阿米巴病课件_2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肠阿米巴病课件_2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肠阿米巴病课件_2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肠阿米巴病课件_2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肠阿米巴病课件_2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肠阿米巴病课件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阿米巴病课件_2(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肠阿米巴病,概述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理及病理解剖,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概 述,肠阿米巴病(又叫阿米巴痢疾)是溶组织阿米巴侵入结肠内引起的疾病。 临床特征为腹痛、腹泻、排暗红色带有腥臭味的粪便。 易复发或转为慢性,可引起肝脓肿等并发症。,返回,病原学,溶组织阿米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包囊和滋养体。,返回,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主要为症状极轻的病人及排包囊带虫者。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进食被包囊污染的水和食物等造成传染。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四)流行特征 本病遍及全球,流行与经济条件、卫生状况、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有关,农村高于城市,夏秋季

2、发病多,呈散发性。,返回,发病机理,包囊被吞食 小肠液 小滋养体 机械运动、水解酶 发育成大滋养体(有致病,机械损伤、水解酶)肠内环境的改变 包囊,病理解剖,液化坏死灶烧瓶样溃疡炎症反应轻微继发细菌感染慢性病变:以增生为主肠外病变,临床表现,潜伏期 12周,短至4天,长达一年以上。可分为四个临床类型: (一)无症状型 (二)普通型 (三)暴发型 (四)慢性型,(一)无症状型 占90%。本型无症状,粪检时查到包囊。但可能转为其他类型而出现症状。(二)普通型 起病缓慢,腹痛、腹泻, 大便每日 10次,量中等,粘液血便,呈暗红色果酱样,腥臭,内含滋养体。多无里急后重。腹痛和腹部压痛常限于右下腹。全身

3、中毒症状较轻, 多无发热或仅有低热。易于复发或转为慢性。,(三)暴发型:多见于体弱或营养不良者。起病急,中毒症状明显,寒战、高热及极度衰竭。大便次数多,以致失禁,呈水样或血水样,奇臭,伴呕吐、腹痛,里急后重,腹部压痛。病人可以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易出现穿孔及肠出血等并发症。治疗不及时,可在12周内死亡。 (四)慢性型 持续数月甚至数年。腹痛、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大便呈黄糊状,带少量粘液及血,腐臭。可有贫血、乏力、消瘦及神经衰弱等。大便找到滋养体或包囊。,返回,并发症,1.肠内并发症 肠出血、穿孔、阑尾炎、结肠肉芽肿和肛周瘘管等。 2.肠外并发症 阿米巴肝脓肿其他如肺、脑、泌尿生殖系

4、,返回,实验室检查,1.粪便检查 肉眼观察:粪便呈暗红色果酱样,含血及粘液,腥臭味浓。 显微镜检:新鲜标本送检,直接涂片找到包囊(慢性)或含红细胞、有活动能力的滋养体(急性)可以确诊。可见较多的红细胞和较少量的白细胞和脓细胞。,2.免疫学检查 可用阿米巴纯抗原作多种免疫血清学试验,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IgG、IgM抗体。当体内侵袭性病变时才有抗体形成,包囊携带者抗体检测为阴性。也可用ELISA法检测粪便中滋养体抗原,若阳性可作为诊断依据。,3.结肠镜检查 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溃疡,表面覆有黄色脓液,溃疡间的粘膜正常。溃疡边缘部分涂片及活检可发现滋养体。 4.X光线钡剂灌肠检查阿米巴瘤部位可见充盈缺

5、损或狭窄等。,返回,诊断要点,根据有进食可疑被污染食物史;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排果酱样大便; 血清阿米巴IgG抗体阳性有助于诊断;大便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可确诊。 临床上有高度怀疑而各种检查又不能确诊时,可进行诊断性治疗。,鉴别诊断,细菌性痢疾(重点) 血吸虫病 结肠癌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返回,治 疗,(一)病原治疗 (二)并发症的治疗 (三) 一般治疗,(一)病原治疗,1.甲硝唑(metronidazole) 又名灭滴灵。对各个部位、各型阿米巴原虫都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替硝唑(tinidazole) 2.喹碘仿 主要作用于肠腔内阿米巴,适用于慢性肠阿米巴病及排

6、包囊者。 3.糠脂酰胺 主要用于轻症及无症状带包囊者治疗。 4. 抗菌药物,(二)并发症的治疗,暴发型因常混合细菌感染,应加用抗菌素治疗。 并肠出血者予止血、输血。 肠穿孔、腹膜炎等应在病原治疗和广谱抗菌素控制下进行手术治疗。,(三) 一般治疗,症状明显时应卧床休息,流质饮食。 重症者给予输液、输血等支持疗法。,返回,预 防,苍蝇 水、食物 饮食业人员的检查 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等,返回,肝阿米巴病 (阿米巴肝脓肿),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并发症,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发病机制,结肠病变中阿米巴滋养体借助其侵袭力进入肠系膜静脉,经门静脉到达肝。少部分通过肠壁直接侵入肝,或经淋巴系统到达肝内,在

7、肝组织门静脉内引起栓塞、溶组织及分裂作用,造成局部液化性坏死而形成脓肿。,返回,临床表现,发热为其重要的早期症状。其特点为以间歇型或弛张型为多,常伴有恶寒,多于夜间退热可伴有盛汗。 肝区痛为本病的重要症状,常呈持续性钝痛,深呼吸及体位变更时增剧。肝区叩痛阳性。 脓肿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的局部症状。 慢性病例:消瘦、贫血、浮肿、肝大质坚、局部隆起,易误诊。,返回,并发症,少数病例肝脓肿向邻近器官或组织穿破而并发脓胸、肺脓肿、膈下脓肿、心包积液、弥漫性或局限性腹膜炎。,返回,诊断,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X线检查 超声、CT、MRI 检查 肝穿刺抽脓 诊断性治疗,返回,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 细菌性肝脓肿,返回,治 疗,一. 病原治疗1. 甲硝唑 2. 氯喹 3. 依米丁 二. 肝穿刺抽脓 三. 抗菌药物治疗 四. 外科治疗内科疗效欠佳或已穿破的阿米巴肝脓肿,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