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593937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4.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必 修 三,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_与它的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2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营养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_,后面的营养级是_。 次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_营养级。 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是_。,生产者,消费者,第三,捕食,(2)食物网:由于一种生物的食物来源可能来自_生物,且某种生物可能为_生物所食,所以一个生

2、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往往由多种食物链交错而成,从而构成食物网。 (3)意义 生态系统_的渠道; 生态系统保持_的重要条件,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_。,多种,多种,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对稳定,越强,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 (3)所有的生产者都是植物,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4)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 (5)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 ) (6)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3、 ) (7)生产者一定能固定CO2( ) (8)食物网两种生物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如图表示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几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食物链。 提示图中共有10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2图中的食物链为什么能构成食物网? 提示因为有的生物可以被多种生物所捕食,有的生物可以捕食多种生物。 3图中哪些生物同时具有两种种间关系?并指出种间关系的名称。 提示吃虫的鸟和蜘蛛、青蛙和蜘蛛、猫头鹰和蛇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4如果大量引入兔短时间内会对其他生物的数量造成怎样的影响? 提示狐的数量会增加,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因兔大量吃草而减

4、少。 5如果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图中的成分外还需要哪些成分? 提示还需要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等。,1各组成成分的比较,高考警示 (1)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类型与特例分析,若问D、A、B具体是什么生物,则D主要为绿色植物,A为动物,B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图示中D、A、B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和A。,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模型图示相关说明: 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如兔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

5、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狼分别是第三、第四营养级。,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 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 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

6、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a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如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为鹰不只捕食

7、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c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简单记为:“食物网,食物链,生物数量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先看见”。,B,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 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解析 分析题图知,甲、丁为双向关系,且乙、丙、甲均指向戊,由此推断甲为生产者,乙、丙为消费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库,戊为分解者,群落还包含戊,A错误;分解者也可以是营腐生的蚯蚓、蜣螂等,B正确;乙1

8、、丙1间也存在竞争,C错误;大量的氟利昂会导致臭氧层的破坏,D错误。,食物链变式模型的分析 (1)下图中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l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 (2)图3表示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在食物链中,甲是低营养级,乙是高营养级。 (3)图4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解,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D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的食物链是AB。,技巧点拨,变式训练,D,解析 兔和人有共同的食物来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同时兔也能被人捕食,二者存在捕食关系,A正确;鼬和鹰都能捕食兔和鼠,若鼬减少时,鹰缺乏竞争者,数

9、量会增多,B正确;大量捕杀鼬时,鼠的数量会增多,种内斗争会增强,C正确;植物与鹰的食物链有4条,D错误。,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传递、转化和_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输入,散失,(1)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甲:_乙:_丙:_丁:_戊:_ (2)生态系统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 (3)能量输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_。 (4)据图分析食物链中甲营养级能量的去向 通过自身_以_的形式散失。 被_同化。,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呼吸作用,分解者,太阳能,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热能,下一营养级,残枝败叶、遗体残骸等被_分解。 未被利用。 3

10、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1)特点 _;_。 (2)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_。 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_。,分解者,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 ) (2)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 (3)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 (4)除最高营养级外,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由四个部分组成: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11、( ) (5)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6)兔吃草后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 (7)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该狼获得了兔子能量的10%20%( ) (8)能量流动规律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热能越多,所以能量流动一般不会超过45个营养级( ) (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都相等( ) (10)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可改变( ) (11)在食物链“ABCD”中,D增重10kg,则至少需要消耗A10 53kg( ),如图是某人

12、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流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有哪些来源? (2)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分别是多少? (3)生产者植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提示(1)一个来源是光能,另一个来源是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肉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0.250.052.15.17.5103 kJ/(m2y);植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7.55)0.54916103 kJ/(m2y);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162)37023110103 kJ/(m

13、2y)。,(3)生产者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中来自生产者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100%(162)/110100%12.7%;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肉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中来自植食性的能量/植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100%(7.55)/16100%15.6%。,1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相关分析如下表:,2.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3能量流动特点及原因分析 (1)单向流动 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 各

14、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的部分。,4流动模型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含义比较,高考警示 能量流动中的三个易误点 (1)动物同化的能量不等于摄入的能量 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例如蜣螂利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就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象的能量。 (2)粪便量不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上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的部分。,(3)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的区别 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

15、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其计算公式为能量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 能量利用效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可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果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中获得能量,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能量或需要某一生物提供的能量时,首先,要注意某一生物“从不同食物链中获得能量的比例”,或某一生物“给不同生物提供能量的比例”,然后按照各个单独的食物链分别计算后合并。 高考警示 进行具体能量流动计算时切记“顺推”(即由“植物”下推)与“逆推”(即由高营养级前推)的计算,前者用“乘法”,后者用“除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