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理渣土车抛洒滴漏维护城市美好生活环境的建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586479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治理渣土车抛洒滴漏维护城市美好生活环境的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治理渣土车抛洒滴漏维护城市美好生活环境的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治理渣土车抛洒滴漏维护城市美好生活环境的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治理渣土车抛洒滴漏维护城市美好生活环境的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治理渣土车抛洒滴漏维护城市美好生活环境的建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治理渣土车抛洒滴漏维护城市关于治理渣土车抛洒滴漏维护城市 美好生活环境的建议美好生活环境的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区聚集了大量的在建 工程,使得在城区行驶的渣土车大量增加,再加上一些工 地开发商和机动车驾驶员法律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受利益驱动,对出入建筑工地的车辆既没有冲洗,也没有 有效的密闭措施,超高、超载、超速在城区街道上行驶, 造成建筑垃圾、土方、沙石等装载物沿路“抛洒漏滴扬” 等现象,不仅污染了周边环境、严重影响了道路景观和城 区的市容市貌,还大大加速了城市道路的破损和地下管网 的损坏,甚至危及路人、车辆出行的安全,虽然有关部门 对相关施工单位有进行规范施工和对违规

2、行为进行查处和 整治,但该问题仍时有发生,有的时候甚至比较严重。 建议: 一、狠抓源头管理。一是先期介入。要及时掌握市区 工地开工情况,并在工地奠基、施工队进场后和工地施工 前,主动进工地服务,登记基本资料,摸清渣土底数。向 在建单位、施工、承运等负责人提供城管法律、法规指导, 发放文明施工宣传单,引导施工单位文明施工。二是现场 指导。在施工初期,执法队员要经常性进行现场指导,明 确渣土清运“二点一线”的各方职责及工作标准。努力做 到:工地现场必须设置车辆冲洗场地及冲洗设备;车辆出 场前必须落实人员对车辆进行冲洗;清运车厢必须进行密 闭改装;冲洗场地至外围道路必须做好硬化处理。而且要 在“禁止

3、作业车辆拖泥带水出场,禁止超高、超载、超限 运行,禁止沿途滴、漏、洒”方面狠下功夫。三是驻点把 关。对在建筑工地派员驻点监管,主要领导要亲自到工地 现场及周边道路进行检查、督查。最大限度地减少渣土清 运对市容环境的破坏和对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另外,对 于倾倒完毕渣土的车身也要进行清洗,防止携带渣土的二 次污染。 二、加强宣传教育。首先是要加强教育引导,适时组 织施工方、承运方(包括直接相关的施工人员)有关政策 条规的学习,并通过考试的形式强化和熟知所要执行的规 定。其次是要加强舆论监督,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街道、 社区要充分运用各种载体,大力宣传乱倒渣土和沿路滴漏 洒的危害,对违规行为要敢于曝

4、光。通过广泛的舆论宣传, 发动全社会进行监督,设立举报奖励措施,努力形成“老 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使违法倾倒和沿路滴漏洒行 为无处藏身。 三、突出联合整治。城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公安、交警、 城管、路政等建立渣土专项执法保障机制。对乱倾倒和沿 路滴漏洒没有及时发现造成难查处时,先会同环卫作业部 门及时清理,清洗干净,保证第一时间做好保洁工作;再 利用公安的路面治安监控系统,调阅录像查找当事车辆, 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当遇到暴力抗法时,公安机关要及时 进行处置。对渣土专项执法时,交警、城管、路政部门要 指派专人到渣土办合署办公,严厉打击超载、超高、超限 运输,从源头上遏制滴漏洒情况的发生。按照交

5、警对驾驶 员违章扣分的方式,给施工方、承运方及有资格参与清运 的驾驶员一定的清运资格分值,对发生问题的单位和个人, 除根据法规进行处罚外,还可以根据情节给予一定比例的 扣除清运资格分,分值不达标时,可收回该单位或个人的 清运资格证,进行停业整改,直至取消其资格。 四、注入科技手段。在主要工地安装监控设施,利用公安 的路面治安监控系统和数字城管系统实施 24 小时监控,努 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不定时”的反复巡查、监控和 执法网络,利用 GPS 导航定位系统,随时掌控运送渣土车 辆的去向。对运送易滴、漏的泥浆等垃圾,采用密封橡胶 垫片封堵的办法,杜绝因超载、超高、滴漏运输造成污染 现象的发生。除了上述几点建议外,我们还希望政府加大 资金投入力度,用于运送渣土车辆等设施设备的更新、改 造;用于执法手段技术的更新;用于增加执法工作人员编 制;用于对城市基础实施的改造更新;努力建设优美的怡 居宜业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