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作文例文【刘希国】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579095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作文例文【刘希国】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年高考作文例文【刘希国】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年高考作文例文【刘希国】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年高考作文例文【刘希国】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年高考作文例文【刘希国】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作文例文【刘希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作文例文【刘希国】(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作文高三作文 4-54-5 月考前精选月考前精选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节期间,几个回到乡村的青年在闲聊。这些话语引人关注: 1、我喜欢上海,它有大都市气息。 2、我想把一家人接到城里生活,可老人家不愿意离开老家。 3、老家很漂亮,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家人。 4、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不想去。 5、哥哥在国外,过年都没回来,父母一直念叨。 新时代发展快,作为新时代发展快,作为“00 后后” ,听到这些话材料,有什么感触,听到这些话材料,有什么感触?请根据其中两三条话,请根据其中两三条话, 写一篇文章,表达人生愿景。不少于写一篇文章,表达人生愿景。不少于 800 字。字。

2、远方不远,乡愁不断远方不远,乡愁不断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人不是只有一个圆心的圆,而是有两个焦点的椭圆, 事物是一个点,思想是另一个点。 ”作为“00 后”的一员,站在新时代的路口,远方的城 市与生活是我们追求的事物,而乡愁则是我们思想的脊梁。 远方不远,乡愁不断。在追求远方和留住乡愁之间,应当有一个平衡点,兼顾二者方 能走得更远。 许多人喜欢大城市的国际视野和现代都市气息,选择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工作生活。大 城市常常与“远方”和“梦想”一类的词联系在一起,既因为那里有大量市场与机遇,也 因为人们对更为现代的、充满科技感的生活满怀向往。然而,尽管大众传媒给城市生活以 鲜活的“包装” ,但是城

3、市生活的压力不容小觑,离乡背井的追梦者们常常感到孤独和格格 不入,既因竞争压力身心俱疲,又不肯放弃现有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需要乡愁的原因。席琳迪翁曾说:“生活就像一把梯子,人们以为我在 向上爬,但其实我在一步步向下走,走回我的根。 ”乡愁使我们的根扎得更深,汲取乡音乡 情、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长成一棵树,因为有所牵挂所以更加坚强。 乡愁的含义是多元的,它不仅使你负担责任,也使你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最质朴的人情温 暖,从而在追逐远方时不会迷失方向,也不会因过度的拼搏失去生命的质量不论成败, 总有人等你回家。 事实上,远方没有那么远,故乡与大城市的生活中未必有很大的隔阂。如今,随着

4、时 代发展与城市化的深入,城乡二元结构已逐渐被打破,乡村振兴的大量机遇形成了一股 “拉力” ,让年轻人也愿意回到乡村发展。在诸多政策支持下,人们突然发现,远方的梦想 何必远行千里才能实现?将才能投入于家乡的建设,未尝不是一种兼顾梦想和家人的良策。作为“00 后” ,我们用开阔的视野寻找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许我们向往城市的繁 华生机,但我愿点一盏牵挂的心灯,让乡愁滋养我的精神力量,远方再远,也不会远离心 中的家。 折一只纸船,漂过漫长的追梦之途,寄一封家书,将乡愁久久珍藏。 【点评点评】审题上,新时代、00 后、城市、乡愁、梦想等要素自然糅合呈现;立论上,找到 了“远方”与“乡愁”的结合点,并

5、发现了二者的共通处,有过人之处;材料丰富,衔接 自然,语言规范且有文采,题目、开头、结尾都有亮点,好文。 守好乡愁才能留住根守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年轻一代对大都市的向往与老一辈人对家乡的依赖,共同构成了城市化进程中,连接 城乡的无形纽带。然而,这样的纽带却在时代发展之中趋向脆弱与不平衡。作为 00 后,我 觉得将守护好城乡纽带写入人生愿景是极为必要的。纽带的愈发脆弱来自两个方面的力量。一方面,它连接着城市。在城市不断外延扩张 的今天,城市也为自己贴上诸如“先进” “时尚” “流行”等标签,吸引着一批批尤其 是年轻人的驻足与扎根。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与庞大人口带来的劳动力红利,将这一端的 纽带系得愈

6、发牢固。我们不能抵制它,也不能否认它的作用,但我们别忘了,另一端,还 系着乡土。 人口涌进城市必然带来乡村的劳动力流失,也动摇了这一端的纽带强度。可正如“爸妈不 愿离开故乡”这样的话,乡土承载了从前数代人的心理依赖。再者,从小农经济时代蹒跚 而来的中国社会,必然为乡村的土地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财富与历史积淀。更何况我们 每一个人,包括所谓的“城市人” ,一定是扎根在乡土的。我们的祖辈都是从乡土而来,乡 土藏着我们的根。所以,乡土这一端的纽带,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象征着精神的乡土纽带,却在象征着物质的城市纽带前屡屡“败阵” ,让我不得 不担忧:唯物质主义正在毁掉乡土。当然,追求物质是无可非议,

7、但若是把物质当成第一 要义,政府为了政绩不断扩建,企业为了利益铲平乡村,居民为了利益出走乡土这个 社会长此以往,虽然富有了,但也不过是精致的空壳罢了。所以,守护好城乡纽带,在当 下的要义,已成为了守护乡愁,守护乡土。 这样的乡土,并非指的仅是“依依墟里烟”的乡村,而是在不断发展之中每个人内心 坚守的本真,也就是我们的根。费孝通先生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其实,每一种社 会都是乡土性的,都离不开最初的精神扎根之地。守护好乡愁,不仅仅是为我们上一代人 留下寄托,更是在留存这个社会的气质。 而作为 00 后,要拥有守护乡愁的担当与勇气。如梁启超式的“少年中国” ,鲁迅式的 “肩住黑暗的闸门,放

8、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李贺式的“少年心事当拏云” 。我们不 应把乡愁看成是上一代人的责任,而应把握住此般难得的年轻,为我们的社会留住根,守 好根。 “文化是人为的,更是人的” ,乡愁在过去千百年风霜中,经由一代代劳动者创造出来,如 今,它必能为“乡土性”的中国社会增添几分华夏气息的精神气质,为我们指引归去的方 向。 【点评点评】文章围绕材料的核心任务,开篇即开宗明义的点明,自己的人生愿景在于“守护 好城乡纽带” 。这一愿景的提出,是基于对第一则和第五则材料的分析,是基于大发展的新 时代出现的城乡发展不平衡,而 00 后的年轻人又更愿意在大城市扎根的现状。文章的立论 针对时代问题,对象意识

9、清晰。在议论展开的过程中,作者先分析了城市化的必然,接着 分析了乡土的重要意义。进而作者立足于现实,阐述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与影响。继 而又进一步分析了守护好城乡纽带守护好乡土本真的重要意义。接着作者简要谈了如何去 守护好乡愁。文章的推进逻辑合理清晰。同时在行文上,文章的论据材料丰富,原因性分 析能够具体,形象,多元。 扎根城市发展方为青春主流扎根城市发展方为青春主流 春节期间,不少外出求学或务工的青年回到乡村,闲聊之余,究竟是在大城市打拼更 具前景,还是回老家创业更稳妥这一问题引发热议。有人认为大城市更具国际视野,也有 人忧心大城市的现实重压和快节奏。依笔者拙见,乡土固然值得留恋,但扎根城

10、市中打拼 方为青春主流。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发展的新时代。我们 00 后作为新时代的原住民,理应 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宏大的梦想。00 后终将成为时代发展的标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而这恰恰要求我们走出乡村的原点,进入大城市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以扎根城市发展为青春的主流,从浅表上看,是基于大城市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遇而 言的。正如材料中青年所言,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具备国际视野和大都市气息,与世界互联,无疑使城市更加多元化、全球化,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趋势。当一座城市有吸 纳的张力时,它就可以为我们青年一代提供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可能性。扎根于城市奋斗, 可以开阔眼界,以更好地适应

11、这个大发展的新时代的嬗变。 深层地看,是青年一代要求“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勿令僵尸 枯骨,束缚现在活泼泼之我”的决心。乡土虽然承载着国人根的记忆,但也因其差序格局 的局限性束缚了青年人的发展。与此相反,城市正因其崛起年限不长而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吸引广大青年投身其中。 诚然,繁华的都市压力大,节奏快,无数漂泊者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寻找着、追逐着 奄奄一息的碎梦,材料中青年所言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不假,但这实质上是对青年一代的历 练。根据蘑菇定律,青年人迈入社会通常会会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或打杂跑腿, 遭受压力甚至不公的对待,这是为了磨去他们身上的棱角所设的。在经历一段时间的

12、磨练 后,青年一代往往能更好适应发展和时代需求。 那么,如何才能立足城市奋斗拼搏呢?这就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具备更高远的视野,化 压力为动力,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迎接这个大发展的新时代。 少年中国说中提出,青年人要有梦想,有责任,有担当,要立志做大事。作为大 发展的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以时代为己任,更以扎根城市发展为青春主流。 (作者通联: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高三) 名师点评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陈武老师:本文选材较为合理,立意明确,有着积极的价值导向,论 述时紧扣主题,层次结构分明,条理较为清晰,能由浅入深,全文语句较为流畅,并恰当 地运用名言警句作为结尾,起到很好地呼应。 锐意进取,以格局应

13、对挑战 文/常晨 周作人先生有言:“社会不但需要粮食和药材,却也一样迫切的需要蔷薇与地丁。 ”比起作 为社会基石但缺乏变化的“粮食” ,或者在既定领域发挥作用的“药材” ,我更愿意做心怀 理想而绽放的“蔷薇和地丁” ,在快节奏的大都市中开拓自己的视野和格局,闯荡出一片属 于自己的新天地。 (基于材料语境,做出了具体而明确的选择) 诚然,在大城市奋斗不易,无数人看见了它冷漠残酷的一面,在巨大的压力和快节奏的麻 木中退缩,选择回到和平安逸的家乡小城。或是故土难离,心之所念,无非家乡的一草一 木,身之所向,当然是村头陌上的春暖花开。 (回到情景中,设想很多人不选择城市的原因, 直面他们的困境和两个问

14、题) 然而,一如威尔逊所说,机遇和挑战成正比。大城市虽然给予我们重重困难,但它所提供 的机会却绝非小城小镇可以比拟。悠闲自在的生活也许好过些,但更可能是日复一日的重 复,自然没有在大城市打拼来的丰富有趣,不是吗? 也有人说,家乡的发展正在路上,政策支持下,机会渐渐多了起来,回到家乡并不全然意 味着放弃机遇。 (这一层设想很有价值)只是,小城里能产生的机会总归缺少一份开阔的视 野和格局。魏源所言“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不外乎是这个道理,大城 市与世界接轨,与四方联系,在其中奋斗所带来的国际化视角和立足全社会的考量是个人 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也使我们能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放大。 (以

15、上解决第一个问题) 自然,乡土的亲情羁绊总让我们难以割舍,过去的温暖时光总让我们魂牵梦绕。但是,所 谓成长,正是学会在远行之中思念,在思念中靠近。真正的血脉深情,并不会因为天各一 方而归于平淡。更何况,在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真情和思念永远在线,只要心在一起, 真情是不会淡去的。 (回答第二个问题) 作为“00 后” ,我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带来的优越物质条件中,成长于祖国腾飞、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里。面对这个云谲波诡的时代,我们不只应从自身角度选择自己的生活,为 了个人舒适安宁规避挑战,更应立足社会变化,拿出一份勇气与担当,在大城市的广阔舞 台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力与价值。扎克

16、伯格在哈佛毕业典礼的致 辞中说道,我们这代人不仅要发挥自己的“意义” ,更要帮助所有人找到“意义” 。而他自 己投身慈善的举动,不正是不只从自身考虑,更以一份格局和担当立足于时代的表现吗? 而这样的格局以及回报社会的能力和机会,显然不是留在小城能够获得的。 当然,无论是激流勇进、锐意进取,还是建设家乡、陪伴家人,都只是个人选择,绝无对 错之分。只愿世间少年都能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在自己偏爱的生活里实现自己的梦想和 人生价值。 (作者通联: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 名师点评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袁水林老师:文章结构谨严,进退有据,分析合理而有针对性,颇为 可学。对真实情景中真实问题的还原比较成功,并能有效地追问探求,推动思考的深入而 不停于表面。用例既有古代文化素材,亦不缺少富有时代感的材料。 分割线 箭头 动态 厦门外国语学校于原乡中自守 文/黄翘楚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大学此语,道出了大发展的新时代特征。在感受扑面而 来的时代气息时,相较于快如走马、压力巨大的现代都市,我更愿意在家乡辟一方净土修 篱种菊。 诚然,正如青年们所说,北上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