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575522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数字化学校研究”课题研究报告1“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深圳市华富小学课题组摘摘 要:要: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理论为指导,运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从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德育数字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德育为一体的“十字星”数字化学校模型,初步建成了数字化学校。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办学的质量和效益。关键词:关键词:数字化 建设 十字星 模型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数字化学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有近 80%的教室已与因特网

2、连通,约 10%的学校建成了无线网,少量学校已达到了学生人手一机的水平,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然而在我国, 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如何体现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特征,是能否实现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建设数字化学校,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能适应数字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够提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育的学校,将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由我校李小松校长牵头,申报了“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课题,并于 2004 年 4 月正式立项成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教育技术

3、研究规划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区域性整体推进模式研究的子课题。二、研究理论依据二、研究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特别是 Internet)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反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则为实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必经之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

4、的指导与帮助) ,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 、 “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 “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1结题报告由李小松、傅卫执笔。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数字化学校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2、多元智能与合作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

5、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这些智能可以培养和加强,也可能被忽视或削弱。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了以往的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所认为的智能仅以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局限性,对于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多元智能理论的实验研究在哈佛大学“零项目”的推进下,已建立了一套从理论到教学实践的完整操作模式,目前许多国家与地区在课程与教学改革都采用这一模式开展实验,力图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三、研究目标三、研究目标1、总目标、总目标通过校园网的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德育为一体的数字

6、化学校模型。建立创新型、开放式的现代化学校,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2、学生发展目标、学生发展目标(1)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2)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师发展目标、教师发展目标(1)使教师变经验教学为科研型教学,探索新型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2)提高教师在网上搜索、筛选和应用研究信息的能力;(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四、研究内容四、研究内容1、教学数字化模式的研究;2、科研数字化模式

7、的研究;3、管理数字化模式的研究;4、德育数字化模式的研究。五、研究方法五、研究方法1、 行动研究我们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从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一边学理论,一边进行研究实践。2、 个案研究我们选取我校两个网络教学实验班作为个案进行深入研究。3、 调查研究我们对师生信息技术情况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六、研究过程六、研究过程研究的时间自 2004 年 2 月至 2005 年 12 月,研究周期为 2 年。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研究。具体分为三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2004220045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制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

8、课题子课题“数字化学校研究”课题研究报告3定课题计划,确定课题成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加强对师生信息技术的培训。2、实验阶段:20045200512(1)第一阶段:初期(200452005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改革意识。进行前测工作,制定具体研究计划。收集整理全校教师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建立资源库。初步形成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德育数字化模式。初步探索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进行经验总结,并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2)第二阶段:中期(2005220058)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全员参与研究。总结出各种学习模式,完善学科教育资源。收集研究成果,编辑教师论文集、学生的

9、学习活动集,汇集网络课件。全面推出示范课和成功个案。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和案例。进一步总结经验,并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3)第三阶段:后期(20059200512)全面推广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德育数字化模式。录制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推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和案例。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数据的统计,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汇集网络课件。3、关于数字化学校的问题研究(1)2004 年 2 月 7 日,我校举行了研讨会。本次会议的宗旨:加强校本科研,一切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围绕着 4 个议题进行研究: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体现体验成功策略;如何开发好

10、我校的校本课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性;学校如何利用校园网实行无纸化办公。特邀了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科所长李臣博士作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报告,同时,有 3 位老师交流了经验,收到了 57 篇论文。(2)2004 年 7 月 14 日15 日,我校举行了研讨会。本次会议的宗旨:以课改为契机,以信息化为抓手,聚焦课堂,重在反思。围绕着 3 个议题进行研讨:怎样才能实现教学数字化;怎样才能实现管理数字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会上邀请了深圳市高级中学蒋平副教授作教师身心健康与情绪调节报告,同时,李小松校长作了数字化学校建设专题报告。收到论文 38 篇。(3)2005 年 3 月 4 日5 日,我

11、校举行了研讨会。本次会议宗旨:聚焦课堂,一切为了师生发展。围绕着 3 个议题研讨: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效性;学生健康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会上,李小松校长作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报告,有 4 位教师交流了经验,收到论文 52 篇。(4)2005 年 8 月 29 日30 日,我校举行了研讨会。本次会议宗旨:创建和谐学校,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围绕着 4 个议题研讨:科学发展与学校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教师和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关系;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性。会上,邀请了深圳高级中学蒋平副教授作教师和学生和谐发展

12、报告,同时,李小松校长作了创建和谐学校专题报告。有 4 位教师交流了经验,收到论文 58 篇。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数字化学校研究”课题研究报告4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一)(一) 构建了“十字星”数字化学校模型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以“数字化校园”概念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工程,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德育为一体的“十字星”数字化学校模型,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其模型如图 1: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 数字化校园科研数字化德育数字化图 1. “十字星”数字化学校模型数字化学校的框架如下:在数字化学校的建设中,信息化教育教

13、学环境的建设应该置于核心地位,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如图 2 所示。图 2.教学数字化框架图 2. 教学数字化框架教育资源体系是重点:1、 校内资源:教材、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学校新课程研究机构、学生实验室、学校图书馆、广播站、书报杂志、录音录像、光盘、网络等; 2、社会资源:网络、教育研究机构、区教研中心、科学馆、博物馆、社区、家长等。3、国际资源:适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国外资料,如布鲁姆认知的 6 个阶段。虚拟教室虚拟图书馆教学数字化平台(含网络通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国际 资源校内 资源社会 资源教学评价体系资源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教育咨询 体系实践支撑体系资源

14、开发体系支撑体系虚拟教学环境教育资源体系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数字化学校研究”课题研究报告5资源开发:数字化学校的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化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应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图 3.科研数字化框架科研信息:提供各学科科研信息,专家报告。专题学习网站:建立语文、数学、英语、艺术、德育等专题学习网站。网络合作研究:学科交流、网上评课、手机短信评课。图 4.管理数字化框架教务管理:年级设置、班级设置、学科设置、课程开设、新生分班、学生所在班级变更、年级工作计划录入、教学进度表录入、教学活动计划录入、教务工作计划录入、教研组计划输入、教案维护与查询、教务基本信息报出以及相关信

15、息的查询等内容。教师管理:教师的基本信息、照片、社会关系、个人简历、爱好特长、奖惩、培训进修、所教科研数字化科研信息专题学习网站网络合作研究管理 数字化学 生 成 绩 管 理教 师 管 理 平 台办 公 自 动 化 管 理 管 理 平 台校 产 管 理 管 理教 务 管 理公 共 信 息 服 务家 长 远 程 查 询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数字化学校研究”课题研究报告6课程、论文、课题、作品、业务考核、通讯录、教学质量、教师间教学质量对比、教学质量走势、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教龄结构、教师信息上报、教师考核等信息。办公自动化管理:分为校历周历管理、收发文管理、会议管理、办公事务管理和档

16、案管理等内容。校产管理:提供固定资产分类维护、固定资产登记、资产使用情况统计及查询、固定资产清查等功能。公共信息服务:提供便捷的网络沟通功能,包括邮件管理、论坛、聊天室和发送消息等。家长远程查询:通过查询系统可直接通过远程登录到校园网平台查询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信息。图 5.德育数字化框架网上班集体:包括建立每个学生的个人档案、评比栏、开辟经验交流区,设计综合评比专栏。家校互联平台:学生信息、短信服务、网络会议。数字化学校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可以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从技术上看,数字化学校的基本特点是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从教育层面上看,学校数字化建设必然导致教育过程信息化。信息化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材多媒化、资料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二)研究的实际效果1、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两年来,我校加大课改力度,走科研兴校之路,很多教师无论是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