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救治策略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570995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4.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救治策略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救治策略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救治策略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救治策略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救治策略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救治策略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救治策略ppt课件(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救治策略,赣州市人民医院 蒋秋华,神经外科危重症,各种类型颅脑损伤 脊髓损伤 出血性脑血管病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出血脑动静脉畸形(AVM) 缺血性脑血管病 (急性期溶栓、小时内) 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现场病情评估,神经外科急危重症病员病情复杂多样,难以制定统一的评估程序,但评估的共同目的是要迅速找出主要危机患者生命症状。为了便于记忆,建议使用ABCDE的程序,当然这些评估几乎是同时进行的。,(1)A(Airway)气道:检查伤病员的气道是否通畅,如有无舌根后坠堵塞喉头、口腔内异物及血液分泌物等。此时应首先托起下颌使舌根上抬、取出异物、清除分泌物及积血。 (2)B(Breath

2、ing)呼吸: 看有无胸廓起伏动作 听伤病员鼻部有无呼出气流 感觉用脸颊感觉有无呼出气流,(3)C(Circulation)循环:有无颈动脉搏动。 (4)D(Decision)决定:根据对呼吸、循环所做出的初步检查,迅速对伤病员的基本情况做出评估,并决定要进行哪些紧急抢救措施。 (5)E(Examination)检查:神经系统:意识、瞳孔。如病情需要和许可,再做进一步检查。从头 躯体 小腿和足。对急危重伤伤病员的检查务求简单扼要、突出重点。,一、颅脑损伤,颅脑损伤是指颅脑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致的损伤,无论在和平或战争时期都是一类极为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发生率次于四肢居第二位,但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

3、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居第一位。,发生机理,颅脑损伤,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继发性脑损伤,原发性脑损伤,头皮血肿 皮下血肿 帽状腱膜下血肿 骨膜下血肿2. 头皮裂伤 3. 头皮撕脱伤,1. 头皮损伤,皮下血肿,头皮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 骨膜下血肿2. 头皮裂伤 3. 头皮撕脱伤,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头皮血肿 皮下血肿骨膜下血肿2. 头皮裂伤 3. 头皮撕脱伤,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1. 头皮血肿 皮下血肿 帽状腱膜下血肿2. 头皮裂伤 3. 头皮撕脱伤,骨膜下血肿,头皮裂伤 (scalp laceration),多由锐器所

4、伤,按裂伤形态可分为:单纯头皮裂伤复杂头皮裂伤头皮撕裂伤,头皮裂伤的处理, 尽快止血,加压包扎伤口; 争取短时间内行清创缝合术,可延24小时内缝合; 对有缺损者可行减张缝合或转移皮瓣,感染严重者分期缝合; 抗感染和注射TAT。,指压止血法-头面部的止血,头顶帽式包扎,头皮撕脱伤 (scalp avulsion),头皮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头皮损伤 ,撕脱范围较大,严重时可撕脱整个头皮,病人大量失血可致休克,较少合并颅骨骨折或脑损伤 。,头皮撕脱伤的处理,处理原则: 尽快覆盖创面、压迫止血、止痛、抗休克; 争取在12小时内行清创、缝合; 抗感染和注射TAT。 手术方法: 头皮瓣复位再植; 清创后自体

5、植皮; 晚期创面植皮,指大块头皮自帽状腱膜下或连 同骨膜一并撕脱者。,头皮撕脱伤,2. 颅骨骨折,1. 颅骨顶盖骨骨折 2. 颅底骨折,颅骨顶盖骨骨折,1、线状骨折骨折线经过脑 膜中动脉 注意: 继发性颅内血肿2、 凹陷性骨折骨折1有手术指征3、粉碎性骨折局部脑膜及脑组织损伤,颅底骨折,部位 瘀血 漏 颅损伤 颅前凹 眶周广泛瘀血 鼻漏 嗅,视N呈熊猫眼球结膜下出血 颅中凹 耳后及咽喉壁 耳漏 面,听N 颅后凹 枕下及乳突部 少见 少见,颅前凹颅底骨折 眶周广泛瘀血,颅中凹颅底骨折 耳后瘀血,颅底骨折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断:,脑震荡,1、短暂昏迷史30分钟(影响醒觉中枢,上行激动系统) 2、

6、近事遗忘 (逆行性遗忘) 3、头部外伤后引起一般头痛、头昏、恶心、呕吐 4、神经系统及生命体征无异常处理: 1、平卧休息2、对症处理,脑挫裂伤,1、意识障碍较严重,昏迷的时间较长,30分钟(部分静脉出血) 2、意识恢复后头痛、呕吐等较严重 3、并发脑水肿及血肿脑疝 4、主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有异常发现处理: 注意颅内继发性血肿,颅内血肿,1、硬膜外血肿 2、硬膜下血肿 3、脑内血肿,颅内血肿,1、硬膜外血肿 2、硬膜下血肿 3、脑内血肿,颅脑损伤的处理经验,着重于脑疝的预防和早期发现,特别是颅内血肿的早期发现和处理,以争取良好的疗效。对原发性脑损伤的处理除了病情观察以外,主要是对已产生的昏迷、

7、高热等疾病的护理和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以避免对脑组织的进一步损害。,颅脑损伤的诊断程序,病史伤情轻重闭合性或开放性根据体征和 CT确立诊断,病情观察,1.意识,2.瞳孔,3.神经系体征,5.其它,4.生命体征,颅脑损伤现场急救,中国有“抢救一条龙 ”的说法和做法而龙头就是第一现场,现场急救注意事项,对伤者的全身有个判断。查看伤者意识清楚不清楚,会不会说话。 查看伤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判断有无休克、呼吸困难等。 检查胳膊、腿、胸、腹部等,正确搬动病人。 要保证伤者的呼吸道通畅。,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呕吐是将头转向一侧以免误吸 深昏迷者须抬起下颌或留置口咽通气道 环甲膜穿刺或

8、气管切开,转运的医院需掌握两个原则 就近,抓紧时间,抢救脑外伤,时间就是生命医院应有急诊CT和神经外科绿色通道,颅脑损伤的救护,检查ABC,头部检查,头皮血肿,进一步检查,头皮裂伤,止血包扎等,进一步检查,CPR 呼吸道畅通 耳鼻漏不堵塞,头颈部固定 硬质担架运送,启动EMS,骨折,欧洲成人重型颅脑损伤诊治指南,入院前和入院时处理,记录,恢复和稳定有效的通气和循环,转院前,必要时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高流量吸氧预防低氧血症,维持血压,受伤时间、原因和性质,神经系统状况,其它伤初步检查,可酌情作头颅、颈椎、骨盆和其它部位X线检查,有无胸腹伤,如有低血压应在转院前处理,二、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脊

9、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胸腰段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称截瘫;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为四肢瘫痪,简称“四瘫” 。,脊髓损伤分类 脊髓震荡 脊髓挫伤与出血 脊髓断裂 脊髓受压 马尾神经损伤,脊髓损伤检查全身检查注意有无复合伤,勿因搬动病人加重损伤 局部检查局部有压痛、肿胀、畸形及棘突分离 神经系统检查 辅助检查X线平片、CT、MRI,脊髓损伤治疗1、搬运和转运:脊髓损伤主要是由脊柱骨关节损伤造成的,因此在搬动和转运中必须保持脊椎骨的原位,切忌扭曲。故搬运中要保持脊柱固定,使病人卧硬板床上,头颈部吊带牵

10、引以策安全。,脊椎损伤病人的翻身,脊椎损伤病人的翻身,脊椎损伤的搬运,颈椎损伤的搬运(一),颈椎损伤的搬运(二),脊髓损伤治疗3、脊髓损伤的治疗原则:压迫脊髓的骨片、血肿、异物(弹片)一般应争取早期手术清除。开放性脊髓损伤(火器或白刃伤)应尽早进行手术清创,并尽可能保存硬脊膜完整或在无感染的情况下修补硬脊膜。对椎体移位的脊髓断裂伤,亦应进行椎体复位固定术,以便于将来的功能训练和减轻痛苦。,脊柱损伤的救护,检查ABC,硬质木板或脊柱板固定 或等待专业人员,是否处于危险境地,怀疑脊柱损伤,全身及局部检查,保持头颈躯干一致,硬质木板或脊柱板固定,启动EMS,三、脑血管病,按脑血管病因分类: 1.出血

11、性脑血管病 2.缺血性脑血管病,概 述,血管源性脑部病损的总称 急性脑血管病或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中风) 呈急骤发生的脑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高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颅内动脉,破裂 闭塞,流行病学调查,中老年人最主要和常见疾病原因之一 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成为三大主要死因 患病率 719/10万 发病率 219/10万(年新发120-150万) 死亡率 116/10万(年死亡80-100万) 近7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和痴呆(致残率高),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原发于脑实质内非创伤性出血,形成颅内血肿,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上死亡和致残率极

12、高 主要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 少见病因:血管异常、肿瘤、血液病 主要部位:基底节-内囊、脑干、小脑、脑叶内 大脑中动脉分支-豆纹动脉 与主干呈直角分出,承受压力较大 供应深部脑组织的穿透支,临床特征,发病年龄:50-70岁,男女性 起病状态:激动或活动中发病 既往史:多有高血压病史 进展情况:迅速、数小时达高峰 局灶症状:明显(偏瘫等) 昏迷、颅高压症状突出,脑出血的治疗原则,就地治疗 防治并发症 控制高血压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手术治疗,一般治疗,控制高血压 保持血压 180100mmHg 降压不可过速、过低 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和调整头位(床头高度) 过高 抬高床头约30度 - 45度

13、正常 床头放下 过低 头位放低 持续过低 升压药,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250m1,静脉滴注(30min),每日2 - 4次 甘油果糖250 - 500ml,静脉滴注,每日1 - 2次 速尿 20 - 40mg,静脉注射,每8 - 12小时 白蛋白 10-20g,静脉滴注,每日1次,手术治疗,1、小脑出血 2、颅内压增高或脑疝早期征象 3、脑叶内血肿或出血性脑梗死 血肿量和部位: 1、10ml 不手术 2、10 - 30ml 暂不手术,密切观察 3、30ml 手术治疗 4、濒死状态 抢救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类: 自发性SAH 外伤性SAH - 多伴发于颅脑外伤 继发性SAH

14、 - 脑实质出血破入 主要病因: 动脉瘤 - 占SAH的80%,前循环多见80-90% 先天性动脉瘤: 90% 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7% 感染性动脉瘤: 1% 动静脉畸形(AVM)- 次之,额顶区多见,临床特征,发病年龄:青壮年多见(35-65岁) 发病情况:起病急骤(数分钟计) 起病诱因:活动用力或激动病史 局灶神经功能障碍少见 脑膜刺激表现突出* 短暂意识障碍(一过性),临床表现,突然发生头痛伴呕吐 一过性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nigs 征 动眼神经麻痹(后交通动脉或小脑上动脉) 眼底检查:玻璃体下出血 腰穿 C.S.F呈均匀血性(三管实验) 急诊CT示脑蛛网膜下腔积血,S

15、AH的危险性,SAH再次破裂(复发): 3-4周内易复发,死亡率成倍增长 脑血管痉挛(引起局灶性脑缺血): 可在3天 - 1月许发生,与出血量相关 脑积水(脑脊髓液吸收循环障碍): 发生较晚,1 - 2周后出现,或与药物相关,如抗纤容类药物,SAH治疗,避免SAH再出血(绝对卧床,搬动轻微,安抚心情、避免激动,适当止痛,抗纤溶药物) 防治脑血管痉挛和其它并发症(抗脑血管痉挛) 病因治疗(DSA后手术或介入治疗) 并发症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抢救,早期血管造影 72小时左右 择期血管造影 3-4周后 治疗手段 发现病因,手术治疗或血管内介入治疗 容易发生再次出血,死亡率极高(大于50%),发现

16、动脉瘤,动脉瘤术前CT,动脉瘤术前CTA,动脉瘤术前DSA,动脉瘤术后CT,SAH预后,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 有无再出血 有无其它并发症 颅内动脉瘤:首次病死率约30%,存活者2/3要复发,复发死亡率上升 AVM:急性期病死率约为10%,复发25%,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塞(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好发中年以后,男:女=2:1 短暂、局限性脑功能障碍 突然发生消失 数分钟数十分钟 24小时缓解、不遗留症状和体征 1/4-1/5病人发展为完全性脑卒中 另外:可逆性缺血性脑损害(reversible ischemic neurologic deficit,RIN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