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五脊柱)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568209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3.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五脊柱)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五脊柱)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五脊柱)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五脊柱)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五脊柱)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五脊柱)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五脊柱)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五、脊柱刘雅丽 黄晓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第二章 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脊柱,躯干是人体结构的主体部分,头部和四肢与之依附,中间由脊柱连接。躯干包含着人体重心,一切动作都可能通过躯干而影响全身,因此,躯干是全身运动的关键要素,可视为人体运动与平衡的中枢。,一、脊柱运动学概述,(1)脊柱的结构椎骨+椎间盘 椎骨:颈、胸、腰、骶及尾五段 4个生理弯曲: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尾椎后凸,1.脊柱的结构与功能,一、脊柱运动学概述,1.脊柱的结构与功能,(2)脊柱的功能 保护功能 承载功能 运动功能 全身运动协调控制功能,一、脊柱运动学概述,2.脊柱功能

2、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 FSU),是指两个相邻椎体及其连接结构,后者包括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突等。FSU本质是通过单独考察的相互类似的运动节段,研究脊柱节段运动,甚至对整体脊柱运动功能的影响。,一、脊柱运动学概述,2.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 FSU),FSU的前部结构相邻椎骨的椎体 椎间盘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一、脊柱运动学概述,2.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 FSU),FSU的后部结构椎弓 关节突 棘突 横突 后部韧带,一、脊柱运动学概述,3.脊柱节段运动,3个角度位移量: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

3、左右轴向旋转; 3个线位移量:上下、左右和前后的位移。 脊柱在6个自由度中的平移和转动范围称为活动幅度。,一、脊柱运动学概述,4.脊柱韧带,前部韧带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后部韧带 椎间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黄韧带关节突关节囊韧带,一、脊柱运动学概述,脊柱韧带的功能,维持脊柱的稳定 为相邻脊椎传递载荷 保持脊柱平稳的生理运动 保护脊髓,一、脊柱运动学概述,5.脊柱的肌肉,(1)整体性稳定肌(global muscle):较表层的肌群控制脊柱的运动方向,产生较大的力及较大范围的动作主要用于产生运动及辅助维持脊柱稳定性(2)局部性稳定肌(local muscle):较深层的肌群直接与椎体连接

4、,通过肌肉的收缩直接固定相邻椎体产生较小的力及轻微运动或无运动主要用于维持身体姿势和脊柱稳定性,脊柱整体性稳定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等。,局部性稳定肌:横突间肌、多裂肌等。,一、脊柱运动学概述,椎旁肌在维持脊柱直立姿势中发挥作用,对脊柱稳定性产生影响。 躯体重心在前、后、侧方的移位分别需要有背肌、腹肌和腰大肌的活动来保持平衡。 骶棘肌及腹肌是脊柱侧屈的动力,对侧肌参与运动调节。,5.脊柱的肌肉,一、脊柱运动学概述,6.脊柱负荷,脊柱自上而下椎体承受负荷逐渐递增,腰椎承受的负荷最为显著。,一、脊柱运动学概述,7.脊柱的稳定机制,脊柱稳定系统,被动子系统 主动子系统 神经子系统,平衡功能降

5、低 脊柱负载能力的降低 节段不稳定,脊柱的不稳定性,二、颈椎,1.颈椎的解剖学基础,(1)骨与关节 7块颈椎骨 6块椎间盘 所属的韧带颈椎骨小,活动范围较大,具有特殊的关节连接和不稳定的骨结构,以适应颈的支撑、保护和运动功能。,二、颈椎,1.颈椎的解剖学基础,(2)颈椎运动 颈椎的屈伸运动(点头动作)主要发生在寰枕关节 旋转运动(摇头动作)可在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层面进行,而以寰枢关节为主。,二、颈椎,1.颈椎的解剖学基础,(3)颈部韧带 项韧带有协助颈肌支持头颈的作用,并有对抗颈脊柱屈曲的作用。,二、颈椎,1.颈椎的解剖学基础,(4)颈部肌肉 颈部肌在头颈姿位保持、活动及保持颈椎稳定性方面发挥

6、重要作用。,二、颈椎,颈椎运动与肌肉支配,二、颈椎,2.颈部的运动学特征,(1)颈椎的活动范围要比胸椎和腰椎大得多。 (2)颈椎的运动可分为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以及上述运动综合形成的环转运动。,二、颈椎,3.颈部运动障碍,(1)损伤: 颈部急性、慢性损伤致颈部脊柱不稳或运动障碍。 直接损伤包括颈肌痉挛、甩鞭伤、颈部椎骨骨折和脱位等。 间接损伤可导致颈部血管、神经根和脊髓损害。,二、颈椎,3.颈部运动障碍,(2)退行性改变: 颈椎曲度变直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隙变窄 椎间关节紊乱 椎体缘或钩椎关节骨刺形成 椎间孔缩窄,二、颈椎,3.颈部运动障碍,(3)颈椎先天性畸形: 主要为胚胎发育所致

7、椎管狭窄,轻度椎间盘退变,可提前出现压迫症状。,三、胸椎,1.胸椎解剖学基础,脊柱的胸段是一个由胸椎、肋骨和胸骨组成的桶状结构,与颈椎和腰椎相比,因其稳定性好,错位的机会较少。,三、胸椎,2.胸椎运动学特征,(1)胸椎、关节与运动 运动幅度比颈椎和腰椎的要小,以保持躯干稳定,其与肋骨和胸骨形成胸腔,具有保护心脏和肺脏的作用 。,三、胸椎,2.胸椎运动特征,(2)胸廓的运动 胸廓参与呼吸运动,四、腰椎,1.腰椎的解剖学基础,(1)腰椎柱 是腰部脊柱的骨性结构,由5个腰椎体和它们的椎间盘组成。,四、腰椎,1.腰椎的解剖学基础,(1)腰椎柱 椎体和椎间盘能坚强地抵抗压力,较容易地承担胸部和上肢的负荷

8、,四、腰椎,1.腰椎的解剖学基础,(2)腰椎间盘功能 保持脊柱的高度,维持身高 联结上下椎体,并有一定活动度 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力 缓冲作用 保持椎间孔的大小 维持脊柱的曲度,四、腰椎,1.腰椎的解剖学基础,(3)腰椎的后部结构 腰椎的后部结构添加在基本的椎体柱上,在椎体和椎间盘后方形成了一系列的相互交锁的骨性结构。,四、腰椎,2.腰椎的运动学特征,(1)腰椎活动范围 腰椎运动有前屈、后伸和左右方向的侧屈,水平面上的旋转,三者之间的作用综合形成环转运动。,四、腰椎,2.腰椎的运动学特征,(2)节段运动与肌肉 腰椎前屈的运动“弯腰”,四、腰椎,2.腰椎的运动学特征,(3)腰椎间盘的作用 运动时

9、,腰椎间盘内的髓核可能起支点作用,是因髓核系半流体性,运动轴可以发生改变,后伸时运动轴前移,前屈时则后移。,四、腰椎,3.腰椎生物力学,(1)作用于腰椎的力C:压力 S:剪力 BM:矢状面弯曲力矩 AT:轴向扭矩,四、腰椎,3.腰椎生物力学,作用于腰椎的力主要形式: 重力 惯性 肌肉的应力 筋膜和韧带的牵张 腹内压,四、腰椎,3.腰椎生物力学,(2)腰椎负荷,身体位置对腰椎负荷的影响 直立位 坐位 仰卧位,外部载荷 物体重心与脊柱运动中心的距离; 脊柱屈曲和旋转程度; 物体的形状、体积、重量和密度,四、腰椎,4.腰椎的生理弯曲,老年人骨关节退变明显,椎间隙变窄,腰椎前凸变小。,五、姿势与腰椎运

10、动,(1)良好的姿势的标准和评定,体现整体利益 好的姿势不仅要对腰椎有益,而且还应包括肌和筋膜,是整体利益体现。 适度的屈伸 腰椎既不要太多的屈曲,也不要太多的后伸,保持适度最为重要。 最小的应力或损伤负荷 理想的姿势应该是最小或最少肌活动就可以保持脊柱的稳定,同时对组织的损伤也最小。,五、姿势与腰椎运动,姿势评定,(2)姿势调整,理想的站姿或坐姿并不存在,因为没有一个单一的姿势能够舒服地维持很长时间。 适时的姿位调整非常必要,这可以缓解或纠正被压或收缩的组织内的血流受限,保持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完整。 任何关于好的站或坐的姿势的建议都必须与间歇性姿势调整紧密结合。,五、姿势与腰椎运动,姿势评定,1.掌握脊柱功能单位的概念、脊柱的功能,椎间盘的功能,腰椎柱的概念、腰椎生物力学特点。2.熟悉脊柱节段运动,脊柱韧带功能,脊柱稳定系统组成和脊柱的不稳定性的主要表现,上颈椎的结构和运动特点,姿势对腰椎结构和功能的影响。3.了解脊柱的结构和生物力学特征;了解颈椎、颈部韧带和颈部肌肉的运动功能作用;了解胸椎骨性结构和胸廓的运动特点。,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