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教学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5563829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149 大小:5.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教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心电图教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心电图教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心电图教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心电图教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电图教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教学ppt课件(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电图多媒体教学,前 言,心脏每天跳动平均10万次左右。繁重的搏动会消耗能量。怎样检查、评价心功能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题。心电图是无创检查中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之一。 心电图在临床医疗、急诊抢救等方面用处非常重要。是医生的必修、应懂课程。,第一章 心电图,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原理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1.概念: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是心肌电位变化的体表记录图形。 2.临床作用:心脏在机械性收缩之前,.首先有心电的激动,.ECG在临床的上作用是反映心肌电活动的正常与异常情况,具体有:,诊断心房、心室肥大 诊断各种心律失常 诊断心肌梗塞 断心肌缺血及心肌损伤 评价各

2、种药物的治疗效果 观察电解质紊乱的变化 评价PTCA术的效果等,3. 原理:,(1) 极化状态:静息时心肌细胞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负电荷,正负电子对呈电极样的极化状态,不产生任何电位的变化,此时称为极化状态(静息膜电位)。,(2) 除极:当心肌细膜受到刺激,通透性发生改变,使膜内外离子发生逆转,正离子内流,负离子外出,刺激部位膜内带正电荷,膜外带负电荷,极化状态发生变化,称为除极。已除极部位电位低带负电,未除极部位电位高带正电,形成一对电偶,电源在前(),电穴在后()。扩散至整个心肌细胞,全部除极完毕。,(3) 复极:在能量代谢的作用下,除极完毕的心肌细胞缓慢恢复到极化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复极。

3、复极电偶为电穴在前,电源在后。 (4) 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记录图形变化如下图。,探查电极面对除极方向,描记出向上波形,背离则是向下波形。复极过程与除极相反,图形也不同(T波)。正常时,除极从心内膜至心外膜,复极则是从心外膜至心内膜。因此复极波与除极波同向。,5-1-2 单个心肌细胞检测电极方位与除极、复极波形方向的关系(箭头示除极与复极的方向),(5) 体表心电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与心肌细胞数量成正;电极和心肌细胞距离成反比;电极方位与除极方向构成的角度有关(如图):,(6) 多个心肌细胞除极产生的合力称为心电向量(有方向又有大小的量)。原则是:同轴同向相加,同轴反向相减,同向异轴用平行

4、四边形法则。如图。,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其振幅相加;a + b = c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则相减;a + b = c两个向量的方位构成角度者,采用“平行四边形法”求合力。如图(a与b)分别作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相邻边,其对角线(c)向量就是综合的心电向量。b b+ a a c,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1.心脏的传导系统 窦房结结间束(前、中、后三条)、房间束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左束支分出左前分支及左后分支、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组成。 窦房结为自动起搏点,主控心脏节律。房室结被动起搏点。其余为传导途径。,2各波段的组成及命名心电激动源于窦房结,兴奋心房,沿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因其结构原因传导较慢

5、,约需5050ms)。再经希氏束左及右束支浦氏纤维,最后激动心室。完成一次完整的心动周期。在心电图的变化为:,首先出现半圆形的波形-P波,是由于左右心房除极产生的波形。 心房开始复极至心室开始除极-PR段,反映希氏束及左右束支的电活动过程。 P波、PR段合称为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除极的时间间距。,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的除极。 ST段反映心室的早期复极阶段。T波反映心室的后期复过程QT间期是心室开始除极至复极完成的总时间。,3QRS波群的命名 Q波:第一个向下波,前无向上波。 R波:第一个向上波。 S波:R波之后第一个向下波。 R波:S波之后的向上波(即第二个向上波)。 S波:R之

6、后的向下波。,QRS波群的组合命名,应根据波幅大小而定。,图5-1-7 QRS波群命名示意图,三、心电图的导联,连接人体生物电至心电图机的电路方法称为心电图的导联。在人体不同的部位连接方法不同产生不一样的心电变化。较常用的方法是常规12导联体系。,1肢体导联:主要反映肢体各部位的心电变化。有两种不同连接产生不同的导联。 (1) 标准导联:称为双极导联,反映两点的电位差。,导联:左上肢接(+) ,右上肢():左右两侧电位之差,一般为向上波。 导联:左下肢接(+),右上肢():心室下壁的电位变化。为向上波。 导联:左下肢接(+),左上肢():心室下壁的电位变化。波形变化大。,肢体导联电极连接方式(

7、图5-1-9和图5-1-10)。,(2)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探查电极分别于上或下肢,负极接中心电站,反映该点的电位高低。,aVR导联:探查电极位于右臂,负极接中心电站,反映右室电位变化,向下波。 aVL导联:探查电极位于左臂,负极接中心电站,反映左室高侧壁电位变化,向上波。 aVF导联:探查电极位于左腿,负极接中心电站,反映下壁电位变化,向上波。,2胸前导联:单极导联。探查电极位于心前区各部位,另一极接中心电站。反映其该点的电位高低。,V1:探查电极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反映右室电位变化。 V2:探查电极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反映右室电位变化。 V3:探查电极介于V2、V4之间,反映室间隔,左

8、室前壁电位变化。,V4:探查电极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反映左室前壁电位变化。 V5:探查电极位于左腋前线第5肋间,反映左室前侧壁电位变化。 V6:探查电极位于左腋中线第5肋间,反映左室游离壁电位变化。,根据需要在左侧可加做V7V9导联;在右侧可加做V3RV6R导联。,胸导联电极安放部位(图5-1-12,A、B),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一、心电图测量 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小方格边长1mm,宽度为时间。纸速25mm/sec时,1小格1/25s=0.04sec.。纸速50mm/sec时,1小格1/500.02sec.。 高度(振幅)为电压,定标电压为1mv10mm时,则1小格=0.1mv

9、。,(一) 心率的测量:测量两个QRS波群之间或P波之间的距离,即RR或PP(秒),再除60为心率。心率(HR)60/R-R,单位次/分。心律不齐时,三个以上PP间距平均。严重心律失常时,如心房纤颤时,用QRS波群计数法:如:3秒内:HRR数20;5秒内:HRR数12;6秒内:HRR数10;10秒内:HRR数6。次/分。临床上心率的计算,多为查表法。,(二) 各波段振幅的测量:P波电压测量以P开始前的水平线为基准。QRS波群、 J点、ST段、T波、U波电压采用QRS起始部水平线为参考点。正向波测量上缘对波顶,负向波测量下缘对波底。单位:mv。,(三) 各波段时间的测量:同步12导联记录时,选择

10、最早出现的波段的起点及最晚终止点测量。不同步时,一般选择较清昕的导联测量,往往选II导联。,(四) 心电轴的测量: 1. 概念:心肌在电激中,产生许多瞬间心电向量,组合成的综合向量,在心电图上的投影称为平均心电轴(以额面为主)。,2.测定方法: (1)简易目测法 IIII电轴不偏;IIII则为左偏;IIII则为右偏。 (2)坐标图测定法 测定导联I和IIIQRS波群正、负数值的代数和,分别在正负方位作垂线,其交点与原点的连线即为平均心电轴。 (3)查表法 分别测得I及III振幅代数和后,查电轴表。,3. 临床意义 电轴正常范围-30+90之间(一般为0+90)。 -30-90为电轴左偏,常见于

11、左心室肥厚及左前分支阻滞等。 +90+180为电轴右偏,见于右室肥厚及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等。,(五) 心脏沿长轴转位正常V3呈RS图形出现在V5或V6(呈RS)时为顺钟向转位,见于右室肥厚或肺气肿患者;而出现在V1或V2时(呈RS)为逆钟向转位,常见于左室肥厚。,1. P波 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综合电位变化。心脏的正常激动起源于窦房结,而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部偏后,靠近上腔静脉入口处。因此其发出的冲动(窦性激动)通过结间束使右房先除极,再通过房间束扩展至左房,直至全部心房肌除极完毕。综合电力从右上方指向左下方。,二、正常心电图,(1) 形态及方向: P波形多呈钝圆形,部分呈平坦或双向。P波在I、II

12、、aVF、V4V6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余导联可呈低平、双向及倒置。 (2) 时间:P0.12秒。 (3) 振幅:肢导0.25mv,胸导0.20mv。,2. PR间期:从P波起点至QRS起点的间隔时间,表示窦房结发出激动致心房开始激动至心室开始激动的间距。在心率60100次/分的正常成人,PR间期应0.120.20s。幼儿或在心率增快时,P-R可缩短,老年人或心率慢时,PR可略延长,但0.22s。,3.QRS波群:为左右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1)时间:0.060.10s,一般0.11s。 (2)形态:V1、V2呈rS,V1的R/S1,V3、V4呈RS,V5、V6呈qR或Rs,V5的R/S1

13、。胸导联R波自V1V6递增而S波递减。aVR导联主波向下,多呈QR、rS等。aVL、aVF呈qR、Rs、R等。I多呈Rs、qR、R等。II、III呈qR、Rs、R等。,(3)电压:RV11.0mv,RV52.5mv,RV5SV1男4.0mv,女3.5mv。RaVR0.5mv,RI1.5mv,RaVL1.2mv,RaVF2.0mv。每个肢体导联绝对振幅(上下电压之和)0.5mv,每个胸前导联绝对振幅(上下电压之和)0.8mv,否则为低电压。,(4)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测量方法从QRS起点至R波顶端垂线的间距。V1、V20.04s,V5、V60.05s。 (5)Q波:时间0.04s,振幅R/

14、4(同导联)。V1、V2无q波,但可呈QS型。,4.J点:QRS波群终末与ST段的接点。多在等电位线上,随ST段改变而偏移。 5.ST段:QRS终点至T波起点的线段,为心室缓慢复极过程。ST段多为等电位线。其水平或下斜型下移在任何导联0.05mv;ST段上抬,V1、V20.3mv,V30.5mv,V4、V60.1mv。 6.T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方向与主波一致,振幅以R波为主导联不应低于R波的1/10。,7.QT间期:QRS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左右心室除极与复极的时间间期。QT间期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增快变短,心率减慢变长,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正常为0.320.44s。可

15、用与心率校正的QTc反映,正常上限为0.44s。 8.U波:T波之后的小掁幅波。为心室的后继电位,多与T波一致,V3较明显,U波增高提示低血钾。,小儿在发育过程中,先是右室电力优势逐渐变为左室电优势。心电图的特点为:心率快,P波时间短而电压高,PR间期短,QRS呈右室优势电力变化图形,T波变异等。,三、小儿心电图特点,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一、心房肥大 (一)右房肥大 因右心房先除极,而左心房除极在后,表现为电压增高为主,心电图诊断标准为: P波II、III、aVF形态高尖,电压0.25mv,时间正常。肺心病时称为“肺型P波”。 当V1导联P波直立时,电压0.15mv;呈双向时上下电压算术和2.0mv。,(二)左房肥大 因左房除极在后,因此左房肥大时心房的除极时间延长。心电图诊断标准为:,P波形态双峰,时限增宽0.12s,峰间距离0.04s,在风湿病时称为“二尖瓣型P波” V1导联P波常呈正负双向,且负向波较深。Ptf V1 -0.04mm.s(V1负向波电压 时间),(三)双房肥大 表现为电压增高且时间增宽的P波。心电图诊断标准为:,P波间限0.12s,电压0.25mv。 V1导联P波高大且双向,上下电压均超过正常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