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东二叠系平地泉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及评价方法探讨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563431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8.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准东二叠系平地泉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及评价方法探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准东二叠系平地泉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及评价方法探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准东二叠系平地泉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及评价方法探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准东二叠系平地泉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及评价方法探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准东二叠系平地泉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及评价方法探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准东二叠系平地泉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及评价方法探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准东二叠系平地泉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及评价方法探讨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准东二叠系平地泉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及评价方法探讨,-几点认识与思考,1、致密油与致密储层不同概念概念,工作中应明确区分致密油概念国外定义(巴肯油田):致密油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富有机质且渗透率极低的暗色页岩、泥质粉砂岩和砂岩夹层系统中的自生自储、连续分布的石油聚集。,国内观点中石油贾承造:渗透率1的致密储层内的油,中石化:页岩油长庆油田:超低渗油中石油规范:覆压渗透率0.1,关键要素源储结构:一体或,邹才能:与源岩临近连续分布的储层的油 紧邻,未运或初运,源岩质量聚油的空间多样性,致密油概念的理解,长庆庄36区长8超低渗油藏,基本观点:致密油与致密储层概念不同,致密储层的 油只是致密油的

2、主要组成部分。,1、致密油与致密储层不同概念概念,工作中应明确区分,准东二叠系致密油分类表,致密油分类:物性差异、源储结合差异,据贾承造(2012-05),1、致密油与致密储层不同概念概念,工作中应明确区分,矿物成分多样,成分成熟度低,岩石学特征:岩性多变、矿物多样、过渡性的岩类多。,矿物及组分含量%,岩性、岩矿组成复杂过渡性岩类多,2、致密油储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源-储组合体,含油累积百分比(%),100%90%80%70%60%50%40%30%20%10%0%,平一段不同岩性含油级别分布图岩性,不含油 荧光 油迹 油斑 油浸 富含油 饱含油,各类岩性均含油、云质岩为主,无规律,砂岩有规

3、律云质岩岩 性物性关 系不明显; 碎屑岩随 粒度变细 变差。,2、致密油储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源储组合体岩性、岩矿组成复杂含油性储层岩性-含油性特征分析,内源外 源,海水残留海-有争议? 矿物转化 IS向伊利石转化-研究区粘土矿物低火山物质转化基性火山岩凝灰岩发育深层的流体致密油离大断裂远,白云岩含量:同生-准同生期,富含Mg2+火山灰进入沉积物中,后发生白 云化作用。云质含量-直接导致岩性的脆性增加-脆性决定储层质量母岩类型:泥岩类(烃源岩)、砂岩类-源储组合性质,2、致密油储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源储组合体岩性、岩矿组成复杂含油性白云岩成因:同生-准同生-后生模式期,富含Mg2+,基本认

4、识:云质岩类(类型、云质含量、脆性),碎屑岩(岩性、孔隙度),(据孙中春,2012),储层表征特征及类型复杂储量,2、致密油储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源储组合体,源储组合体地化特征非均质性强,2、致密油储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源储组合体,源储组合体储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非均质强,流体流动机制复杂非牛顿流体,沉积背景陆源碎屑供给不充分区带-细粒沉积相带 有利的层序地层位置最大海(湖)泛面附近层 发育良好优质烃源岩:TOC2、成熟度0.6 有效的源储一体的组合:,有利致密油区带认知勘探成果构造背景深洼带、次洼带构造带,3、致密油勘探向评价、开发转移的开发地质研究重点,源储组合特征描述和评价,3、致密

5、油勘探向评价、开发转移的开发地质研究重点,源储结构模式及分布,电阻率-声波时差法,TOC解释有机质丰度,S1+S2解释生烃潜力,Ro解释-有机质成熟度,地化特征非均质性,3、致密油勘探向评价、开发转移的开发地质研究重点,3、致密油勘探向评价、开发转移的开发地质研究重点储层差异非均质特征描述, ,岩性分布非均质云质岩储层 脆性分布非均质-云质岩储层 储层物性非均质砂岩储层 孔隙结构非均质各类储层 渗流差异单元非均质性,方法:岩心尺度-测井尺度-地震尺度-,岩石物理重新 标定(机理、 方法、测试),基于渗流单元约束的开发地质模型建立,3、致密油勘探向评价、开发转移的开发地质研究重点,流体赋存状态(

6、产状) 如何确定?, 吸附态(束缚油) 游离态(可动油),300KV/500w全能型X射线微焦点CT系统表征流体,识别精度2m,孔隙度:16.15% 残余油:2.88% 可动油:5.22%,场扫描电镜孔喉类型核磁共振特性参数实验确定渗流(据邹才能,2011)测不准技术问题 定量化难计算方法,4、致密油储层研究技术及存在问题岩心尺度储层微观储层,沉积,流体,A蒸发潜流带,风暴补给卤水,萨巴哈海水,海水,混合区域混合区域,B 雨水潜流带渗透回流,循环,C高地形驱动流体,压实,埋藏物 驱动,蒸发泵白云岩化作用,混合白云岩化作用,埋藏白云岩化作用,问题:交代母质即灰岩在本区不发育,Mg2+来源不清,火

7、山灰+羧酸,温压 细菌活动,白云石+水,探讨:,4、致密油储层研究技术及存在问题岩心尺度储层微观储层云质岩成因、作用机理与分布规律研究前人认识:多种白云岩化交代作用,需要研发新的储层测试方法和设备!,3、致密油储层研究技术及存在问题岩心尺度储层微观储层流动机理:聚集机理(成藏?)、开发机理(采油?)(庞雄奇,2003)最新研究在孔-喉小到某一极限时水 储层靠排驱压力,前提水是弹性流体 表现为粘弹性流体,油表现为弹性流体。油水两相:油可动、油驱水何类岩性易聚集、易开采?,原理不成立,排烃门限地质概念模型,动力类型 形成期次 流动规律,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流体势+蚂蚁游走,4、致密油储层研究技术

8、及存在问题,岩心尺度储层微观储层,流动机理:聚集机理(成藏?)、开发机理(采油?),Pi= 20.91+22.9/k0 k0=d25/d75 cop=Pi-Pmc Pmc=+胶结物体积百分数-颗粒溶孔体积百分数 Pi=+cop+cem-sol (刘春慧,2003),Pi为原始孔隙度; k0为分选系数; cop为压实减孔量; Pmc为粒间体积百分数; 为实测孔隙度; cem为胶结减孔量; sol为溶蚀增孔量; d25和d75为粒度累积曲线上25% 和75%处所对应的颗粒直径。,4、致密油储层研究技术及存在问题岩心尺度储层微观储层储层纳米孔隙体系建立问题纳米孔隙的观察、测定确立纳米孔隙系统的储层性

9、质特点建立纳米孔隙储层评价体系火北2井 2623.04m扫描电镜照片 发育纳米级晶间缝建立孔隙演化模式:镜下观察结合经验公式计算, ,岩性定量识别测井方法 地化特征评价-测井方法 储层物性评价测井方法 储层脆性评价测井方法 储层流体评价-测井方法,3、致密油储层研究技术及存在问题测井尺度储层源储结构及非均质致密油体系:常规储层、甜点储层、致密储层、泥页岩,吉174井岩性解释图,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岩性识别图版据,王振林,2012,3、致密油储层研究技术及存在问题岩性特征与岩性测井识别常规测井解释大套岩类,吉174井测井综合曲线图,吉174井核磁测井曲线图,3、致密油储层研究技术及存在问题岩性特

10、征与岩性测井识别-核磁测井,含水砂岩核磁共振T2谱与孔隙类型,核磁共振孔隙度模型精度检验,从图上可见,在含水砂岩中,T2时间分布反映了地层孔隙类型分布,短 T2分量来自接近和束缚于岩石颗粒表面的水,通过比较不同的T2起始时间 (T2S)计算的孔隙度与岩心分析孔隙度来确定核磁共振有效孔隙度模型。,4、关于致密油特征测井评价技术储层岩性特征-实现了测井定量评价核磁共振孔隙度模型石树1井、H2452井,TOC=0.1147*AC+2.144*log(RT)-9.005,R=0.90,4、关于致密油特征测井评价技术烃源岩识别与评价研究实现了测井烃源岩定量评价TOC解释深凹陷带,S2,、S1+S2解释-

11、TOC4%(最好),S1+S2=5.7938*TOC-11.593S2=5.4617*TOC-12.07,R=0.902R=0.906,4、关于致密油特征测井评价技术烃源岩识别与评价研究实现了测井烃源岩定量评价,研究区烃源岩综合评价标准,有利层,有利层,石树1井,烃源岩识别与评价研究实现了测井烃源岩定量评价,4、关于致密油特征测井评价技术,较好脆性,中等脆性,较差脆性,从交会图可以看出,砂屑云岩、云质砂岩、微晶云岩整体脆性较好,泥晶云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相对较差,碳质泥岩和泥岩脆性最差。,二、研究进展与认识,脆性分类及动、静态表征,4、关于致密油特征测井评价技术,烃源岩相对分级,火东1井烃源岩分

12、类成果图,有利层,有利层有利层有利层,有利层,源储结构评价石树1井烃源岩分类成果图,4、关于致密油特征测井评价技术,石树1井储层分类成果图,火南7井储层分类成果图,4、关于致密油特征测井评价技术源储结构储层评价储层相对分级,准东P2p1源-储组合评价参数表,源-储相组合及评价,4、关于致密油特征测井评价技术,源-储相组合及评价,4、关于致密油特征测井评价技术,纵向上,于三砂组的底部和一砂组的顶部,发育了两套全区分布稳定的源-储组合 ;一砂组以类源-储组合为主体,而二砂组则以类源-储组合为主体;三砂组局部发 育类源储组合。,级源储组合,级源储组合,级源储组合,级源储组合,4、关于致密油特征测井评

13、价技术源-储相组合及评价P1p13P1p12P1p11,岩石物理模型,振幅、频率、相位、速度、衰减,横波阻抗、纵波阻抗、泊松比、 密度、各向异性参数,纵波阻抗,岩矿组成,孔隙度,脆性、TOC (源岩)预测,Near Stack,Far Stack,评价流程,信息转换,横波阻抗定量化 地球物理数据,3、致密油储层研究技术及存在问题地震尺度储层源储空间分布岩石组构替换模型示意图(DEM),综合利用纵波阻抗,横波阻抗 及纵/横波比以进行岩石类型及 矿物组分的油藏地球物理评价,非 常 规 油 藏,岩矿组分解释图版实例灰岩,泥岩,岩矿组分的预测矿物组分:泥质、砂质及碳酸 盐岩 决定源岩及脆度的主要因素, 以孔隙充填物的形式为主,颗粒,组分为次, 引起纵波阻抗的降低, 引起纵/横波比(泊松比)的降低 引起电阻率的降低, 本身具有一定的孔隙空间,烃源岩(、R0)预测,地震尺度储层源储空间分布,岩石脆度解释模版,脆性岩石表现为高的杨氏模量,低的泊松比,泊松比剖面,脆性评价剖面,From Shell and CGG,白云石含量剖面优质烃源岩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