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镇痛镇静的管理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5556407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CU镇痛镇静的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ICU镇痛镇静的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ICU镇痛镇静的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ICU镇痛镇静的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ICU镇痛镇静的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U镇痛镇静的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镇痛镇静的管理(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U镇痛镇静管理,主要内容,(一)镇痛镇静的重要性 (二)镇静镇痛概念及目的 (三)疼痛、镇静及谵妄评估 (四)镇痛镇静药物使用 (五)镇静镇痛过程中的监测 与护理,A 疾病自身,ICU病人焦虑、烦躁的原因,1、疼痛刺激 手术、创伤、换药、有创检查治疗 2、特殊治疗 机械通气等 3、内环境紊乱缺氧、酸中毒、低血糖 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5、器质性病变腹胀、尿储留 6、其它原因 药物过量、中毒,不断的护理操作、 持续的设备干扰、 声音光线的刺激、 陌生环境及长期卧床,对疾预后的担心 死亡的恐惧 邻床病人的抢救或去世 对家人的思念,B 环境影响,C 心理复杂,焦虑、烦躁的后果,应激反应增强:高血

2、糖、心动过速和代谢增加、耗氧量增加 干扰疾病的诊断、治疗 引发意外拔管增加感染发生率,统计表明离开ICU的病人中有50对其在ICU的经历保留有痛苦的记忆,70以上病人在ICU期间存在焦虑与躁动。,ICU患者需要镇静/镇痛吗?,使危重病患者维持在一个理想的舒适和安全水平是所有危重病临床医生的普遍追求和目标使用镇静药保持患者安全和舒适是ICU治疗最基本的环节。美国危重病患者镇静镇痛药物持续应用的临床实践指南 重症医学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 我们在抢救生命、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注意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与恐惧感,使病人不感知或者遗忘其在危重阶段的多种痛苦,并不使这些痛苦加重病人的病情或影响其接受治

3、疗。故此,镇痛与镇静应作为ICU内病人的常规治疗。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重要结论:镇静和镇痛是ICU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荐意见:所有的危重病患者都有权利获得足够的镇痛、镇静治疗,镇痛与镇静治疗的概念,镇痛与镇静治疗是特指应用药物手段以消除病人疼痛,减轻病人焦虑和躁动,催眠并诱导顺行性遗忘的治疗,镇静镇痛基本目的,解除焦虑、恐惧减轻生理应激反应解除疼痛使机械通气容易进行完成床边护理、诊断与治疗恢复患者的昼夜生理节律,镇痛镇静评估,对疼痛程度和意识状态的评估是进行镇痛镇 静的基础,是合理、恰当镇痛镇静治疗的保证。1、疼痛评估A语言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 VRS)B

4、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C面部表情评分法(Faces Pain Scale, FPS)E术后疼痛评分法(Prince - Henry 评分法)2、镇静躁动评估 Ramsay评分 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3、谵妄评估,疼痛评估语言评分法,按从疼痛最轻到最重的顺序以 0分(不痛)至 10 分(疼痛难忍)的分值来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由病人自己选择不同分值来量化疼痛程度。,疼痛评估视觉模拟法,用一条 10cm 的水平直线,两端分别 定为不痛到最痛。,疼痛评估面部表情评分法,由六种面部表情及 0-10 分(或 0-5 分)构成,程度从不痛到疼痛难忍,面

5、部表情疼痛评分法,疼痛评估术后疼痛评分法,主要用于胸腹部手术后疼痛的测量。从 0 分到 4 分共分为 5 级,Ramsay镇静评分系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镇静评分标准,分为六级,反映三个层次的清醒状态和三个层次的睡眠状态。被认为是最可靠的镇静评分标准,但缺乏特征性的指标来区分不同的镇静水平。,Ramsay镇静评分系统,充分镇静Ramsay评分3、4级诊断和治疗性操作Ramsay评分5、6级,Riker镇静、躁动评分,恶性刺激:指吸痰或用力按压眼眶、胸骨或甲床 5 秒钟,谵妄评估,ICU精神错乱评估法(CAMICU)1精神状态突然改变或起伏不定 2注意力散漫 3思维无序 4意识变化程度(过于

6、兴奋、嗜睡、昏睡、昏迷) 患者有特征1+2,或者+3或4,则诊断为瞻妄 ,镇静镇痛理想药物,镇静镇痛药物,镇痛药物,地西泮,长效,能迅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2-3 分钟内能产生镇静作用,ICU中主要用于控制惊厥肌注吸收慢而不规则,20min起效0.5-1.5h达高峰静脉给药13min起效,15min达高峰,410天血药浓度达稳态。使用剂量:镇静催眠以10mg开始,按需每隔34小时加510mg。24小时总量以4050mg为限。重复给药可产生蓄积。,咪达唑仑(力月西),特点: 消除半衰期短 1.5-2.5h,生物利用度高达90%以上 ,适于手术和ICU镇静 水溶性 局部注射无疼痛,极少产生静脉炎 镇

7、静、抗焦虑作用强 药效为安定的3倍,30-90s起效 口服、肌注吸收迅速完全,1015min起效,3045min达高峰 顺行性遗忘作用强,解除患者痛苦记忆 易于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咪达唑仑(力月西),副作用 年老或呼吸功能不全者可能有窒息或呼吸抑制 用药后可能血压下降,脉搏增加 使用剂量负荷量 0.03-0.3mg/kg 观察2min,再间断给药至满意的镇静深度维持量 0.04-0.2mg/kg.hICU常用量 先静注2-5mg,继之以0.05mg/(kg h)静脉滴注维持。 使用禁忌对苯二氮卓过敏的病人、重症肌无力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严重抑郁状态患者禁用,氟马西尼,为苯二氮卓类药物特异性拮

8、抗剂,丙泊酚(异丙酚),作用: 1、具有减少脑血流、降低颅内压(ICP),降低脑氧代谢率(CMRO2)的作用。 2、可抑制二氧化碳的通气反应,表现为潮气量减少,清醒状态时可使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抑制。 3、对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 可引起血压下降,致心肌血液灌注及氧耗量下降。 4、能抑制咽喉反射,有利于插管,很少发生喉痉挛。 5、丙泊酚镇痛作用很微弱,因此使用时通常需要配合使用止痛药。 6、丙泊酚具有高度脂溶性。其溶剂为乳化脂肪,提供热卡1.1卡/毫升,长期或大量应用可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 7、半衰期短,停药后清醒快,利于进行神经系统评估。,丙泊酚(异丙酚),给药速度: 静注1-3/负荷量后,以0

9、.54/.h维 持,保持病人镇静。 一般认为负荷量在1/,维持量在4/.h以下。,迅速分布(半衰期2-4分钟),作用短暂(10-15分钟),起效迅速(12分钟),迅速消除(半衰期30-60分钟),特点,ICU镇静:当作为对正在强化监护而接受人工通气病人的镇静药物使用时,建议持续输注丙泊酚。一般主张小儿禁用异丙酚镇静。,吗啡,阿片类药物的原型,推荐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 作用:(1)对一切疼痛均有效,对持续性钝痛效果强。(2)在镇痛的同时有明显的镇静作用。(3)抑制呼吸中枢,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过大剂量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4)可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5)兴奋平滑肌,增

10、加胆道、肠道、输尿管、支气管平滑肌张力。(6)可促进内源性组织胺释放而导致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增高。,吗啡,副作用:呼吸抑制:在低剂量下的使用下亦会产生呼吸次数及呼吸深度的改变,主要是吗啡会影响到脑干的呼吸中枢所造成。耐药、成瘾低血压:吗啡会造成周边血管扩张便秘:大多数的病患皆会发生,因吗啡会降低肠胃道的蠕动并影响中枢神经的排便反射,因而造成便秘。排尿困难:主要为吗啡会抑制排尿反射,尿液潴留。恶心、呕吐皮肤发痒:吗啡会使表皮血管扩张,皮肤发红、发痒。可用抗组织胺的药物来缓解症状。,用法用量:持续给药 负荷量 0.030.2mg/kg 维持量 13mg/h间断用药 12h重

11、复过量可致急性中毒:,吗啡,成人中毒量为60mg,致死量为250mg。,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镇痛强度比吗啡强(约为吗啡的6080倍),但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弱于吗啡,成瘾性较哌替啶轻 。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静脉注射1分钟即起效,4分钟达高峰,维持3060分钟),故应持续输注来获得稳定的效果。负荷量13g/kg 维持量13 g/kg .h,瑞芬太尼,瑞芬太尼是一种新的短效镇痛药适应症:可用于短时间镇痛或持续输注的病人,也可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病人。给药途径:只能用于静脉给药,特别适用于输液泵静脉持续滴注给药速度:1、成人按0.5-1g/kg.h的输注速率持续静滴。2、先给予0.5-1g/kg的初始剂量

12、静推(时间应大于60秒),再按0.5-1g/kg.h静滴 。,纳洛酮,最常用的阿片受体拮抗药主要用于解救麻醉性镇痛药的急性中毒, 呼吸抑制症状用法:静脉注射纳洛酮0.0050.01mg/kg、或者成人0.4mg加入溶剂中静脉点滴。,ICU镇痛治疗推荐意见,1、持续静脉注射阿片类镇痛药物是ICU常用的方法,但需根据镇痛效果的评估不断调整用药剂量,以达到满意镇痛的目的(C级)。 2、局麻药物联合阿片类药物经硬膜外镇痛可作为ICU术后病人的镇痛方法,但应合理选择药物、适时调整剂量并加强监测(C级)。 3、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病人,镇痛应首先考虑选择吗啡; 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肾功不全病人,可考虑选择芬太

13、 尼或瑞芬太尼(B级)。,ICU镇痛治疗推荐意见,4、急性疼痛病人的短期镇痛可选用芬太尼。(C级)。 5、瑞芬太尼是新的短效镇痛药,可用于短时间镇痛或持续输注的病人,也可用在肝肾功不全病人(C级)。 6、对急性躁动病人可以使用咪唑安定、安定或丙泊酚来获得快速的镇静。 (C级) 7、需要快速苏醒的镇静,可选择丙泊酚。 (B级) 8、短期的镇静可选用咪唑安定或丙泊酚。(A级) 9、长期镇静治疗如使用丙泊酚,应监测血甘油三酯水平,并将丙泊酚的热卡计入营养支持的总热量中。(C级),镇痛镇静的监测与护理,加强宣教重视患者有关疼痛知识的宣教,告知病人或其家属使用镇静剂或镇痛剂时,能减少病人在机械通气时对呼

14、吸机的对抗,增加舒适感,且苏醒迅速、完全,短期正确剂量使用对呼吸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对术后切口的愈合也无影响,镇痛镇静的监测与护理,减少刺激,提高ICU病人睡眠质量在ICU的病人中有80%以上的病人有睡眠障碍。护士要采取必要措施提高ICU病人的睡眠质量。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灯光柔和,避免仪器设备不必要的噪音,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操作时,应选择适宜的时间段,集中进行操作。注意观察和排除持续刺激病人的因素,如膀胱充盈、尿管不适、输液外渗、疼痛等不良刺激,镇痛镇静的监测与护理,严密监测镇静类药物多对心血管及呼吸有抑制作用,应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尤其呼吸、血压、瞳孔、神志的变化。每

15、3060min记录1次,镇痛镇静的监测与护理,中枢神经系统病人在镇静、镇痛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表情、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及肢体活动情况。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谵妄,嗜睡,昏迷及呼唤病人姓名有无反应,视物是否清楚。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予以相应处理。,镇痛镇静的监测与护理,呼吸系统力月西、吗啡、异丙酚可产生呼吸抑制作用,给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等。定时查血气,了解有无缺氧和CO2潴留。当呼吸频率10次/min,胸廓运动变浅,SpO2降低,应暂停镇静剂使用。深度镇静患者的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咳嗽反射抑制,肺的自洁能力降低,肺部分泌物不能排出,从而增加了呼吸道

16、阻塞和肺部感染的机会,所以护士要重视保持气道的通畅,软枕置于病人颈肩部,头稍后仰,加强呼吸道的温湿化,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听诊双肺呼吸音,按需吸痰,镇痛镇静的监测与护理,循环系统镇静治疗对循环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低血压。药物注射的速度和剂量是导致低血压的重要因素。镇静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心率、心律、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开始给药时根据病人镇静效果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给药速度,适当进行液体复苏。,镇痛镇静的监测与护理,控制好剂量及注射时间 严格按医嘱给予病人合适的剂量,结合病人的实际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镇痛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应用微量泵静注镇静、镇痛药时,输液管道每日更换(三通管、延长管、注射器等),防止输液管道连接部位的脱落、栓塞及深静脉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