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课程教学改革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555360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课程教学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学科课程教学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学科课程教学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学科课程教学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学科课程教学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课程教学改革(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国培计划(2014)”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丽江市电教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教学应用培训,第一讲 学科课程教学改革,主 讲: 谭艳菊联系电话:13908884647E-mail:,云南省“国培计划(2014)”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目录,概念理解,背景分析,改革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一 课程及其本质,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它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一 课程及其本质,1、课程概述 传统的课程概念。 “应试教育” 价值观在我国现行的课程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课程是教学

2、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即指的是学校的教学内容教材。 (教育有两种基本价值:一是促进人的发展,这是教育的内在价值和根本价值;二是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这是教育的外在价值和工具价值。 ) 新课程概念。 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一个系统。,一 课程及其本质,2、课程的本质(1)课程是知识。通常表现为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所谓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 (2)课程是经验。只有被学生真正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能称得上是课程。 (3)课程是活动。学习者通

3、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 (4)课程是育人指南。课程是在一定培养目标指引下,由系列化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具有复杂结构与运行活力的,用以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主动发展的指南。,影响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与文化 经济与技术水平,环境因素,学生的特点 发展的规律,对象因素,教育方针 教育体制特点 教育观,内部因素,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一 时代的变迁,二、学科课程改革的背景,四十年来几个对教育有着 重大影响的背景问题,1、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需求1995年哥本哈根社会发展宣言指出:“全球化,是增多的人口流动、改进的通讯设施、极大提高了的贸易和资本流动以及技

4、术发展的结果。它向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机会。全球化还使各国能分享经验及从彼此的成就和困难中相互学习,并促进着理想、文化价值和愿望的相互丰富。与此同时,日益加剧的贫穷、失业和社会解体却伴随着迅速变革和调整的进程。对人类幸福的各种威胁也已成全球化现象。进而言之,世界经济的全球性转变正深刻地改变着所有国家的社会发展之特征。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驾驭这些进程和威胁,以便增强它们带给人民的利益而减少其消极影响。”,2、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路甬祥:创新与未来 p.3;科学出版

5、社,1998 “信息爆炸”“信息爆炸”指的是由于科技发展而带来的知识信息迅猛增长的现象。 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要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必须终身学习。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本领,让学生懂得: 如何通过多种不同渠道找到并获取信息, 如何理解信息的含义, 将新信息与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网络结合起来, 判断信息的价值, 将有价值的新信息应用到实践中去。,四十年来几个对教育有着 重大影响的背景问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我们对公民的基本素养重新进行思考,什么是未来社会合格的公民? 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健全的人格与道德修养 对传统的、民族的、世界的文化有大体的了解 某一领域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终身

6、学习和自我反思的欲望和能力 团队精神和合作、沟通的能力 开放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 人生规划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四十年来几个对教育 有重大影响的背景问题,3、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现行的课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观念明显滞后,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等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仍普遍存在;学科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重视学科经典内容的学习,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实践和

7、经验。,四十年来几个对教育 有重大影响的背景问题,4、科学技术的新变革是推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动因课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都经历了不同的改革历程,特别是到了20世纪,世界范围的课程改革已成为一种潮流,改革范围和力度越来越增强,究其原因,其中最为普遍和根本的原因应在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变革。,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二 世界各国的应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反思本国的教育政策和课程,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特点是: 调整培养目标 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 反映社会和科技的最新发展 改革评价方式,19

8、99年英国颁布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强调:四项发展目标六项基本技能四方面共同的价值观,英 国,精神方面的发展: 自我成长,发展自己的潜能,认识优缺点,具有实现目标的意志;道德方面的发展: 明辨善恶,理解道德冲突,关心他人,采取正确行动的意志;社会方面的发展: 理解作为集体和社会一员自身的权利与责任,人际关系的能力,为了共同的利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文化方面的发展: 理解文化传统,具有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英国新课程的四项发展目标,交 流 数的处理 信息技术 共同操作 改进学习 解决问题,英国新课程的六项基本技能,英国新课程的四方面共同价值观,自我: 认同客观存在的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养成

9、自尊心和自制力。 人际关系: 承认自我与他人生存和发展的相互依赖关系,尊重他人,诚实、可信、自信。 社会: 追求自由与正义,维护权利与法的尊严,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重视公民的责任和家庭,尊重宗教和文化的多样性,积极参与民主生活。 环境: 把由社会和自然共同构成的环境视为生命和变化的起源,对未来和可持续发展抱有责任感,理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努力保持自然的平衡性与多样性。,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提出:“美国学生在 4、 8、12 年级毕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 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付挑战” ,最近特别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美国,日 本,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育

10、课程。2002年起实施的新课程,力求精选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教育指导思想突出四个方面: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展创造 宜人的教育环境;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韩国1997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强调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亲身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入“区别性课程”,从1年级到10年级,数学、英语、朝鲜语、科学和社会等五科设置分层课程;11年级到12年级,大量引入选修课程。,韩 国,2000年台湾推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其基本目标可概括为3大关系、10项能力:

11、人与自己:强调个体身心的发展1增进自我了解,发展个人潜能。2培养欣赏、表现、审美及创作能力。3提升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能力。,台湾地区,人与社会环境:强调社会与文化的结合4培养表达、沟通和分享的知识与技能。5发展尊重他人、关怀社会、增进团队合作。6促进文化学习与国家了解。7、增进规划、组织与实践的知识与技能。,人与自然环境:强调自然与环境8运用科技与资讯的能力。9激发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10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台湾即将推出的新课程把人、自然、社会视为有机整体,用一种整体论的视野规划新课程的目标体系。,2001年新加坡课程改革提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成为勇于革新、善于获取信息、富有创

12、造精神的人,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新加坡,公民的责任 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 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 信息素养 国际视野,在培养目标方面,各国普遍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 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 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 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 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实行学分制。,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法国 学校应该让学生获得某种共同文化,获得能力和知识的共同基石,帮助他们获得自治,成为现代社会警醒的公民;让学科的多样性在作为人的学生身上找到统一。(国民教

13、育研究和技术部:为了21世纪的高中,1998年),韩 国 考虑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前途,使教育内容和方法多样化,确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和素质选择教学科目、能动地自律地学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国民共同基本课程和以选修为主的课程体系” 。 (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大纲,1997年12月),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美国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准备。(伍德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高中学生年国家的使命2001年10月),德国 把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天赋和发展倾向

14、、对自己未来发展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同发展学生参与社会民主建设的意识、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结合起来。(巴伐利亚等州课程纲要草案,2000年) 印度 将教育与生活世界连接起来,将教育与工作世界相联系。(2000年11月印度政府:全国课程框架),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英国 设计与技术、信息和交流技术、公民、综合学习 法国 个体化帮助、公民-法律和社会教育、有指导的个人实践活动 日本 信息科、综合学习,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瑞士 目前所进行的被称为“百年来最重要的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日本 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为各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提供空间。,实行学生选课指

15、导制度,各国实行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主要包括: 课程说明 选课指导手册 专职咨询员 辅导员制度 同学合作计划,实行学分制,目前,不少国家在高中阶段都实行学分制,如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印度、韩国、日本等。,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三 中国的现状,中国的现状,中国民众对教育要求的提高 素质教育方针的提出 基础教育的滞后,1、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 新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三、新课程改革的目标,2、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新课程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

16、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三、新课程改革的目标,3、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的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6项具体目标为: (1)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