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与文化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5554870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5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国历史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国历史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国历史与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国历史与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与文化(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与文化,课 程 综 述,本课程是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介绍中国历史的演变、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类型、特点、文化的基本精神,考察古代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宗教、科技、教育、艺术、饮食、建筑等。,考核方式,本课程总共为34个学时,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练习、讨论为辅。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出勤、作业、讨论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为30%,期末为70%。,参考书,参考教材: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 张岱年主编, 中国文化概论 2金元浦编,中国文化概论 3李宗桂编,中国文化概论 4谭家健主编,中国文化史概略,第一讲

2、 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构成与特点,一、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二、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三、历史小常识 四、中国文化的类型与特点,一、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 意义和方法,(一)目的: 回应西方文化挑战,与时俱进,开创未来 (二)意义: 1、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2、有利于我们辨别良莠,抛弃封建糟粕 3、有利于我们开阔文化视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认识你自己” “学史使人智”,(三)学习中国文化的方法:,1、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2、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 3、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二、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一)文化概念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

3、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界说,1、“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 “文,错画也”(说文解字)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系辞下)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 古汉语中的“文化”,主要是指治世方略,强调以文教化万民。,(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1、广义的“文化”(大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物态、行为、制度、心态文化层) 2、狭义的文化(小文化),排除人类生活历史生活中关于物

4、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心态文化层),(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华夏与中华 1、“中国”既是地域概念,又是一个主权国家概念 2、“华夏”汉族中华民族 龙:中国文化奋发精神的象征 3、“中国”与“华夏”更是一个文化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基本形态 1、从时间维度上说:文化的过去式、文化的进行式、文化的将来式 2、两种基本形态:客体化的文化形态和主体化的文化形态 二、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类似道与器关系)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现代文明的三大挑战 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人和人之间、社群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个人心身之间的

5、矛盾与冲突; 2、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动力、提供资源),中国历史与文化作业,作业一:1 、分析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作业二:1、论述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历史与文化作业,作业三:1、结合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分析我国近代科技滞后的原因。 作业四:1、试分析中国古代官学与私学的办学体制与教学内容及其所积累的主要经验。 (请于6月1日交。注:作业一与作业二、作业二与作业三、作业三与作业四之间空六行以上,每题至少800字。),(四)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关于中国文化史分期 A.五大阶段(殷周春秋战国秦汉宋明从“清代”到五四) B.六大阶段(前文明期;文明奠基及元典创

6、制期;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胡汉、中印文化融合期;近古文化定型期;中西文化交汇及现代转型期)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A.远古文化(P937) 原始社会分期 古代婚制变迁(乱婚、族内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 一夫一妻制) 神话传说 :盘古、女娲、洪水神话、战争神话,我国原始社会的分期,B.夏商周文化(三代文化):夏人“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夏人尚朴尚忠(愚野质朴、民智未开),殷人尊神重巫尚鬼,周人尊礼重民尚德 宗法封建与制礼作乐:宗法制度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前提,以父权和族权为维系力量,将同姓同氏者结成一个共同经济政治利益的族群。 “制礼作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7、动”“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从学在官府到学在私门 从巫史到士人:古代从事求神占卜等活动的人叫“巫”掌管天文星象历数史册的人叫“史”。这些职务最初往往由一人兼任统称“巫史”。 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胸襟博大,以天下为己任,政治参与意识强烈,道德自律严格。 百家争鸣与元典创制:复礼,兼爱,无为,变法 先秦区域文化:齐鲁文化(正宗)、三晋文化(法家文化的策源地)、秦文化(功利追求)、楚文化(幻想玄思),C.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D.秦汉时期的文化统一,大一统模式 与 汉承秦制;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长城与丝路;佛教东来与道教创生 E.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多元混一 F.隋

8、唐文化 G.宋元时期的文化 概观 宋元新儒学的形成与发展 宋辽金元之间的征战与文化交融 元杂剧的形成及其意义,文字狱与考据学的兴起 早期启蒙思潮 市民文化的发展 I.中国近代文化 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 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 观念层面的文化变革,H.明清文化,少数民族的文化贡献 中国文化的西传和影响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三、中国历史小常识,(一)中国历史发展演变歌 (二)历史小常识 天干、地支 四时、节气 阴阳 五行,(一)中国历史发展演变歌,夏商之后是西周,战国之前是春秋 秦朝西汉与东汉,新莽夹在两汉间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鼎盛达高潮 五代十国多战争,后接北宋与南宋 北方西夏辽和金,建立元朝蒙古人

9、 朱明之后是大清,中华民国革其命 无产阶级掌权舵,建立人民共和国,中国历史百万年,元谋猿人首开端 蓝田、北京人继后,双腿直立大地走 大荔、丁村、马坝人,早期智人举世闻 柳江、资阳、山顶洞,晚期智人最著名 河姆渡,半坡村,母系氏族财产均 龙山、良渚,大汶口,男子掌权生私有 考古史实须珍重,传说历史不可轻 自从盘古开天地,女娲抟土造人类 伏羲画卦燧人火,神农教嫁创医药 炎帝、黄帝大联手,中华民族为先祖 唐尧虞舜夏禹传,原始禅让至此完,(二)历史小常识,天干、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年、月、日、辰及其记录方法 四时、节气 春雨惊春

10、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阴阳 五行,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000:? 2009;己丑年 2012:?,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11、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丑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十二生肖年,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五行与五味,五脏,五色,五位对应,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12、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 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四、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文化类型是文化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中国文化的类型 1、中国文化类型诸说 2、趋善求治的伦理政治型文化 A.从社会性质看,中国古代是宗法制的农业社会 B.从中国文化的主体内容和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中国哲学来看,它们都是受制于政治,以求善为目的的。 C.地理环境和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社会必然成为趋善求治的伦理化、政治化类型。,物质形态生产的结果 硬文化,文 化 分 类,1、从文化的要素和内容上划分 2、从文化形态或文化模式划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文化三现象,精神文化:哲学、宗教,行为文化:习俗、思维

13、,物态文化:科学、技术,历史演进:原始、奴隶、封建社会文化,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石器、青铜文化,地区文化:文化区、文化圈,生活方式:游牧、农耕、商业文化,意识形态思想的结果 软文化,中国文化的特点,1、中国文化特点诸说 2、中国文化特质 A.延绵韧性,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B.人文传统,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C.尊君尊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 D.中庸协和,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E.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3、中国文化的特征,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伦理性孝 广泛性 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将各地区、各民族、各质态文化融会在一起,形成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 连续性 中国传统

14、文化形成以来,数千年间,条理有贯,记载分明,从未中断,这是世界各文明形态中是独一无二的。 一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变异性; 二是中国传统文化有兼容并蓄的宏大气魄; 三是文化发展程度高。,平和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倾向。贵和尚中 独特的价值取向 中国文化受其伦理道德基本精神的影响,在价值取向上有许多不同于西方的地方。 在天人关系上; 在群己关系上; 在义利关系上; 在理欲关系上。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中心,以儒、释、道为主流,融会了各地区、各民族、各时代主要文化形成的动态文化系统。,五、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所谓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特定价值系统、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内在特质

15、的精神风貌。,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诸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征:A.刚健有为;B.和与中;C.崇德利用;D.天人协调。 中国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合与自由。 理性精神、自由精神、求实精神、应变精神。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 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A. 自强不息,刚健有为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B. 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民为邦本) “人非天地不生,天地非人不灵”(南北朝 何承天) C. 贵和持中,以道制欲 “天下百虑而一致,同归而殊途” D. 求

16、是务实,豁达乐观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安贫乐道”“见侮不辱”“知足常乐”,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民族凝聚功能 精神激励功能 价值整合功能,中国文化的基本功能,绚烂多彩的文物殿堂,一、玉器的文化特征 质坚、润泽、美观大方 祭祀、礼仪、丧葬、装饰 二、铜镜的文化价值 全面而艺术地反映现实生活和人们的美好向往 引申出哲理 三、金银器的文化内涵 崇拜与信仰、等级观念、民风民俗、颇具特色的艺术水平,四、青铜器、陶瓷器与中国古代文化 青铜器所反映的宗教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特色、礼制特征、艺术价值 瓷器:精致地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思想、充分地表现了 任务内心纯真的感情和潇洒的风度,使人成为真正优美的形象、体 现了中国人对历史的尊重,司母戊鼎,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亦有人释作“后母戊”,后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司母戊大方鼎,第二讲 中国文化植根的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