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2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5550236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2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2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2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2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2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2(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鉴赏,(形象、语言、技巧),吴晓霞,(一)形象,、概念:指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等,如:散文、小说中的形象,诗歌中的意象。 、特点:具体可感性、情感性、典型性。(见),、鉴赏的基本要求,鉴赏形象要考虑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及其它在文中占据了怎样的地位,有何意义等。,、方法,、要把握作品的意境情调。 、要抓住人物最富有特征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用最准确的语言概括揭示人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心世界。,(二)语言,散文的语言:讲究散而有神,短小生动,比喻、排比、拟人、类比的手法也常用。 小说的语言:讲究形象、生动,多

2、用描写,如人物的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等,细描、白描或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环境描写则是对景物、环境的刻画,有社会环境,也有自然环境。,诗歌的语言:含蓄、丰富、形象。借助描绘、比喻、拟人、类比、夸张、想象等手法去让人领悟。 戏剧的语言:侧重对话的机智、韵味、内涵、幽默等。,、语言四大特点,()形象化。 ()凝练含蓄。 ()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具有音乐美,即具有音韵、节奏感、抑扬顿挫感。 (见),、鉴赏的要求:含义理解、作用 分析、语言技巧和表现手法等。,、语言鉴赏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大处着眼,整体把握,特别要明确全文中心、结构思路,并与语言品味

3、相互印证。 ()从特殊的表现形式(如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和特殊的句式等)入手。,命题特点,高考命题中直接考语言的题不多。且语言特色常结合表达技巧来答。,夕阳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在天边一点点沉落下去,它的光却在我的书房里渐渐升高。短暂的夕照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最后抛给人间的光芒最依恋也最夺目。此时,连我的书房的空气也是金红的。定睛细看,空气里浮动的尘埃竟然被它照亮。这些小得肉眼刚刚能看见的颗粒竟被夕阳照得极亮极美,它们在半空中自由、无声和缓缓地游弋着,好像徜徉在宇宙里的星辰。这是惟夕阳才能创造的景象它能使最平凡的事物变得无比神奇。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暗,

4、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练习,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 (06广东),抛:投掷之意。表现了夕阳慷慨的、毫不吝啬地将它所有的光芒送给人间。 挪:挪动,表明夕阳将要下山,表现了夕阳对书架和传统文化的依恋。,把握语言 提炼思想,(三)鉴赏表达技巧,、考查内容。 、设题的范围。 (见),纵观近年高考试题考生应注意以下“表达技巧”的作用:,第一、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

5、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第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第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

6、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工笔白描、侧面描写、环境、外貌、行动、细节、虚实相生、以动写静,化静为动,用墨如泼,惜墨如金,一字传神等。,第四、修辞格 1.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3.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4.对偶:便

7、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第五、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比兴手法、铺陈排比、联想丰富、想象奇特、浪漫色彩、写实手法、直言其事、正反对比、设置背景突出主体,寓有理于无理等。,六、品评语言: 平实质朴,通俗自然,生活气息,清新朴素,华丽典雅,字字珠玑,藻饰晦涩;含蓄蕴藉,含味隽永,富于表现力、感染力,洗炼简洁,幽默诙谐、寓庄于谐,夸张讽刺,音节铿锵响亮、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等。,七、选材剪裁的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八、行文结构 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

8、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小说还应从人物塑造是否丰满、典型,情节的安排是否合理、严密、变化、曲折等方面来考虑。,2 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人类的妄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世界有必要恢复和谐的感觉。自然和我们都连接在一条根上,应当珍视清澄的自然和素朴的人类,要制止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就在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前的一棵树,一片叶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会从中深刻地领悟出生命的涵义。 21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

9、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这样结尾含有什么用意?请试作分析。(4分),(1)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的位置。 (2)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散文阅读 散文选文常为托物言志、写景抒情的或品评作品的,阅读时同样需要具备相关的文体常识,了解阅读的常用方法。散文阅读的命题思路是由词句到段落到整体理解,由局部到全局,由浅入深的。对整篇文章的赏析一般都放在最后,且是以多选的客观题的形式(也有主观题)出现,所以我们要先读懂全篇、整体把握。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先读最后一题,借以帮助理解全文,有了文章的整体理解,对段落、词句的理解会变得更为容易。在此基础上再进入解题过

10、程。,答题思路总结,答题的思考过程三步走: 第一步,粗读原文,形成初步的整体感知。主要任务是(三抓): 1、抓对象抓住对象、标题、话题,把握大致内容及作者的倾向。 2、抓段意把握各段大意,把明显的中心词或关键句画出,或在段边写出,为后面寻找选项的对应区域,作好准备。 3、抓思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大致分出部分。,第二步,带题研读。找“三点”: 提问点:认真读题,看准题目要求。 对应点:据题目要求找准对应区域。如题目涉及的信息不止一处,要注意将相关的对应点找全。 (精读) 入选点:筛选出可以进入答案的要点。,第三步:组织答案。辨“四法”: 1、 摘抄原文词句直接作答。 2、 利用文中词句组合作答

11、。 3、 形象化语句意思的抽象转述。 4、 整合文意,概括表述。,注意: 散文中的写法及其作用的赏析,一是要充分运用赏析常识作具体分析,分析所用的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并且分析要紧扣文章主旨;二是要分条陈述,力求有理,分析宁多勿少,因为是据理评分。 赏析常识有:反衬使形象特征更突出;比喻会使表达更形象;对比使特点更鲜明;排比使特征展示更充分,主旨更得到强化;引用名言会使主旨开掘得更深刻,使主题得以升华;用第二人称便于直接抒情,便于对话,使语气亲切;倒叙容易造成悬念、突出主题;象征会使主旨表达委婉含蓄等。,文学作品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

12、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

13、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

14、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

15、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16、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节选自2003全国卷乡土情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