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换药刘阳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5545524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换药刘阳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外科换药刘阳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外科换药刘阳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外科换药刘阳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外科换药刘阳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科换药刘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换药刘阳(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换药术定义,换药又称更换敷料,包括检查伤口、除去脓液和分泌物、清洁伤口及覆盖敷料。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消除妨碍伤口愈合因素,促进伤口愈合的一项重要外科操作。,换药目的,1更换伤口敷料,观察伤口的情况 2保持伤口清洁和引流通畅,清除或引流伤口分泌物,去除坏死组织,控制感染 3保护伤口肉芽组织和新生上皮,促进伤口愈合,换药前评估,一 向患者解释换药的目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 简要:换药的过程中需要您保持某一体位,请您不要随意活动,避免造成污染。您在换药过程中如有:心慌、气短、疼痛等不适症状请你及时告诉我,您看您能与我配合吗?,换药前评估,二 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包括患者目前的营养状态、血

2、糖水平、目前的诊断及有无其他并发症疾病等。(通过查阅病历、营养评估完成),换药前评估,三 评估患者伤口局部情况:查看伤口的大小、部位、类型及愈合情况,有无红肿、化脓、及脓液的性质、肉芽组织有无水肿,患者对胶布是否过敏等。,换药前自身准备,仪表端正,服装整洁, 六步洗手法 佩戴帽子及口罩,换药前物品准备,包括换药所需要的器械和敷料。 (一)常用换药器械 持物钳、长镊、无齿和有齿镊、换药碗、弯盘、血管钳、手术剪、探针、手术刀、持针器、缝线等。 (二)换药常用敷料 棉球、纱布、纱条、棉垫,其它尚应备有胶布、绷带、棉签、胸腹带、治疗单、松节油、普通剪刀及污物桶等。,换药三步骤 打开换药包,去除伤口敷料

3、 清理伤口,更换引流 覆盖无菌敷料,包扎固定,换药三步骤之一,1去除敷料 去除敷料:先用手取下胶布/绷带及外层敷料(用手压住胶布一端,缓慢拉起另一端);伤口内层敷料与引流物用无菌镊子取下,揭下时沿伤口长袖方向进行;取下污染敷料应放在弯盘内,不得随意丢弃以防污染和交叉感染,换药三步骤之二,21创面周围皮肤处理 去除敷料后,用75%酒精/碘伏棉球在创口周围消毒两次,(清洁伤口由内向外消毒,感染伤口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为伤口周围5cm,注意勿使消毒液流入伤口内。创面处如脓性分泌物过多,周围可用干棉球或盐水棉球擦拭,若创周皮肤粘有较多胶布痕迹及污垢,则用松节油或汽油棉棒擦去,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换

4、药步骤之三,22创面和伤口的处理 创面和伤口的处理:双手持镊子操作时,应注意一只镊子直接接触伤口,另一只则专用于从换药碗内夹取无菌物品,且两个镊子不能相碰;创面和伤口用生理盐水轻拭不得用力,不得用擦拭创面周围和伤口周围的棉球再擦拭创面和伤口过深伤口,注意使用棉球数量“进一出一”;去除异物(线头、死骨及坏死组织),伤口内有乳白色或黄白色的纤维蛋白膜时应用剪刀去除;最后再用酒精/碘伏擦拭伤口周围皮肤;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凡士林纱布、药物或盐水纱布覆盖,换药三步骤之四,3.包扎固定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包扎。,双手执镊法,

5、消毒顺序,换药后注意事项,收拾用物,协助患者舒适卧位,整理床单,感谢患者配合。 对换药后物品进行分类处理 六步洗手法洗净双手 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换药情况,换药操作注意事项总结,换药目的 1更换伤口敷料,观察伤口的情况 2保持伤口清洁和引流通畅,清除或引流伤口分泌物,去除坏死组织,控制感染 3保护伤口肉芽组织和新生上皮,促进伤口愈合,换药操作注意事项总结,指导患者配合换药,告知患者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潮湿移位应及时更换,原则上清洁干燥伤口3天左右换药一次,换药操作注意事项总结,换药三步骤 1.打开换药包,去除伤口敷料 2.清理伤口,更换引流 3.覆盖无菌敷料,包扎固定,换药操作注意事项总结,换药次序: 先换无菌切口,后换感染伤口 先换缝合伤口,后换开放伤口 先换感染轻者,后换感染重者 先换一般感染,后换特殊感染,换药操作注意事项总结,伤口处理要点: 几个患者换药,计划次序,避免交叉感染 正常伤口只分泌血清样液体,无脓液,如发现有脓液,应注意其粘稠度、颜色、气味、引流量以及引流是否通畅。 熟悉健康肉芽组织性质:颜色鲜红,质地硬实,成颗粒状,触之易出血。肉芽过度生长,高出创面,应予剪除或用硝酸银烧灼,肉芽水肿用高渗盐水湿敷。 伤口部分裂开,肉芽组织健康,用蝶形胶布拉和伤口。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动作轻柔 不可包扎固定太紧,保持良好血液循环,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