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15图形与几何(相交线与平行线)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5543965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15图形与几何(相交线与平行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15图形与几何(相交线与平行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15图形与几何(相交线与平行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15图形与几何(相交线与平行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15图形与几何(相交线与平行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届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15图形与几何(相交线与平行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15图形与几何(相交线与平行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图形与几何(相交线与平行线)图形与几何(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教材内容一、教材内容 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七章 线段与角的画法 (9 课时) 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13 课时) 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 19.4-19.6(5 课时) 二、二、 “课标课标”要求要求 1理解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的含义。 2会用直尺、圆规进行关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作图(关于线段的和、差、倍与角 的和、差、倍的作图问题,不限定为严格的尺规作图) 。 3理解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画法;会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 来源:学*科*网 4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会求已知角的余角和

2、补角。 5知道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它们所成的角(大小在 0到 180之内)有四 个;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会用交角的大小来描述两条相交直 线的位置特征;知道垂线的概念和性质,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 6通过观察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所成角的特征,归纳并掌握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的概念。 7在操作、实验的基础上认识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有关性质,会用它们进行初 步的说理。 8掌握角的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在此基础上,归纳轨迹的意义, 知道三条基本轨迹(圆、角的平分线、中垂线) ,从中了解轨迹的纯粹性和完备性。 3 3、

3、“考纲考纲”要求要求 考 点要 求 2.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余角、补角的 概念,求已知角的余角和补角 II 3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角的平分 线,画线段的和、差、倍及线段的中点,画角的和、差、倍 II 10.相交直线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II 11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II 1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III 13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III 23角的平分线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III 24轨迹的意义及三条基本轨迹(圆、角平分线、中垂线) I 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2 2) (相交线(相交线 平行线)平行线) 一、选

4、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6 题,每题题,每题 4 4 分,满分分,满分 2424 分)分) 1如图,1与2构成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2如图,90ACB,CDAB,垂足为D,则点C到AB的距离可用哪条线 段的长度表示( ) (A)CA; (B)CD; (C)CB; (D)AD 3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150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如果550 ,那么ABCD; 来源:学科网 (B)如果4130 ,那么ABCD; (C)如果3130 ,那么ABCD; (D)如果250 ,那么ABCD 4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推断ABCD的是(

5、) (A)12 ; (B)34 ; 来源:Z#xx#k.Com (C)5B ; (D)180BBCD 5.如图,DHEGBC,且 DCEF,那么图中与1 相等的角(不包括1)有( )个. (A)2; (B)4; (C)5 (D)6. 2 1 2 1 2 1 21 5 4 3 2 1 E D C B A D C B A 5 4 3 2 1 F E DC B A 第 2 题图 第 3 题图 第 4 题图 6如图,已知 ABEF,CDBC,B=x,D=y,E=z,则 (A)x+y-z=90; (B)x-y+z=0; (C)x+y+z=180; (D)y+z- x =9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二、填

6、空题:(本大题共 1212 题,每题题,每题 4 4 分,满分 48 分) 7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和_两种 8直线AB、CD交于点O,130AOC度,则直线AB、CD的夹角是_ 度 9两条直线相交,构成_对邻补角 10如图,150 ,2130 ,370 ,则4 _度 11如图,已知 l1l2,如果242,1181,那么 12如果 ABCD,垂足是 O,且 AO=BO,那么 是 的垂直平分线来 源:Zxxk.Com D D BC H A G E AB E F C 图5图图 图6图图 1 F 2 1 4 3 2 1 c d ab A B C D O A BC D 图15图

7、图图14图图图11图图图10图图 l2 l1 13两条直线平行,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_ 14如图,已知ADBC,则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_对 15如图,已知ADBC,BD平分ABC, 40ABD度,则A_度 16已知abc,a、b之间的距离是 3cm,b、c之间的距离是 5cm,则a、 c之间的距离是_cm 17.平面内到定点 O 的距离等于 2cm 的点的轨迹是 . 18ABC中,90C,3ACcm,4BCcm,则点C到AB的距离是 _cm 来源:学科网 ZXXK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7 7 题,满分题,满分 7878 分)分) 19 (本题满分 10 分)如图,

8、已知ABCD,134x , 248x 求1的度数 20 (本题满分 10 分)如图,已知ABCD,EM平分BEF,FN平 分CFE 求证:EMFN 21. (本题满分 10 分)如图,某人从点 A 出发,向东北方向走 a km 后到达点 B;再从 3 2 1 N M F E DC BA E D C BA N M F 点 B 向东南方向走 b km 后到达点 C;又从点 C 向南偏西 30方向走 c km 后到达点 D.图中 三条线段长分别代表某人所走的三段距离,请你画出他所行进的路线. 来源:学科网 22 (本题满分 10 分)如图,ABCD 是一片长方形纸片,将其沿 EF 折叠后,点 D 和

9、 C 分别落在 D和 C处,ED交 BC 于点 G.若EFG=55,则1 的度数是多少? 23 (本题满分 12 分)已知:如图,BD平分ABC,DEAB,EFBD 问:EF平分DEC吗?为什么? 来源:Zxxk.Com 24 (本题满分 12 分)用直尺和圆规作图:(不写作法,但需保留作图痕迹) (1)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l; (2)AOB 的平分线 OC F E D C B A a b cA D B F C 1 E C D G A 图22图图 B A B OA 25 (本题满分 14 分) (1)如下左图,如果360BED ,那么CD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为什么? (2)如下左图

10、,当B、E、F、D满足条件 _ 时,有ABCD (3)如下右图,当B、E、D满足条件 _ 时,有ABCD E D C B A FE D C B A F E D C BA E DC BA 来源来源: :学科网学科网 ZXXKZXXK 相交线相交线 平行线的参考答案平行线的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C 6A 7相交、平行; 850; 94; 10 70; 11. 38 12CD AB 13平行; 143; 15100; 162 或 8; 17. 以 O 为圆心 2cm 为半径的圆 18 12 5 19解:将1的对顶角记作3,则13 ( 对顶角相等 ) ABCD( 已知 ) 23

11、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12 ( 等量代换 ) 134,248xx oo ( 已知 ) 来源:学*科*网 3448xx 1DBE 12x 13 12440 o( 等式性质 ) 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Zxxk.Com 20证明: EMBEF平分,FNCFE平分(已知) 11 MEF,( 22 BEFNFECFE角平分线的意义) ABCD (已知) BEFCF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MEFNFE (等量代换) 21.略 3 2 1 N M F E DC BA E D C BA N M F 22 ADBC .110552221EFGFEDGED 23解:EF 平分DEC BD

12、 平分ABC (已知) 1 2 ABDABC (角平分线的定义) DEAB (已知) ABDBD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FBD (已知) BDEDE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DDEF (等量代换) 1 2 DEFABC(等量代换) DEAB(已知) ABCDE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2 DEFDEC(等量代换) EF 平分DEC(角平分线的定义) 24略 25 (1)解:过点E作EFAB 所以 180BBEF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因为 360BBEDD ( 已知 ) 所以 FEDD 180 _ (等式的性质) 所以 FECD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由、得ABCD( 平行线的传递性 ) (2)540BEFD (3)BDE F E D C B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