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操作及分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5522155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操作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心电图操作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心电图操作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心电图操作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心电图操作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电图操作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操作及分析(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电图操作及分析,常规心电图操作程序,检查电源、线路、器械有无短路及漏电现象; 接通电源及地线; 打开电源开关,等待1-2分钟,使机件达到稳定状态; 在被检查者四肢及胸前区搽好酒精,固定好电极,告知病人在描记心电图时应保持安静,勿谈话、移动肢体及呼吸过度(病人四肢勿悬空);,常规心电图操作程序,依次描记各导联,描记时应注意基线是否平稳,有无干扰; 如遇有基线不稳或干扰时,应检查电极与皮肤接触是否良好,电极的连接是否牢固,导联线及地线的连接是否稳妥,以及周围有无交流电器等; 检查完以后取下检查者身上的电极,整理好物品。,心电图常用导联,心电图导联线分为红、黄、绿、黑、白五色,白色又分为C1、C2

2、、C3、C4、C5、C6共计10条。红色接右上肢,黄色接左上肢,绿色接左下肢,黑色接右下肢,白色导联线的各导联均连接胸前的相应导联。,标准肢体导联,标准第一导联():右上肢连接负极,左上肢连接正极; 标准第二导联():右上肢连接负极,左下肢连接正极; 标准第三导联():左上肢连接负极,左下肢连接正极。,加压单极肢导联,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 avR:右上肢连接正极,左上肢和左下肢共同连接负极; 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 avL:左上肢连接正极,右上肢和左下肢共同连接负极; 加压单极左下肢导联 avF:左下肢连接正极,左上肢和右上肢共同连接负极。,胸导联,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3、 V3:在V2和V4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V6:左腋中线与V4、V5同一水平。,心电图一般分析步骤,各导联顺序排列,检查导联有无错误,阻抗是否适宜,走纸速度和电压定标是否按常规标准描记,个别导联电压有无减半(常规走纸速度25mm/s,电压定标10mm/mv); 找出P波,根据P波的形态和方向以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确定基本心律; 测量P-P或R-R间距,确定心率,如心房率与心室率不一致时,应该分别计算;,心电图一般分析步骤,观察P波、QRS波群的形态、振幅,测量时间; 测量P-R间期、Q-T间期、V1与V5室壁激动时间,确定心电位和心电轴等

4、; 注意ST段有无移位,移位的程度和形态; 注意u波振幅和形态以及Q-u间期; 分析结束,应再仔细检查一遍有无错误。,正 常 心 电 图,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和生理意义,P波:为心电图曲线上第一个波,称P波,是左、右心房除极波。 P-R间期:从P波的起点到QRS波群开始之间距离的时间,代表激动从窦房结发出经心房、房室交界区、希氏束到达心室的传导时间。 P-R段:从P波结束到QRS波群起始之间的距离,是心房除极结束到心室除极开始的时间(即为P-R间期时间减去P波时间)。,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和生理意义,QRS波群:为心电图曲线上第二个波群,称为QRS波群,是心室除极波。QRS波群中第一个向下的波

5、称Q波,其后第一个向上的波称R波,若有第二个向上的波则称R波,R波之后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S波,若有第二个向下波则称为S波。若只有一个向下波称为QS波。QRS 波群振幅4mm的用英文小写字母q、r或s表示,波幅5mm的则用大写字母英文Q、R、S表示。,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和生理意义,T波:为心电图曲线上第三个波,代表心室复极波。 S-T段:为QRS波群终点到T波开始的一段,代表心室除极完毕到复极开始之前的时间。 Q-T间期:从QRS波开始到T波终点的时间,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U波:有时在T波之后可出现一个波,称U波,一般认为是浦氏纤维复极波。,心电图测量方法,1、心电图上的时间

6、与电压计算 一般心电图在描记时走纸速度为25mm/s,定标为10mm。心电图图纸上每一小方格高、宽均为1mm,高度代表电压,1mm=0.1mv,宽度代表时间,1mm=0.04s。如果走纸速度和电压有调整,必须另加注明。,心电图测量方法,2、测量方法 (1)电压测量 直立波(正波),从基线上缘垂直测量到波的顶端,即为直立波的电压。向下波(负波),从基线下缘垂直测量到波的最低点,即为向下波的电压。各波的总和为正负波的绝对值相加。,心电图测量方法,(2)时间测量 各波的宽度即为各波的时间,从离开基线之点起到各波回到水平线上的间距,为该波的时间。在测量各间期时间时,应选择波幅最大,波形最清楚的导联。测

7、量各波的时间应自该波的起始部的内缘量至终了部分的内缘。,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特征,(一)、P波,方向:、avF、V4-V6直立,波顶钝圆,avR倒置,、avL、V1-V3直立、平坦、双向或倒置。 时间:0.06-0.08秒,不超过0.11秒。 电压:肢导联0.25mv,胸导联0.15mv。 P-R间期:正常成人为0.12-0.20秒,但随心率与年龄变化。测量P-R间期时应选择P波最宽的导联,一般为导联。,(二)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08秒,不超过0.11秒,一般胸导较肢导联宽。 QRS波群在各导联中的形态与振幅: 1、胸导联:、在V1、V2导联,为rS波,又称右心室波形;

8、在V5、V6导联,则R波比S波大,呈qRs、qR、Rs或R波,又称左心室波形。V3、V4为RS大致相等的过度波型,从右到左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由于R/S比例从V1到V6逐渐增大,故V1的R/S应小于1,V3(或V4)R/S等于1,而V5的R/S则大于1。,(二)QRS波群,、R波:V1不超过1mv,V5不超过2.5mv,不应有明显的钝挫。、S波:V1、V2一般不超过1.5mv。RV5+SV14.0mv(男)、3.5mv(女);RV1+SV51.2mv。、Q波:其振幅不超过同导联后继R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V1、V2不应有q波,但偶可呈QS波形。,(二)QRS波群,2、肢导联

9、:、R波:在avL不超过1.2mv,avF不超过2mv,avR不超过0.5mv。、Q波:若avL及avF的波形是基本向上的qR形,其q波不应超过R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正常人avL、avF可呈QR波形,Q波等于或大于R波,甚至呈QS形。avR可呈rS、rSr、QS或Qr形。、三个标准导联中QRS各波的算术和(各波幅不计正负一概相加)小于1.5mv称为低电压,胸导联R+S小于1.0mv为低电压。,(二)QRS波群,室壁激动时间(VAT):是指QRS波群从开始到R波顶峰垂线之间的时距。V1反应右心室壁激动时间,正常0.03秒,V5反应左心室壁激动时间,正常0.8mv,直立者高0.1-0

10、.7mv,倒置者0.5mv时,T波应直立,若avL主波向下时T波可倒置,但深度应0.25mv。胸导电压最高0.5-0.7mv,一般为0.5mv,但有时V3可高达1.2-1.5mv,V1直立时0.4mv,倒置时 0.25mv。V3若倒置,男0.2mv、女0.3mv。 T波与同导联R波比例不应1/10。,(四)、u波,方向:与T波一致,在T波后0.02-0.04秒,不超过同导联T波的1/2,Tu段在等电位线。 时间:0.01-0.03秒。 电压:正常u波在1毫米以下。 QT间期:心律60-100次/分时,时间为0.32-0.44秒。,心脏的钟向转位,顺钟向转位:右心室向左移,左心室被推向下,因此自

11、V1至V4甚至V5、V6均示rS波形。明显顺钟向转位多见于右心室肥厚。 逆钟向转位:左心室向前、向右,因此V3、V4出现与V5、V6同样的波形,即qRs、qR、Rs或R波形。,心电轴,心电轴是指心室除极过程中,QRS波群在额面上的偏移。,心电轴偏移的分类,+30+90无心电轴偏移 0+30轻度左偏(但属于正常范围) 0-30中度左偏 -30-90显著左偏,+90+120轻度或中度右偏 +120180显著右偏 180-90(或+270)重度右偏,心电轴偏移计算法,目测法 根据标准肢导联和的QRS主波方向粗略估计:心电轴正常:QRS综合波在导联中的主波向上或双向,导联中的主波向上或双向,导联中向上

12、波为主。心电轴偏右:QRS波群在导联中主波向下,导联中主波向上。,心电轴偏移计算法,心电轴偏左:QRS波群在导联中主波向上,导联中主波向下。心电轴极度偏右:QRS波群在、导联中的主波均向下。 心电轴尚可根据、导联QRS振幅的代数和查表求得。,心率的计算方法,数一数两个邻近R-R(P-P)之间的小格数除1500。 心率不齐时连续测量6-10个P-P或R-R间隔的时间(秒),其平均值用以除60。 连续计算6秒钟距离内的P或R波数(作为起点的P或R波不算在内)乘10,即为每分钟的心房率或心室率。 根据P-P或R-R间期的时间(秒)或格数,查表求得心率。 成人窦性心率正常范围60-100次/分,若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若超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