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解读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521470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2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解读(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解读 -以铁山矿调项目为例,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2015.02,提 纲,一、矿调目的任务、部署原则二、矿调基本工作程序三、地质工作质量的若干保证,一、目的任务、部署原则,一、目的任务、部署原则,1.1 目的任务 2005年:矿产远景调查是战略性矿产勘查的前期基础工作,是为矿产预查直接提供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的区域找矿工作,起目的是解决矿产勘查后备选区紧缺问题,为政府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提高矿产可持续供给能力提供基础保障,为提高国家勘查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益、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2010年:矿产远景调查是矿产资源勘查前期的基础性、区域性找矿工作,通过大致查明工作区成矿地质背景(地

2、质问题)、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矿产预查提供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矿产问题)。,一、目的任务、部署原则,1.2 部署原则 2005年:在重要成矿区带选择成矿有利地段,突出战略性矿种,兼顾综合找矿,按国际分幅,采用单幅或多幅联测的方式分阶段部署。 2010年:充分利用以往区域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勘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科研成果,突出重点矿种,兼顾综合找矿,调查与科研紧密结合,重点部署在重要成矿区带。,一、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区别:1、2005版本要求基础与矿产并重,2010版本更注重矿产;2、2005版本工作区的部署强调国际分幅,成果提交也要求提交分幅(1:5万国

3、际分幅)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说明书;2010版本则没有这方面强制规定。3、2010版本要求“综合研究”参考借鉴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相关技术要求,在综合找矿信息研究基础上,编制建造构造图、区域成矿要素图、区域矿产预测要素图、矿产预测图等图件,为后续矿产勘查提供部署依据。包括成果报告中成矿规律和矿产预测相关章节(第五章和第六章)的内容较之2005年是变化最大的。,2010年,在“公益先行、基金衔接、社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找矿新机制,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地质调查局职能定位,那就是主要从事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了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并配套下发了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2010)

4、。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在操作过程中实际分为两类项目: 矿产远景调查:是一种基础性工作,主要在潜力评价圈定的成矿远景区中开展工作。主要在工作程度较低区开展,调查尺度以1:5万为主。主要工作是面积性工作,可以施工少量钻探工程进行深部验证。 矿产调查评价:主要在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地区或在矿产远景调查的基础上,属预普查性质的,调查尺度以1:1万为主,钻探工作量一般比远景调查项目大。,一、目的任务、部署原则,总体目标任务:主攻铁、铜、金,兼顾其它矿种。通过15万矿产地质填图、15万高精度磁法测量、15万重力测量及遥感地质解译等工作,大致查明该区多金属矿控矿条件,结合已有化探资料,圈定物化探异常和找矿远景

5、区,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物化遥等综合手段,配合地表、深部工程,开展系统矿产检查,圈定找矿靶区。(目标任务要具可操作性) 总体预期成果:预期提交可供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2处。提交湖北大冶铁山矿产远景调查报告。(不用提交分幅说明书,预期成果适中),项目概况,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湖北段 (鄂东矿集区)的北端,项目概况,计 划 项 目,二、工作程序,工作项目,二、工作程序,立项论证阶段,野外工作阶段,1.资料收集 2.野外踏勘 3.预研究 4.设计编审 5.野外调查 6.野外验收 7.报告编审 8.资料汇交,二、工作程序,2.1 资料收集全面收集工作区内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勘查、

6、科研等各类资料,尤其应收集典型矿床(矿点)相关资料,研究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具备条件的地区还应编制矿产卡片。,地质工作程度图,1:5万区调覆盖全区,小范围普查、详查以及矿区的勘探工作主要是围绕铁山岩体开展。,资料收集,1:10万重力测量覆盖全区,铁山幅做过1:5万重力测量。七十年代全区做过1:5万航磁;小范围的、大比例尺、不同方法的物探工作以铁山岩体周边为主。,物探工作程度图,资料收集,全区不同时期做过不同比例尺的化探工作,主要有1:5万-1:20万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测量,化探工作程度图,资料收集,调查区已登记或正在受理的探矿权项目共41处,采矿权项目多达78处,主要密集分布于铁山岩体周缘

7、,勘查或开采的矿种以铁为主,次为铜,零星有少量的铅锌、金、硫铁矿及煤等。,探矿权,采矿权,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区内以往地质工作程度整体较高 ,通过对高磁异常的验证发现了一大批的铁、铁铜、铜硫等矿床,不足之处: 1、技术手段落后、物探设备探测精度及深度有限,以往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往工作不足之处,即是本次调查工作需要完善的地方(立项依据之一),2、勘查工作不平衡 就勘查地段而言,二大岩体的周边接触带工作程度较高,而岩体内部或外缘工作程度低(特别是小岩体);基岩出露地区勘查工作程度高,中生代、第四系覆盖地区勘查程度低; 就勘查矿种而言,铜铁工作程度较高,而金铅锌钨钼等矿种的勘查程度低; 就勘查深度而

8、言,500米以上勘查程度高,深部勘查程度低或是空白,1.资料收集 2.野外踏勘 3.预研究 4.设计编审 5.野外调查 6.野外验收 7.报告编审 8.资料汇交,二、工作程序,2.2 野外踏勘设计编写前,视工作区工作程度、具体工作任务和野外工作需要,开展必要的野外踏勘,从整体上概略了解工作区地质、矿产、地形地貌、道路交通等,对室内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野外验证。踏勘时应适当采集关键地段、有代表性地质、矿化现象的岩矿标本,并进行必要的岩矿鉴定或快速分析测试。通过踏勘选择实测地质剖面位置,建立遥感解译标志。,野外踏勘,在设计编写前,项目组主要成员进行了野外踏勘,集体参观了区内二处典型矿床 对歇担

9、桥中酸性侵入体完成踏勘路线4.8Km,初步了解了歇担桥中酸性侵入体的分布范围、主要岩性,以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铁山岩体西段,完成了踏勘路线5.1Km,程潮铁矿,铁山铁铜矿,岩体,T2p,1.资料收集 2.野外踏勘 3.预研究 4.设计编审 5.野外调查 6.野外验收 7.报告编审 8.资料汇交,二、工作程序,2.3 预研究结合野外踏勘,对收集的前人资料进行初步研究,了解地质背景,研究典型矿床,明确主攻矿种和矿床成因类型,分析成矿要素;编制地质工作程度图、区域建造构造草图。,就是一个综合研究的过程,十分重要。明确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重点。,预 研 究,通过对调查区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野外踏勘,

10、进行了预研究,选取了调查区内最为典型的二个矿床,即程潮铁矿床与铁山铁铜矿床进行典型矿床研究,编制了成矿要素图、成矿模式图。 编制了全区的建造构造草图、成矿要素草图、工作程度图等,程潮铁矿,铁山铁铜矿,确定找矿突破重点地段:主:歇担桥中酸性小岩体群、鄂城岩体南缘、铁山岩体西段及北端次:大岩体内部(断裂、捕虏体 ),制订工作手段及步骤: 地物遥面积性工作 矿产概略检查 矿产重点检查 提交新发现矿产地,选取具体工作方法: 1:5万和1:1万地质填图 1:5万和1:1万重磁扫面 地物化综合剖面 槽探、钻探,指 导 设 计 编 写,湖北大冶铁山地区建造构造草图,预 研 究,预 研 究,新开工作项目立项申

11、请书编写提纲,1.资料收集 2.野外踏勘 3.预研究 4.设计编审 5.野外调查 6.野外验收 7.报告编审 8.资料汇交,一、概况 二、项目起止时间 三、地质背景和立项依据 四、以往工作研究程度 五、目标任务及实现的可行性论述 六、技术路线、工作方法 七、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安排建议 八、预期成果 九、主要实物工作量 十、质量保证 十一、组织管理 十二、设备使用和购置计划 十三、经费预算 十四、单位资质情况 十五、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十六、附表和附图,立项依据是否充分是项目能否立项成功的关键,主要对工作区内的找矿潜力进行详细的阐述。以往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是立项和工作部署的一个重要依据。,立项依据

12、3: 鄂城岩体南缘重力异常(G2+),北西西走向的重力异常,幅值为0.5-1.5 伴有航磁等值线隆起 程潮铁矿区东延部位 鄂城岩体南缘接触带两侧 异常区内尚可见铁矿露头,根据异常特征分析,该重力异常应为隐伏大理岩所引起,并处在成矿非常有利的部位,伴有铁矿床的可能性较大。,G2+,程潮铁矿,设计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1、为什么设计?-依据 2、设计做什么?-工作部署 3、如何做?-工作方法 4、结果如何?-预期成果,1.资料收集 2.野外踏勘 3.预研究 4.设计编审 5.野外调查 6.野外验收 7.报告编审 8.资料汇交,二、工作程序,2.4 设计编审,附录B 矿产远景调查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一、

13、绪言 目的任务,位置交通、自然经济地理概况,地质矿产调查研究程度,工作区内矿业权设置情况,踏勘工作简介。 二、区域地质概况 按地层、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构造的顺序,分述与成矿相关的区域地质特征,提出本次工作着重解决的重要地质问题,确定成矿有利地段的范围。 三、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特征 (附:异常特征表) 四、区域矿产概况 五、工作部署、技术路线及工作安排 阐明总体工作部署、部署原则、技术路线。 具体工作安排应根据现有资料,按不同的矿产预测类型,分别部署相应工作内容。 总体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安排。 设计的总体和年度主要实物工作量。 六、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说明本次矿产远景调查的工

14、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1)矿产地质调查 (2)物探 (3)化探 (4)自然重砂测量 (5)遥感地质 (6)综合研究 (7)矿产检查 七、经费预算 八、预期成果 九、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附图: 地质工作程度图、建造构造草图、区域成矿要素草图、矿产预测类型分布图(比例尺视情况定)。 物探、化探、重砂、遥感异常草图(内容不多时与区域建造构造草图合并表示)。 工作部署图(以区域建造构造草图为底图)。,1.资料收集 2.野外踏勘 3.预研究 4.设计编审 5.野外调查 6.野外验收 7.报告编审 8.资料汇交,二、工作程序,2.4 .1 设计编写的重点内容,一、区域地质概况介绍工作区背景 按地层、岩浆岩

15、、变质岩、构造的顺序,重点分述与成矿相关的区域地质特征,不能照抄区调报告。,二、 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特征交代有用背景材料 简述区域物、化、遥、自然重砂异常背景。 详述调查区物、化、遥、自然重砂异常。 经过分析研究后,在区域地质图上表示出区域综合异常。 附调查区异常的基本特征表。,1.资料收集 2.野外踏勘 3.预研究 4.设计编审 5.野外调查 6.野外验收 7.报告编审 8.资料汇交,二、工作程序,2.4 .1 设计编写的重点内容,三、区域矿产概况 列表简介区域矿床、矿点、矿化点的基本地质特征 简述区域矿产的分布、成因类型、类型控矿要素;总结区域成矿规律。,详细介绍调查区前人已

16、发现的代表性矿床或矿点。内容包括:基本的矿床地质特征、矿化类型、必要的和重要的成矿要素,并初步总结矿床的时、空、类型分布规律。,编制调查区含矿建造构造图,明确主攻矿种和矿床 类型、成矿要素及预测要素调查工作重点关注的内容 初步圈定成矿有利地段及异常区,作为工作部署的依据。,1.资料收集 2.野外踏勘 3.预研究 4.设计编审 5.野外调查 6.野外验收 7.报告编审 8.资料汇交,二、工作程序,2.4 .1 设计编写的重点内容,四、 工作部署 部署原则:在基础上进一步;目标明确。收集、研究工作基础面点,成矿背景成矿要素矿产评价。 从调查区地质背景和自然地理条件出发,阐明总体工作部署、采用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五、工作安排 明确总体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安排,列出进度安排表,详细到每年度、及各年度的具体工作计划。 突出项目实施过程,安排要具体、可操作性要强 列出总体和年度主要实物工作量。 最后一年的工作方案要明确报告编写提纲、编写人员及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矿业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