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研究生)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5518777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PPT 页数:157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研究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研究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研究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研究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研究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研究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研究生)(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第一章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客户要求的三要素 “交期、品质、成本” 生产的三要素 “材料、人员、机器设备”,寻找一种生产率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使生产过程的成本最低,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生产计划 指导企业计划期生产活动的纲领性方案,是关于企业生产运作系统总体方面的计划,是企业在计划期应达到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和产值等生产任务的计划和对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一个优化的生产计划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有利于充分利用销售机会,满足市场需求; 2)有利于充分利用盈利机会,实现生产成本最低化; 3)有利于充分利用生产资源,最大限度的减少生产资源的闲

2、置和浪费。,生产计划的特征,生产能力规划,提供一种方法来确定设备、工具、设施 和总体劳动力规模等-综合形成的总体生产能力的大小,有利于充分利用生产资源,最大限度的减少生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从而为实现企业的长期竞争战略政策提供有力的支持。生产能力规划所确定的生产能力对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成本结构、库存策略以及企业自身管理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第一节 生产计划概述 第二节 企业生产的需求分析 第三节 总生产计划 第四节 主生产计划 第五节 生产能力需求与规划 第六节 服务业计划的特殊性,第一章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第一章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主要内容 生产计划概述、需求预测、总生产计划及主生产

3、计划、生产能力需求与规划 重点生产计划的制定方法、生产能力规划 学习方法习题+案例分析讨论,第一节 生产计划概述,一、 概论 (一)生产计划的指导原则1全局的观点2效益的观点3科学性 4严肃性和应变性,(二)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1编制生产计划的准备 2确定各项计划指标产品品种、质量、产量和产值 3生产能力的核算与平衡 4确定产品出产进度 5组织和检查生产计划的实施,二、生产计划的体系,1、长期计划:企业在生产、技术、财务等方面重大问题的规划,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以及为了实现目标所制定的战略计划。 2、中期计划:包括生产计划大纲和主生产计划。 3、短期计划:包括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能力需求计划以及这

4、些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车间内的作业计划。,三、各类生产计划的特点,四、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产品品种、产品质量、产品产量和产值,(一)产品品种指标,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产品名称、规格等值的规定性;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不同品种、规格产品的数量。,产品战略决策,产品组合 组合有三种多样化 系列化 关联性品种区别 系列 一套 用途有区别同一流水线,从需求角度说,产品寿命周期示意图可表示如下:,需求,时间,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衰退期,产品策略与产品寿命周期的关系,根据产品所出的寿命周期阶段及相应的可能销售额和利润,可以按以下几种策略考虑一种产品的生产还是停产:1. 早进早出2. 早进晚出3. 晚

5、进晚出,生产进出策略与产品寿命周期的关系如图所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衰退期,早进晚出,早进早出,晚进晚出,1 产品寿命周期评价法,根据每年销售增长率指标,确定每种产品正处在寿命周期的哪一阶段;对产品的经济寿命进行估计、评价;确定第二代、第三代新产品的投入期和产品的淘汰期,并依此作出开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对策。,2 品种优选象限法,市场 吸引力大中小,小 中 大 企业实力,3 收入利润顺序法,收入-利润次序示意图,3.波士顿矩阵法,(1)明星(名牌)产品 资源投入重点,优先保证,大力发展。 (2)现金牛(厚利)产品 市场成长率下降,不必扩大投资规模;因为是市场领先者,享有规模经济

6、和边际利润优势,因此是摇钱树,以此获利支持明星产品和风险产品以及开发新产品。 (3)风险(问题)产品销售成长率高,但市场占有率低。对于已有领先者占据的高速成长的市场产品应力图进入,投人大量资金开发,努力成为明星产品。风险大产品 ,采取放弃对策。 (4)瘦狗(失败衰退)产品 盲目开发的产品淘汰衰退期产品,应逐步减产,逐步撤退。,(二)产品质量指标,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各种产品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包括内在质量与外在质量两个方面。 内在质量是指产品的性能、使用寿命、工作精度、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修性等因素; 外在质量,是指产品的颜色、式样、包装等因素,产品质量水平与产品成本、销售额关系,产品产量指标

7、,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合格的工业品实物数量或应当提供的合格的工业性劳务数量。表明企业生产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来源于企业的销售量指标,也是企业制定其他物量指标和消耗量指标的重要依据。,(三)产品产量指标,(四)产品产值指标,1商品产值,式中:P商商品产值; P1本企业自备原材料生产的可供销售的成品和半成品价值; P2外单位来料加工产品的加工价值; P3对外承做的工业性劳务价值。,2总产值,式中:P商本企业计划期内的全部商品产值; P料订货单位来料加工产品的材料价值; H2、H1分别为计划期末、期初在制品价值; H4、H3分别为计划期末、期初自制工模具价值。,3. 净产值 (1)生产

8、法,式中:P净工业净产值; P总工业总产值; P物耗各种物质消耗的价值之和。,(2)分配法,式中:V工资总额; m福利、税金、利润; P其他其他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性质的支出,包括差旅费、市内交通费利息支出、罚金支出、培训费用等。,(一)需求选择1 需求的消极响应2 积极影响需求 促销 高峰需求时期的延迟交货不同季节产品混合,五 生产计划的实施与调整,(二)处理非均匀需求的基本策略1、改变库存水平: 通过库存调节生产,而维 持生产率和工人不变。2、改变生产率:使生产率与需求率相匹配。3、改变工人数量:在需求量大时多雇工人, 在需求量小时裁减工人。4、注重市场调查与预测,积极开拓新市场,通过改变

9、库存来吸收需求波动,六、生产计划的综合平衡,(一)大量生产产品产出进度的安排,平均分配 分期均匀递增小幅度连续增长抛物线递增,(二)季节性需求商品生产进度安排,1 均衡安排方式,2 变动安排方式,3 折中安排方式,(三)成批生产类型产品出产进度计划,(1)产量较大、经常生产的主导产品可在全年内均衡安排或根据订货合同安排。 (2)进行产品品种的合理搭配,使各车间、季、月、各工种、各种设备的负荷均衡并得到充分利用(人力、设备)。 (3)产量少的产品尽可能集中安排,减少各周期生产的产品品种数;尽可能使各季、月产量为批量倍数。 (4)新产品要分摊到各季度各月出产,要与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进度衔接和协调。

10、,第二节 企业生产的需求分析,制定生产计划需要了解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因此,通过市场调查对需求进行科学预测是合理制定生产计划之基础。一 预测指在具有大量资料和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定性的概率分析和定量的科学计算,对未来可能发生事件的预计或推测。,第二节 企业生产的需求分析,按预测内容分经济预测(economic forecasts) 技术预测(technological forecasts) 需求预测(demand forecasts) 按预测时间分 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 按预测方法分 定性预测(qualitative forecasts) 定量预测(quantity foreca

11、sts),二 预测的分类,三 预测的步骤,确定预测的目的 决定预测的时间跨度 选择预测模型 收集预测所需的数据 计算并分析预测结果 将预测结果付诸实际应用,四 预测的方法,(一)定性预测(qualitative forecasts)基于估计和评价的主观判断 (二)定量预测(quantity forecasts)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少用数学模型来表示需求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偏重于数量方面的分析,重视预测对象的变化程度,(一) 定性预测,1. 各部门主管集体讨论法 ( JE,jury of executive opinion) 2.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见图3-1) 3 用户意见征集

12、法市场导向,选 择 专 家,确定调查内容 表格,函询 调查,预测报告,综合分析 专家意见,图3-1德尔菲法实施程序,反复23次,(二) 定量预测,定量预测方法是用数学模型来表示需求的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一种预测方法。 移动平均法 时间序列分析 指数平滑法季节因子法回归分析,1 移动平均法 (1)一次移动平均法,设有n个时间序列样本值x1、x2,xn;其中xt为第t期的数据(t=1,2,,n),从n个数据中选择连续的N个,计算第t期的移动平均数如下:(1) xt作为第t期的预测值,N称为移动跨距。一般可以采用不同的N对预测对象进行实际试验,从中选择最佳者。,(2)二次移动平均法,对一次移动平均值x

13、t,可记为M t1。 一次移动平均公式可改写为:(2) 二次移动平均公式为(3),设时间序列中,t为目前时间周期,T为需要预测的未来周期个数,Yt+T为第t+T周期的预测值,at为当前的样本值水平(即趋势线截距),bt为单位周期的变化量(即趋势线的斜率)。则有预测公式 Yt+T=at+btT (4)其中: (5)(6),例某商品连续12月需求量如下表,试用二次移动平均法预测5个月后的市场需求量(令N=5),解: 已知 t=12, N=5,T=5求5个月后的市场需求量,即求Y12+5分别计算一次移动平均值Mt1和二次移动平均值Mt2。,根据公式(5)、(6)有根据公式 (4) Yt+T=at+b

14、tT 得线性平滑预测模型:Yt+T=80+4.5T,已知 t=12,T=5, Yt+T=Y12+5=80+4.55=102.5(吨),at=271-62=80,2 指数平滑法,(1)一次指数平滑法其预测公式为:xt 为t期的预测值,为平滑系数 ,01 ,xt-1 为t-1期的实际值,xt-1 为t-1期的预测值为计算方便一般取初始预测值=初始实际值,(2)二次指数平滑法,记t期的一次指数平滑值 xt为St1 ,记二次指数平滑值为St2 ,则有公式同时设线性变化规律(1) (2) (3),-1,-1,例 某木材公司最近12个月木材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试用二次指数平滑预测6个月后木材的销售量(=0

15、.6)。,根据公式St1= xt-1 + (1- )xt-1 St2= St-11 + (1- ) St-12,S21= x1 + (1- )S11=0.611+0.411=11 S31= x2+ (1- )S21=0.612+0.411=11.6 S32= S21 + (1- )S22=0.611+0.411=11 S41= x3+ (1- )S31=0.613+0.411.6=12.44 S42= S31+ (1- )S32=0.611.6+0.411=11.36S121= x11+ (1- )S111=0.616+0.414.64=15.46 S122= S111+ (1- )S112=0.614.64+0.415.81=15.11,.,由计算可知,由公式(2)、(3)计算平滑系数:由公式(1)可得6个月后木材销售量的预测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