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感冒及用药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5509849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感冒及用药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浅谈感冒及用药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浅谈感冒及用药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浅谈感冒及用药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浅谈感冒及用药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感冒及用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感冒及用药(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感冒及其用药 主讲人:王倩 2014.2.21,目录,1.感冒的定义 2.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 3.感冒的治疗 4.常用药举例 5.联合用药举例 6.使用感冒药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感冒的定义及概述,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一般我们所说的都是普通感冒。,普通感冒,普通感冒:普通感冒也称“上呼吸道感染”,祖国医学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卡他的含义是渗出物沿着黏膜表面顺势下流),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

2、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他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一般在冬春季流行的机会较多,每次可能有 2040%的人会传染上流感。,“流感”与“感冒”,“流感”不是流行起来的“感冒”,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流感influenza”,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累及上呼吸道的全身性疾病; “感冒common cold”

3、,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除了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还包括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和急性气管炎等疾病。,从上表可以看出,通常流感比感冒症状重,并发症更多,而且可以伴随肺炎等严重情况,死亡率也较高。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估计,在美国,因流感住院的患者每年20万人,死亡3.6万人。但是,病人到医院就诊,即使症状非常象“流感”,医生却很难下“流感”的诊断,只能下“流感样病例”的诊断。按照定义,只要体温(腋下温度)大于38C,同时伴有至少一项呼吸道症状(比如:咽痛、咳嗽等),就可以诊断“流感样病例”。但是确诊“流感”需要“病

4、原学诊断”,包括从呼吸道标本中培养出流感病毒或检测出流感病毒抗原,目前大多数综合医院都没有病原学检测的能力。,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

5、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病。,临床表现,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 1.鼻炎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d后变稠。可伴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2.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根据病毒对上、下呼吸道感染的解剖部位不同引起的炎症反应,临床可表现为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 3.急性咽峡炎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一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有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儿童,偶见于成人。

6、4.膜热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d,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儿童多见。 5.扁桃体炎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检查及诊断,1.检查白细胞偏低,早期中性粒细胞稍增高。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1)血象病毒性感染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2)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视需要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法和病毒分离和鉴定,以判断病毒的

7、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判断细菌类型和药敏试验。 2.诊断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可确定病因诊断。,分享:血常规结果临床意义,1.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男:7.510.0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2.全血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男:5.66.7女:4.76.0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3.血浆比粘

8、度 正常情况:1.641.78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4.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5.血小板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922.6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

9、、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6.纤维蛋白原(Fb) 正常情况: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7.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8.红细胞沉降

10、率(ESR、血沉) 正常情况:男:021mmh女:038mmh 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9.红细胞压积 正常情况:男:0.420.47女:0.390.40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 增高: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测定红细胞压

11、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可作为补液量的依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减少: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由于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积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据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以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10.红细胞变形能力 正常情况:男:3.95.0女:3.04.2 降低提示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脏病。 11.红细胞刚性指数 正常情况:男:7.16女:7.14 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变性性越小,是高于变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

12、,12.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 男性:(4-5)*1012/L; 女性:(3.5-4.5)*1012/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13.血红蛋白(Hg) 正常情况:男性:(120-150)g/L;女性:(105-135)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14.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9/L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排除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

13、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15.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16.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17.淋巴细胞 正常情况:(20-30)%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18.单核细胞 正常情况:(3-8)%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9.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4、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20.血沉 正常情况: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红细胞增多症,脱水。21.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

15、2时。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二.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紫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连须葱白30克 淡豆豉10克 生姜3片 黄酒30克)、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各10克,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各6克、甘草3克)。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

16、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代表方剂为银翘散(连翘30克,银花30克,苦桔梗18克,薄荷18克,竹叶12克,生甘草15克 ,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 ,牛蒡子18克)、桑菊饮(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2.5克,桔梗6克,甘草2.5克,芦根6克)。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区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三.感冒的治疗,1.感冒须对症治疗 (1)普通感冒,就算不吃药,7-10天可自愈。轻者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大量饮水即可。症状明显者可适当对症吃药,减轻症状。 (2)对症治疗:早期用抗感冒药、抗组胺药、解热镇痛药改善局部及全身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