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牙肿瘤篇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5508445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PPT 页数:169 大小:4.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爱我牙肿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我爱我牙肿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我爱我牙肿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9页
我爱我牙肿瘤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69页
我爱我牙肿瘤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爱我牙肿瘤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爱我牙肿瘤篇(1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爱我牙-(肿瘤篇),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 傅其宏,内容,概述 口腔颌面部囊肿 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第一节、概论 肿瘤(tumor) 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和外界致病因素长时间的作用 使细胞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产生突变 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一种疾病。,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一、概况: 构成比:全身各部位中居第10位以后。全身肿瘤的8.2%,有地区差异。 全身良性与恶性的比例为1:1 。口腔颌面部良性比恶性多。 性别与年龄:男:女 2:1,40-60岁,口腔颌面部肿瘤,组织来源:

2、 牙源性及上皮性肿瘤多见 其次为间叶组织来源。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上皮组织来源最多,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80%以上; 其次为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间叶组织肉瘤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者较少,主要为纤维肉瘤、骨肉瘤等。,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好发部位: 良性:牙龈、口腔粘膜、颌骨与颜面部 恶性:舌、颊粘膜、牙龈、腭、上颌 窦、唇 癌瘤的好发部位与地区、气候、种族、生活习惯等均有一定关系,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口腔颌面部肿瘤按其生物学特性和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两大类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是相对的,有的肿瘤病程虽较长。 有的

3、良性肿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恶性。,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临界瘤: 有局部浸润,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者,可发生恶变者称为临界瘤。如涎腺混合瘤、造釉细胞瘤、乳头状瘤等,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良性肿瘤: 一般生长缓慢,能够存在几十年,重量可达数公斤,如腮腺混合瘤; 有的可呈间断性的生长与停滞,偶尔会停止生长或发生退化,如血管瘤、脂肪瘤等。,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多为膨胀性生长,体积不断增大挤开和压迫邻近组织。外表形态多为球形; 如邻近有坚实组织时,肿瘤可因受压而呈扁圆或椭圆形; 肿瘤生长部位的表面如受纤维条束的阻止,肿瘤可呈分叶状;,口腔颌

4、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生在颜面皮肤或口腔粘膜表面的肿瘤,常突出于皮肤或粘膜表面呈结节状或球形; 良性肿瘤因有包膜,故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 一般多能移动。除骨肿瘤性质较硬外; 一般质地中等。如有坏死、液化则质地较软。,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良性肿瘤一般无自觉症状; 如压迫邻近神经,发生继发感染或恶变时,则发生疼痛; 不发生淋巴转移,对人的危害较小; 如果肿瘤生长在一些重要部位,如舌根、软腭等,如不及时治疗,也可发生呼吸、吞咽困难,威胁人的生命;,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恶性肿瘤: 生长较快; 癌初起局限于粘膜内或表层之中。称原位癌,继之肿瘤穿过基底膜侵入周围组织,成一小硬块;

5、恶性肿瘤一般无包膜,因此,边界不清,肿块固定,与周围组织粘连而不能移动; 癌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溃疡型、外生型(乳突状型或疣状型)及浸润型;,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溃疡型肿瘤: 多发生于皮肤或粘膜浅部,表面坏死脱落并向周围扩展,形成中间凹陷、边缘隆起的火山口状溃疡;,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外生型肿瘤: 是肿瘤迅速向表面增生,形成菜花样,常合并感染、坏死;,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浸润型肿瘤: 发展较快,早期向深部与周围组织生长,侵入粘膜下层和肌组织,表面稍隆起而粗糙不平,深部可扪到不易移动的硬块;,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肉瘤:多起自深部组织 早期即呈边界不清、质地较硬

6、、不能移动的肿块 粘膜或皮肤完整,可伴以皮下或粘膜下血管扩张;皮肤或粘膜充血 生长迅速,长大后因局部营养缺乏或继发感染才发生溃破,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恶性肿瘤由于生长快,并带有较大的破坏性,常发生表面坏死,溃烂出血,并有恶臭、疼痛。 向周围浸润生长时,可以破坏邻近组织器官而发生功能障碍。,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损害面神经可造成面瘫; 感觉神经受侵时,可引起疼痛,感觉迟钝或消失; 波及骨组织时,可造成牙松动或病理性颌骨骨折; 肿瘤侵犯翼腭凹、颞下颌关节、咬肌、翼内肌、颞肌 等肌群时,可引起张口困难。,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癌细胞可逐渐侵入附近的淋巴管和血管中; 大部分存

7、在淋巴结中的癌细胞被消灭,未消灭的则可以在淋巴结中形成局部(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口腔颌面部癌肿由于语言、咀嚼、吞咽活动,常促使癌细胞早期向颌下、颏下及颈深淋巴结转移; 当肿瘤细胞侵入血管或由淋巴道汇入血液后,可沿血道发生远处转移。,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恶性肿瘤 迅速生长,毒性物质,代谢紊乱,出血、感染、疼痛,进食困难、饥饿,消瘦、贫血、机体衰竭 恶病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鉴别: 结构 生长方式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预后 均有很大差异 在临床上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发病年龄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癌多见于老年;肉瘤多见于青

8、壮年 生长速度 一般慢 一般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与周围组 有包膜,不侵犯周围组织 侵犯周围组织,界不清,活动受限 织的关系 界限较清楚,可移动 症状 一般无症状 常有局部疼痛,麻木,头痛,张口受 限,面瘫,出血等症状 转移 无 常发生转移 机体影响 一般无影响,如生长在 对机体影响大,常因迅速发展,转移、 要害部位或发生并发症 侵及重 要脏器及发生恶病质而死亡 症时,也可危及生命 组织学 细胞分化良好,形态和结构 细胞分化差,细胞形态和结构, 与正常组织相似 呈异型性,有异常核分裂,检查: 影象学检查 穿刺及细胞学检查 活组织检查 肿瘤标志物,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三

9、、治疗: 首先要树立综合治疗的观点; 第一次治疗,常是治愈的关键; 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及其临床表现,结合病员的身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较疑难的病例,由不同学科的医务人员共同参加讨论,根据病员的特点,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案。,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一)治疗原则: 良性肿瘤:一般以外科治疗为主; 切除后,应送病理检查,若证实有恶变,应按恶性肿瘤进一步处理; 临界瘤: 应切除肿瘤及肿瘤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将切除组织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如有恶变时,则还应扩大切除范围。 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一)治疗原则: 应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生长

10、部位、分化程度、发展速度、临床分期、病员机体状况等全面研究后再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颌面部肿瘤治疗需考虑的特殊性: 上颌骨,下颌骨,牙颌,舌,面部软组织(大面积血管瘤)神经 1、美观 2、功能 饮食: 语言 解决方案:即刻修复,延期(例如:种植牙的上部结构),多学科的联合。,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治疗关系: 一般细胞分化程度较好的肿瘤对放射线不敏感,故常采用手术治疗; 细胞分化程度较差或未分化的肿瘤对放射线较敏感,应采用放射与化学药物治疗; 当肿瘤处于迅速发展阶段,肿瘤广泛浸润时,手术前应考虑先进行术前放射或化学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

11、,第一节 概论,(二)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 3、化学药物治疗 4、生物治疗:免疫、细胞因子、基因等治疗; 5、综合序列治疗 三联疗法:手术+放射+化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1、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口腔颌面肿瘤主要和有效的方法,适用于良性肿瘤或用放射线及化疗不能治愈的恶性肿瘤。 整块切除原则 无瘤技术原则:对于一个肿瘤外科医生,在无菌原则的基础上,严格的无瘤技术原则,同等重要。,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2、放射治疗 射线照射组织,可引起一系列的细胞电离,使病理组织受到破坏; 特别是分化较差的细胞,更容易受到放射线的影响; 正常的组织细胞虽也可受到一定的损害。但仍

12、可恢复其生长和繁殖的能力;而肿瘤细胞则被放射线所破坏,不能复生;,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理想的放疗应达到的要求: 治愈肿瘤; 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无损伤。 精确放疗:肿瘤组织的剂量最大化,正常组织的剂量最小化;剂量的均匀分布,准确的定位 良性肿瘤由于和正常细胞比较接近,一般都不适于用放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放射治疗前的准备及宣教: 应拔除口内病灶牙及肿瘤邻近的牙 折除金属套冠及牙桥 这样,既可减少感染及颌骨坏死的可能性,又可使肿瘤受到放射线的直接照射 注意口腔卫生 如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颌骨坏死或骨髓炎,应进一步处理,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3、化学药物治疗 根据各种

13、抗癌药物对细胞周期的作用及其对增殖细胞和休止细胞的敏感性不同,可将现有抗癌化学药物分为两大类: (l)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2)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区域性动脉化疗: 可以提高肿瘤所在区域的药物浓度,减轻全身性毒性,从而提高疗效 静脉推注或滴注: 多应用于全身性肿瘤 肌内注射:只限于刺激性不大,能溶于水的药物,可保持血内浓度, 口服,如甲基苄肼、硫瞟吟、激素等 肿瘤内注射:是将溶解后的药物注射肿瘤内或周围,常用的再氟脲嘧啶、平阳霉素。 表面涂敷药物:平阳霉素、氟脲嘧啶油膏。,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4、生物治疗: 免疫、细胞因子、基因等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

14、,第一节 概论,5、综合序列治疗 为了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目前多倾向于综合治疗,特别是对恶性肿瘤和大面积的管型瘤等 综合序列治疗: 多学科的,多种方法的,有序的综合 目的: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 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目前多学科的各种有效治疗手段,最适当的费用,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最大限度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综合序列治疗原则: 局部与全身并重原则 分期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原则 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并重 成本与效果并重 中西医并重,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一节 概论,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囊肿 一、软组织囊肿 (一)皮脂腺囊肿 (二)皮样或表皮样囊肿 (三)甲状舌管囊肿 (四)鳃裂囊肿

15、,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囊肿,(一)皮脂腺囊肿 病因:皮脂腺排泄管阻塞,潴留性囊肿 临床表现 位面部皮内、突出皮肤并紧密粘连 囊内白色凝乳状皮脂腺样分泌物 可继发感染、恶变 治疗 沿皮纹手术切除,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囊肿,(二)皮样或表皮样囊肿 病因 胚胎发育遗留或外伤手术使上皮植入 囊壁厚,内含皮肤和皮肤附件 临床表现、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囊肿,部位 皮样囊肿:口底、颏下 表皮样囊肿:眼睑额鼻眶外等 大时可影响舌运动、呼吸、吞咽、语言等 触诊:坚韧有弹性、面团样 穿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囊内皮肤附件(毛发等) 治疗:手术切除,口腔颌面部肿瘤,第

16、二节 口腔颌面部囊肿,(三)甲状舌管囊肿 病因: 胚胎发育如甲状舌管不消失,残存上皮分泌物聚积形成,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囊肿,临床表现: 1-10岁儿童,亦见成年人 部位: 颈正中线舌盲孔至胸骨切迹 舌骨上下部最常见 生长缓慢、圆形、胡桃大小、质软 多无症状,位舌根部影响呼吸、吞咽 可扪及坚韧条索与舌骨体相连,随吞咽伸舌移动 舌盲孔与口腔相通 继发感染 瘘(也可先天) 可癌变,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囊肿,鉴别诊断: 舌异位甲状腺 舌根部、瘤状突起、紫蓝色、柔软、界清 含橄榄音 同位素扫描 影响吞咽、呼吸、OSAS 治疗: 手术切除囊肿、瘘管及舌骨中份 易复发,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囊肿,(四)鳃裂囊肿 病因: 胚胎鳃裂残余组织 临床表现: 面部颈侧方 第二鳃裂囊肿常见 质软、有波动感、无搏动 上呼吸道感染时突然增大、不适 继发感染时疼痛 鳃裂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