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乡村振兴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498643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乡村振兴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青海乡村振兴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青海乡村振兴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青海乡村振兴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青海乡村振兴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乡村振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乡村振兴(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你委关于做好青海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就我厅拟纳入青海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发展思路、重大任务、重大政策、重大工程提出如下意见,供参考。一、发展思路(一)指(一)指导导思想: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保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在提高发展质量、提高产业效益、

2、增添新动能、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你们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二)(二)发发展目展目标标第一阶段,从现在到 2025 年,全省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工农劳动生产率、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民生活全面小康;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2一体化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第二阶段,从 2025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竞争力、农业生产效益稳步提升;农民生活更加宽裕,城乡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3、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乡村治理井然有序,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乡村目标基本实现。第三阶段,从 2035 年到 2050 年,乡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全面消除,城乡社会实现一元管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本消除,城乡发展有差别无差距;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农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二、重大任务(一)(一)优优化化乡乡村村产业发产业发展布局。展布局。遵循城市与乡村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同步原则,合理区分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调整优化村庄空间结构,规范农业发展空间秩序,推动城乡产业链的延伸对接,打造集约高效生

4、产空间、宜居适度生活空间和山清水秀生态空间。一是完善城一是完善城乡规乡规划体系。划体系。制定全省乡村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规程、区域差异化乡村建设指南,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多规合一”在乡村落实,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村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3落实到具体地块。二是分二是分类类推推进乡进乡村村产业发产业发展。展。重点发展类村庄,功能定位是供给保障,重点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生产利益补偿机制,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城郊类村庄,功能定位是服务城市,重点是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生产生活服务业等产业,

5、打造宜居生态、优质高效、科技创新、富裕农民、传承农耕文明现代都市型农业,争取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特色保护类村庄,功能定位是传承乡土文明,重点是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文化、养老等加快融合,做大做强体验式、观光型农业。搬迁撤并类村庄,重点是加速土地流转促进资源整合集约化水平提高,依据资源情况选择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实现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和吸引返乡农民就业目标。(二)夯(二)夯实乡实乡村村产业产业生生产产能力基能力基础础。 。以落实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巩固和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一是高一是高标标准建立粮食生准建立粮食生产产功能区、重要功能区、重要

6、农产农产品品生生产产保保护护区。区。加快建成 150 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00 万亩油菜生产功能区,打造杂交油菜和脱毒马铃薯制繁种基地。二是建立二是建立“两区两区”精准支持制度。精准支持制度。构建“天空地”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数字化监测体系,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实现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格局。构建粮油生产责任与精准化补贴相挂钩的管理制度,实施“两区”定向购销订单,对功能区内4的生产农户和县乡政府,给予均衡性转移支付支持。三是提三是提升升“两区两区”生生产产能力。能力。全面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统筹耕地占补平衡资金向“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倾斜,力争 2

7、025 年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三)推(三)推进乡进乡村村产业转产业转型升型升级级。 。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经济体系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着力推动农产品供给向绿色优质转型。一是深入推一是深入推进农业结进农业结构构调调整。整。在确保农民口粮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升主要农产品供给水平。优化畜牧、水产布局,推广种养结合、种养循环模式。二二是壮大是壮大乡乡村特色村特色优势产业优势产业。 。实施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工程,建立政府带动、市场引导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机制,建成 3-5 个具有品牌优势和在全国市场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是增加三是增加绿绿色色优质农产优质农产品供品供给给。

8、 。大力推广优质安全、生态环保型农业投入品,全面推行绿色、生态新品种和生产技术,力争建成优质农产品品质规格和全程管控技术体系,支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绿色优质型、功能营养型农业。四是四是实实施施农产农产品品牌品品牌战战略。略。探索建立全省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加快形成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格局。加快构建我省农业品牌培育、发展保护体系,完善品牌营销和监管机制,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推介平台。五是构建五是构建农业对农业对外开放新外开放新5格局。格局。实施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建设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出口优势区。加快培育出口型农业企业,推动农业

9、支持政策向走出去经营主体延伸。(四)建立(四)建立农农村一二三村一二三产业产业融合融合发发展体系。展体系。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整体效益。一是深入推一是深入推进进加工加工业转业转型升型升级级。 。统筹布局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初加工、精深加工发展及副产品综合利用,创建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品牌提升行动,引导企业扩品种、提质量和创品牌。二是加二是加强强农产农产品市品市场场体系建体系建设设。 。坚持公益性原则,面向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靠近田间地头,改造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仓储、冷链、等基础设施条件,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商贸流通、

10、供销、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为农服务。三是三是培育壮大培育壮大农业农业新新产业产业新新业态业态。 。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加快实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农产品电商出村工程,同步发展农村配送、包装、仓储等配套产业。四是推四是推进农进农村村创业创创业创新。新。健全农村双创服务保障机制,实施农村双创带头人培育行动,搭建农民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农民创业创新园,开展创业展示、产业辅导、产业培训、创业大赛等活动。五是培育多元化五是培育多元化产业产业融合融合载载体。体。培育一

11、批6利益联结升级、产业融合深化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一批产业融合先导区和引领区,开展特色农牧场创建。(五)(五)强强化化农业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科技和人才支撑。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战略,构建农业科技体系,强化农业农村发展的人才支撑。一是增一是增强农业强农业自主自主创创新能力。新能力。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联盟、创新中心“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二是二是实实施施现现代种代种业业提升行提升行动动。 。建设制繁种基地和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完善青稞、油菜、藏羊、牦牛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立产

12、学研联合攻关的高原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优良农作物和畜禽水产新品种。三是提高科技成果三是提高科技成果转转化化应应用能力。用能力。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促进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服务组织融合发展,支持农技人员进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开展订单式、保姆式的精准服务。实施农业科技协同推广计划,构建农科教产学研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一体化推广新机制。四是促四是促进农业进农业机械化机械化转转型升型升级级。 。围绕全省重点农作物,积极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配集成配套,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五是推五是推进进信信息化与息化与农业农业深度融合。深度

13、融合。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现益农信息社全省行政村基本全覆盖,大力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7能培训。大规模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六是六是统统筹推筹推进农业进农业各各类类人才人才队队伍建伍建设设。 。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机制,启动实施农村人才“学历提升计划”。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发农业技能人才队伍。(六)全面深化(六)全面深化农农村改革。村改革。强化制度性供给,释放农村改革红利,不断增强农民获得感。一是巩固和完善一是巩固和完善农农村基本村基本经经营营制度。制度。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明确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延长三十年代具体配套措施,健

14、全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体系,基本建立集权属登记、转让交易、政策服务为一体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二是二是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规模模经营经营。 。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广单循环托管、多循环托管、关键环节综合托管和全程托管等农业生产托管形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发展一批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示范社、示范基地、重点龙头企业、国有农垦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三是三是积积极极发发展展农农民股份合作。民股份合作。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探索通过折股量化、资产租赁、联合发展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全面激活农村集体经济,稳妥开展资源变资

15、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自然人农业变法人农业改革。四是促四是促进进小小农户农户与与现现代代农业农业有机有机衔衔接。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服务业,支8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推动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联结机制,建立与带动小农户发展相挂钩的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支持体系。支持国有农垦企业创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集团。五是打造五是打造农业农农业农村村创创新新发发展展试验试验示范平台。示范平台。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推动农村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七)改善(七)改善乡乡村生村生态环态环境。

16、境。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是推一是推进农业绿进农业绿色色发发展。展。开展绿色生产指导计划,全面普及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推进清洁化、减量化绿色生产方式。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和农药减量增效,全面推进农膜、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二是加二是加大大乡乡村生村生态态保保护护与修复力度。与修复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加强土地、水、森林、草原等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健全农业资源环境监测网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统筹推进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继续推进退牧还草、退耕还草、草原防灾减灾和鼠虫草害防治等重大工程。强化渔业资源保护,继续实施青海湖封湖禁渔。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9逐步建立主要农产品生产布局定期监测和动态调整机制,构建水土气生等重要农业资源台帐制度。三是持三是持续续推推进进生生态态富富民。民。建立全面反映经济社会生态价值的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