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485642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4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4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4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4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保教知识与能力保教知识与能力教学课题:婴幼儿发展(2 课时) 知识目标 1、 充分了解婴幼儿发展2、了解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技能目标 能运用婴幼儿发展知识及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职业核心能力)目标通过对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幼儿园保教知识的意义及热爱幼教工作 的热情。重难点:运用婴幼儿发展知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婴幼儿发展(涵义和影响因素婴幼儿发展(涵义和影响因素理解)理解) 1、 涵义涵义: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身体发展包括形态的增 长和功能的成熟,心

2、理的发展指婴幼儿的认知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儿童 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密切相关-年龄越小,其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也 越大) 2、 发展过程:婴幼儿发展的过程指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 生长发育的过程。其生长发育规律是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年龄大了以后则减慢。 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后半年速度变慢,以后速度再逐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后半年速度变慢,以后速度再逐 渐慢下来。渐慢下来。 3、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一) 遗传遗传 (二) 环境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 个体的

3、主观能动性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备注:A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 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 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3、 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B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 定性因素。1、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 学习者。他们对环境的刺激有较强的选择性,并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所具有的能动性。2、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儿童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3、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

4、的过程4、没有儿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得到实现2补充知识: 1、 婴幼儿(03)的概念: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的统称,婴儿指 0-1 岁的儿童,幼儿指 1- 3 岁儿童。 2、 学前儿童的概念:广义的“学前儿童”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06、7 岁)或从受精 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之间(3 6、7)的儿童教学课题教学课题:儿童发展理论(识记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儿童发展理论(识记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了解)了解)知识目标 1、 学习各种心理学理论2、掌握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技能目标 能运用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做材料分析

5、题目。 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职业核心能力)目标通过对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幼儿园保教知识的意义及热爱幼教工作 的热情。重难点:运用相关理论做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一、成熟势力说(成熟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格赛尔 基本观点基本观点: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但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 要动力。他认为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则与外环境有关。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 为或心理形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儿童发展顺序与成熟(内环这个儿童发展顺序与成熟(内环 境)关系较多,而与外环境关系较小,外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成熟境)关

6、系较多,而与外环境关系较小,外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成熟 才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才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因此, 当个体还没有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学习的效果很有限。 启示:启示: 1、 不要认为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2、 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3、 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 ,而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会每一阶段 的乐趣 4、 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二、行为主义的观点 (一) 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华生 环境决定论创始人:美国

7、心理学家华生 主要观点: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已知刺激能预测反应,已知 反应能推断出刺激,这就是“刺激 s-反应 r”理论。这一理论最突出的观点是认为人的发展人的发展 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否认遗传作用,否认儿童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否认儿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否认遗传作用,否认儿童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否认儿 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认为教育和环境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认为教育和环境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二)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强化 通过强化塑儿童行为3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解释行为的

8、习得。 主要观点: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 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 生的概率,负强化是由于几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无论 正负,结果都是增强反应的概率。 (三)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观察学习 创始人:班杜拉 在华生和斯金纳基础上,弥补前者的不足,即忽略行为的社会因素。 主要观点:1、观察学习: 直接的观察学习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 抽象性观察学习观察他人行为 得出规则或原则表现也某种类似的行为 创造性观察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

9、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 2、观察学习的过程:新行为的习得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再现过程 动机过程 3、强化的种类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替代性强 化(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 的行为,并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三、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观点: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主要反映在本我,自我 与超我的发展过程中 1、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婴儿行动是原始本能冲

10、动,为获得某事物可以不顾一切地追求来 满足欲望与需要 2、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本我的冲动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导致人格的第二种水平,即自我, 是人类人格中的理性水平,理性面对现实条件,从而调节、控制或延迟本我欲望 3、 超我:遵循道理原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 超我是人格中的最高部分 儿童努力像他人 一样,接纳别人的价值观与信念,将他人对他们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形成规则 并自觉遵守。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创始人:德国精神分析学家 埃里克森 改进了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 主要观点:根据人一生中出现的心理社会问题 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1、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018 个月 2、 自主对

11、羞怯或疑虑 18 个月-2、3 岁 3、 主动感对内疚感 2、3-6 岁 4、 勤奋对自卑 6-11 岁 5、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1 岁-青少年时期 6、 亲密对孤独 成年早期 7、 创造对停滞 成年中期 8、 完善对失望 成年晚期 三、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 创造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儿童发展既不是先天结构的展开,也不完全取决于环境影响 (一) 发展的影响因素 1、 成熟: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42、 自然经验:主要是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知识 3、 社会经验:在社会交往中获得的经验,主要有语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 4、 平衡化:认识或思维既不是单纯来自客体,也并非单

12、纯来自于主体,而是来自于主体 对客体的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幼儿 36 岁的儿童)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 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 2-7 词的功能开始出现 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作为中介来描述外 部世界 本阶段思维主要有三个特点:(1)以自我为中心, (2)不可逆性,没有守恒概念 (3)相对具体性,依靠表象进行思维,但不能进行运算思维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7-11 标志是守恒概念形成,儿童思维具有可逆性,开始独立 组织各种方法进行逻辑运算思维,但仍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形象的支持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1 岁 思维具有可

13、逆性 补偿性 灵活性 四、文化历史理论 创始人:维果斯基 苏联心理学 主要观点: (一)文化的重要性 (二)语言的角色 (三)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即儿童在有指 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一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 异。最近发展区大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教学课题: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解幼儿身心发展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知识目标 1、 掌握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2、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技能目标 能运用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做材料分 析题目。 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职

14、业核心能力)目标通过对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幼儿园保教知识的意义及热爱幼教工作 的热情。重难点:运用相关理论做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婴幼儿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身体发展是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而心 理的正常发展又会促进身体发展。5一、一、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 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具有连续性,累积性,也是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 定向性与顺序性(身心发展按一定的先后顺序,且顺序不可逆,也不可逾越。感知 能力-运动-言语抽象思维能力。首尾规律,近远规律) (三) 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同,不

15、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 差异性二、二、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 岁) 1、 新生儿期(01 个月)本能动作,幼儿先天就有许多应付外界刺激的本能,无条件反 射 2、 婴儿早期(16 个月)视听觉迅速发展;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主动招人;5-6 月开 始认生,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变化,感知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 人际关系发展上的重大变化 3、 婴儿晚期(612 个月)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手的动作开始形成(五指分工和手眼协调 动作同时发展) ;言语开始萌芽;依恋关系发展 补充: 抓握反射又称达尔文反射,

16、物体触及掌心时,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 巴宾斯基反射:物体轻触新生儿脚掌,他本能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五个小趾形成扇形 巴布金反射: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 (二) 幼儿前期的年龄特征(13 岁) 1、 言语的形成: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2、 思维的萌芽: 见下 3、 自我意识的萌芽:2 岁时,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掌握了代名词我 补充:幼儿前期 13 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 期,儿童学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 思维萌芽:这段时期儿童的认识过程已基本形成,同时也引起原有的低级认识过程的质变; 知觉不再单纯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也开始反映事物的意义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成为“理 解性的知觉”即思维指导下的知觉;记忆的理解性增强了,有意性也出现了;情绪情感逐 渐深刻,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