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讲解 - 中小学及单位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5485263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讲解 - 中小学及单位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讲解 - 中小学及单位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讲解 - 中小学及单位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讲解 - 中小学及单位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讲解 - 中小学及单位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讲解 - 中小学及单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讲解 - 中小学及单位(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要内容,一、制表目的,为全面掌握全国教育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及时了解预算执行进度,监测和评价各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为国家和地方编制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教育财政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此项统计调查。,第一部分: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二、调查内容,第一部分: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三、统计范围,教育部门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事业单位;其他部门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单位(部门);独立师资并按学校体制管理的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各级党委举办的党校,各级政府举办的社会主义

2、学院、行政学院(不含行业、部门办的党校和行政学院);财政部举办的国家会计学院。,第一部分: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和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学、成人小学等。,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经政府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等。,三、统计范围,第一部分: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科研机构用于国家计划内研究生培养的 财政资金。,列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6类07款03项“科学技术普及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财政支出。,三、统计范围,第一部分: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列支政府收支

3、分类科目205类08款03项“进修及培训培训支出”的财政支出。,上述项目以外的列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5类“教育支出”科目的财政支出,三、统计范围,第一部分: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四、主要指标,教育事业费、教育费附加、基本建设经费、科研经费、其他经费、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彩票公益金、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捐赠收入、投资收益、企业拨款、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等。,第一部分: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事业性经费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事业性经费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4、、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五部分。,四、主要指标,第一部分: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五、报告期及报送时间,年 报,第一部分: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月 报,报告时间由教育部另行通知,五、报告期及报送时间,第一部分: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六、报送程序,1、年报、月报工作由教育部统一布置。,第一部分: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3、月报以县(市、区、旗)级为单位统计,通过网络直报的方式,报送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在报告期内收到的本级财政部门公共财政预算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情况。县(市、区、旗)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地(市、州、盟)级教育行政部

5、门;地(市、州、盟)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教育部。,六、报送程序,第一部分: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七、补充说明,本套报表中央所属教育行政单位、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单位按照属地统计的原则进行填报。,高等学校附设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单位代码按相对应的学校类别代码单独填列。,对于由省级、市级、县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其地区代码统一填写省、市、县本级代码。,第一部分: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教育行政单位用于非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应根据经费的具体用途按学校(单位)类别分别填报,不应在教育行政单位收支中填列。,教

6、育事业单位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事业费支出,按照经费使用的具体“学校类别”分别填报,不应在教育事业单位收支中填列。,七、补充说明,第一部分: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在教育、财政部门核对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5类“教育支出”决算数时,对核对差异需进行分析填列:对用于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单位的支出,应按学校(单位)类别分别填报;对未用于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单位的支出,应以资金具体用途为单位名称,逐项填报941类别单位。,七、补充说明,第一部分: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主要内容,报表目录,中小学校(单位)基本情况表,单位代码: 表 号:教财基2-1表 单位名称: 制表机关:教育部 地区代码: 批准机关:国

7、家统计局 地区名称: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 78号 隶属关系: 有效期至:2015年7月31日 学校类别:,中小学校(单位)基本情况表,中小学校(单位)基本情况表,返回目录,返回解释,中小学校(单位)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单位代码: 表 号:教财基2-2表 单位名称: 制表机关:教育部 地区代码: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地区名称: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 78号 隶属关系: 有效期至:2015年7月31日、 学校类别:,中小学校(单位)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返回目录,返回解释,中小学校(单位)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情况表,单位代码: 表 号:教财基2-2附表 单位名称: 制表机关:教育部 地区代

8、码: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地区名称: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 78号 隶属关系: 有效期至:2015年7月31日、 学校类别:,返回目录,返回解释,中小学校(单位)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单位代码: 表 号:教财基2-3表 单位名称: 制表机关:教育部 地区代码: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地区名称: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 78号 隶属关系: 有效期至:2015年7月31日、 学校类别:,中小学校(单位)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中小学校(单位)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中小学校(单位)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中小学校(单位)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返回目录,返回解释,中小学校(单位)非同级财政补助支出情况表,单

9、位代码: 表 号:教财基2-3附表 单位名称: 制表机关:教育部 地区代码: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地区名称: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 78号 隶属关系: 有效期至:2015年7月31日 学校类别:,中小学校(单位)非同级财政补助支出情况表,中小学校(单位)非同级财政补助支出情况表,中小学校(单位)非同级财政补助支出情况表,中小学校(单位)非同级财政补助支出情况表,返回目录,返回解释,中小学校(单位)年末债务情况表,单位代码: 表 号:教财基2-4表 单位名称: 制表机关:教育部 地区代码: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地区名称: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 78号 隶属关系: 有效期至:2015年

10、7月31日 学校类别:,返回目录,返回解释,县(市、区、旗)基本情况表,单位代码: 表 号:教财基3表 单位名称: 制表机关:教育部 地区代码: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地区名称: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 78号 隶属关系: 有效期至:2015年7月31日 学校类别:,返回目录,返回解释,地( 市、州、盟 )基本情况表,单位代码: 表 号:教财基4表 单位名称: 制表机关:教育部 地区代码: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地区名称: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 78号 隶属关系: 有效期至:2015年7月31日 学校类别:,返回目录,返回解释,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情况表,单位代码: 表 号:教财基5

11、表 单位名称: 制表机关:教育部 地区代码: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地区名称: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 78号 隶属关系: 有效期至:2015年7月31日 学校类别:,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情况表,返回目录,返回解释,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其他属于教育性支出情况表,单位代码: 表 号:教财基补表 单位名称: 制表机关:教育部 地区代码: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地区名称: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 78号 隶属关系: 有效期至:2015年7月31日 学校类别:,返回目录,返回解释,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月报表,返回目录,第三部分,返回解释,主要内容,中小学(单位)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基层表(基2表),教财

12、基2表的填报范围:高等学校以外的经政府部门批准的教育部门办、其他部门办、企业办及民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事业单位,教育行政部门,党校,社会主义学院,行政学院,国家会计学院以及列支第205类“教育支出”科目的其他财政支出。,第三部分:统计报表的指标解释,中小学(单位)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基层表(基2表),上述各级各类学校凡涉及多类学校合在一起的,如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和九年制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经费收支等可采取手工拆分和软件拆分两种方式填报;但凡涉及到幼儿园(学前班)的拆分只能采取手工拆分方式。,第三部分:统计报表的指标解释,中小学(单位)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基层表(基2表),手工拆分:填报

13、单位按实际情况拆分,分别填入相应学校类别的报表中,其机构数按就高不就低只填报一个。,软件拆分:由统计软件按学生数的一定比例自动拆分。具体比例为:高中:初中=1.2:1,初中:小学=1.1:1。,第三部分:统计报表的指标解释,机构数:指经教育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准的高等学校机构个数。对高校分校、各大专班以及高校附设的学院都不计算校数,机构数填“0”。,机构数: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批准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学校(单位)的个数;对正在筹建的各级各类学校(单位)、非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教学部、各级各类学校的附设班、附设的教学点(巡回点、延伸点等)等机构数填“0”。(基2-1表),第三部分:

14、统计报表的指标解释,一、基本情况表 (基1-1表、基2-1表),基1-1表样张,基2-1表样张,基1-1表样张,基2-1表样张,基1-1表样张,基2-1表样张,基2-1表样张,基1-1表样张,基2-1表样张,在职教职工:指在学校工作并由学校支付工资的在编教职工人数,包括教学人员、科研人员、行政人员、后勤人员。,年初在职教职工:指学校统计年度1月1日在职教职工,年末在职教职工:指学校统计年度12月31日在职教职工,第三部分:统计报表的指标解释,一、基本情况表 (基1-1表、基2-1表),基1-1表样张,基2-1表样张,教学人员:指学校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以及从事教学辅助工作、为教学服务的人员。,科研人员:指学校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成立,有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的科研所(室)的工作人员。,行政人员:指学校从事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政治工作的人员。,后勤人员:指学校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活动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工作人员。,第三部分:统计报表的指标解释,一、基本情况表 (基1-1表、基2-1表),基1-1表样张,基2-1表样张,专任教师:指学校(单位)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在职教职工:指在学校(单位)工作并由学校(单位)支付工资的在编教职工人数,包括专任教师、科研人员、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 (中小学校、单位),第三部分:统计报表的指标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