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_词内容情感的把握公开课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484441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8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_词内容情感的把握公开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古诗_词内容情感的把握公开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古诗_词内容情感的把握公开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古诗_词内容情感的把握公开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古诗_词内容情感的把握公开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_词内容情感的把握公开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_词内容情感的把握公开课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内容情感的把握,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分)(2)第三旬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2分),(2006年温州卷),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从军行 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15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

2、的环境特点?(2分) 16“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2分),(2007年温州卷),裂 折 16表现了从军将士一往元前的精神。,送友人 薛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释】杳:远得看不见踪影。14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 的景象(2分) 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2008年温州卷),除夜作 (唐)高 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15、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2分) 16、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

3、己的话回答。(3分),(2009年温州卷),15、凄清(孤寂、凄凉、清冷) 16、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新凉 徐玑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注释】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田畴:田地,田野。 15、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 的景象。(2分) 16、“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2010年温州卷),田里的水稻,正在茂盛地生长,早晨的阳光照退了烟雾。爱好新凉的黄莺,在青山的远影里,啼唱着清丽小曲。 浅析这首诗记下了炎热之后初凉的晨雾

4、景象。首句用“稻叶齐”,点明季节时间是在正夏之季,二句用“日光穿树”点出白天,“晓烟低”更为具体,说明时间是上午日出雾即将消去的时间。三四两句联系诗题,把黄莺“影里啼”的原因写出,同人一样“也爱新凉好”,既有察已知人的手法,也把黄莺人格化了。诗虽无抒怀,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一呤即出。,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5补充点评。(2分)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16完成随感。(2分)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5、 。,(2011年温州卷),15(补充点评)考查学生赏析重要字词的能力。 试题为: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答案如:依依不舍或难分难舍等。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第16小题(2分)(完成随感)考查理解词作中的作者思想感情。 试题为: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 答案如:作者喜爱湖上亭的一草一木,热爱大

6、自然,热爱生活等。 (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1)明情感内容:理解古诗内容(包括描述具体情境或概括情景特点),把握诗人情感。 (2)赏修辞语言:能对古诗语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或句子)从修辞角度作一点赏析。 (3)析表现手法:能对古诗中显著的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作一点分析。,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感情?,方法一:

7、借助诗词题目把握内容情感。,(喜爱山林的情感和以山中迷人的美景挽留客人的热情。),丰乐亭游春(其一) 宋 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解】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之情。),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中的斜体字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西湖美景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方法二:借助关键词语

8、把握内容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西湖美景的赞美与喜爱。),春 兴 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描写了十余种种意象,渲染了寂寞冷清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的异乡人的 之情。,方法三:借助诗歌意象把握内容情感。,悲伤思乡,浣溪沙 宋 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解】欧阳修早年被贬为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

9、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即“绿腰”,为唐代琵琶曲名。,方法四:借助注释或背景把握内容情感。,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你从中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表达了作者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诉衷情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解】觅:寻求。梁州:古陕西地,此指汉中前线。关河:此指大散 关、渭河一带。何处:不知何处。无踪迹可寻之意。“胡未灭”三句:胡未 灭:用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语意。鬓先秋:鬓发先白。 “此生”三句

10、:天山:这里代指西北边境前线。沧州:水边陆地,常指隐士 居住之地。这里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前两句写了词人当年的勃勃英姿,后两句谢了希望的破灭,通过 对比极力表现词人的自责之情。 B、词的结尾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谁料”二字感叹自己被迫退隐,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不满的情绪。,A,方法一:借助诗词题目把握内容情感。 方法二:借助关键词语把握内容情感。 方法三:借助诗歌意象把握内容情感。 方法四: 借助注释或背景把握内容情感。,方法小结:,临阵磨枪一:,村 居 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

11、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榆钱落尽”表明时已清秋,尽管残存几朵木槿花,但盛时已过,不免 有美人迟暮之叹,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B、诗的前两句写了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更加凸显了整首诗宁静的基调。 C、此诗通过细致的描摹,以新巧亮丽的语言勾勒出别致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忘情田园的悠闲心境。 D、此诗描绘了一幅农村的风景画,充分体现了诗人所说的“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的特点。,C,卖花声 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 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释:张可久元代散曲作家。庆元(今浙江宁波

12、)人。多年任下级官吏,一生坎坷不得志。 美人句:楚汉相争,汉胜楚败。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被汉军围困。夜里,他在帐中悲歌痛饮,与美人虞姬诀别,然后乘夜突出重围。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又被汉军追及,于是自刎而死。这里说美人自刎乌江,是这个典故的活用。战火句:指三国时的赤壁之战。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境。公元208年,吴蜀联军在这里击败曹操百万大军。将军句:东汉班超因久在边塞镇守,年老思归,所以给皇帝写了一封奏章,上面有两句是:“臣不敢望到酒泉郡(在今甘肃),但愿生入玉门关”。见后汉书班超传。秦汉:泛指前代。涂炭:比喻受灾受难。涂,泥涂;炭,炭火。 曲中“读书人一声长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13、情?,(一个“叹”字既包含了作者对造成生灵涂炭的战争的痛恨, 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临阵磨枪二:,临阵磨枪三:,渡 汉 江 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 途经汉江时所作。“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诗人因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的复杂心情。),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联系你读过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说说“鬓虽残,心未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人虽老,为国收复失土的雄心还在。),临阵磨枪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