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介绍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5483100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介绍(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介绍,宁波市疾控中心 慢病所 2010.6.11,2,背 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2009年10月):十大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包含“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我省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2009年10月22日):也将高血压防治列为重点疾病社区管理。,3,目 的,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进一步规范和指导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 提高全省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鉴于

2、各地工作基础和进度的不平衡,本规范制定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管理等级评定标准,促进各地结合当地开展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的实际,按照不同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一般的社区可参照基本管理级(第1级)标准实施管理;已有一定工作基础的社区可参照标准管理级(第2级)要求实施管理,并努力达到高等级标准;各地积极培育一批实施综合管理级(第3级)的社区示范样板,4,工作目标,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现阶段(35年)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以城乡社区(街道、乡镇)为单位,35岁以上常住人群管理率达到60%,高血压患者检出率达8%以上。 检出的高血压患者管理率达到90%以上,规范管理率达到60%以上,血压知晓率达到70%以

3、上,服药率达到60%以上,血压控制率达到30%以上。 常住人群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95%以上。 脑卒中、冠心病发生、死亡率逐年下降。,5,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机构的职责,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专业指导、社区实施、群众参与”原则,组建完善的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管理网络和工作网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组织和部门协调 专业防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心脑血管病防治机构):专业培训、技术指导和信息管理 综合性医院:技术支持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体实施,6,人群分类管理,实行全人群分类管理 高血压患者:既往确诊和新确诊的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高危人群:正常高值血压同时伴有一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 一般人

4、群:正常高值血压不伴有任何危险因素者、正常血压者,7,不同人群识别和要检出途径,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体检 机会性筛查(日常诊疗、社区血压测量站点、家庭访视) 重点人群筛查(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社区登记高危人群的随访监测) 其他途径(社区诊断、各类慢性病调查等),8,不同人群检出工作要求,高血压患者检出率8% 建立35岁及以上门诊首诊病人常规测血压工作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全科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全科门诊医务人员对门诊首次就诊的35岁及以上病人进行血压测量,要求社区35岁及以上首诊病人测压率95%,9,一般人群管理要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体健康教育,倡导良好的生活方

5、式,减少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 利用社区橱窗、板报等专栏宣传,每季更新不少于1次 举办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或咨询服务,每季不少于1次 发放高血压健康教育资料,每户家庭不少于1份 结合社区门诊、家庭访视等机会进行口头宣传教育,10,一般人群管理要求,规范开展一般人群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动态掌握一般人群健康信息 至少每两年更新1次健康档案信息,重点包括基本信息、主要慢性病患病与治疗、慢性病危险因素(如膳食、运动、吸烟、饮酒等)、近期健康体检结果(如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 为一般人群至少每两年测量1次血压,11,高危人群管理要求,对检出的高血压高危人群应进行登记与管理 对各种途径检出的高危

6、人群进行登记造册 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高危人群电子档案信息库,进行定期(每半年1次)随访和管理,动态掌握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变化情况,给予健康干预与指导,12,高危人群管理要求,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干预与指导 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至少每年进行1次个体化的生活方式指导,开具“高血压健康教育处方” 高血压高危人群应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 要求高血压高危人群健康干预与指导率60%,13,患者分级随访管理,管理对象:社区所有建档的新发和既往高血压患者以常住人口为重点,不包括死亡、迁出病例 管理内容:了解患者自觉症状,监测病情控制情况;定期监测血压、体重、腰围、血糖、血脂等;健康教育、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指导;患

7、者自我管理技能指导等。 管理要求:根据患者高血压分级和预后危险因素确定危险分层和管理级别(一、二、三级),实行分级管理。,14,患者一级管理,管理对象:1级高血压且无其它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 管理频度:至少3个月随访1次 管理内容:监测病情控制情况(包括自觉症状、指标检测等),以健康教育和非药物干预为主,如36个月无效再进行药物治疗。,15,患者二级管理,管理对象:1级高血压伴有1-2个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2级高血压伴有0-2个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 管理频度:至少2个月随访1次 管理内容:监测病情控制情况(包括自觉症状、指标检测等),以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为重点,有针对性进行行为干预技能指导和

8、规范用药指导,16,患者三级管理,管理对象:除纳入一、二级管理以外的高血压患者 管理频度:至少1个月随访1次 管理内容:监测病情控制情况(包括自觉症状、指标检测等),重点是加强规律降压治疗,注意药物疗效和副作用,提出靶器官损害的预警与评价;有针对性健康教育 和行为干预技能指导,使血压降至目标水平,17,患者分级管理要求,对初次纳入管理的新发或既往确诊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分级(目前血压水平)和预后的危险分层确定管理级别 患者管理级别原则上每年调整1次,如无特殊情况,不建议根据随访血压变化频繁调整管理级别 如随访管理中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出现心、脑、肾等高血压相关疾病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管理

9、级别,按新的管理级别进行管理 社区如遇危险分层困难的高血压患者,应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协助确定管理级别,18,患者分级管理要求,规范填写患者随访记录,要求内容准确、完整,提倡有条件的地区进行高血压随访档案信息化管理 及时掌握死亡、迁出等失访管理患者信息,记录失访时间和原因,分类存放档案 要求高血压患者管理率90%,规范管理率60%,19,专业培训对象,各级专业防治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心脑血管病防治机构、健康教育机构等)从事慢性病防治业务人员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项目职责的其他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慢性病防治全科/责

10、任/联村医生、全科/责任护士和防保人员,以及社区高血压防治信息管理员、质量控制员和健康/疾病管理责任师 相关医疗机构业务人员,包括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从事高血压诊治的专科医生等,20,专业培训内容,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 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 人群分类管理工作要求 人群高血压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知识技能 高血压诊断与治疗技术 高血压危险因素、急性事件发病与死亡监测 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信息统计与上报 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考核与评估要求 高血压社区管理等级评定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知识等,21,专业培训工作要求,各级专业防治机构应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 培训频次:省、市级每年组织培训不少

11、于1次县级每年组织培训不少于2次 培训师资:由高血压预防控制、临床诊治和监测专业人员组成 培训课时数:不少于18课时,每课时40分钟 培训教材:采用全省统一的标准培训教材 培训效果评估:考试采用统一的试卷,以闭卷形式进行 培训覆盖度:省、市级对下级人员培训率达100%县级对社区人员培训率90%,社区培训覆盖率达100%,22,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考核标准,23,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考核标准,24,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考核标准,25,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考核标准,26,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考核标准,27,考核评估要求,各级专业防治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心

12、脑血管病防治机构应协作配合,通过信息网络、现场表册检查和抽样问卷调查,对辖区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进行现场督导评估 省、市级对下级督导考核每年不少于1次,督导考核率达100% 县级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督导考核每半年不少于1次,督导考核率达100% 及时逐级上报及反馈督导评估报告县级每年1月和7月底上报至市级,市级每年1月底上报至省级,28,考核评估要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应进行内部考核及综合评估,按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等级评定标准要求,每3个月进行自评1次 按年度统计相关信息,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填写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统计报表,并撰写综合分析报告,于每年1月底前上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9,高血压社区等级管理GCHM,根据管理人群的数量及标准化程度可分为数个等级,30,人群管理,31,岗位设置,32,健康档案,33,随访管理,34,健康教育管理,35,非药物和药物干预管理,36,双向转诊,37,监测管理,38,流程管理,39,效果管理,40,其它内容,人群健康教育 高血压非药物干预 高血压诊断与分级 高血压药物治疗与转诊管理 人口、高血压危险因素与管理控制监测 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病和死亡监测 工作信息统计与上报,41,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