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中图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477815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中图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中图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中图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中图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中图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中图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中图版必修3(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自身发展规律。2.掌握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阅读教材P16P19“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填写下列知识。,1.采集和狩猎阶段,动植物,2.农业社会阶段,3.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地理位置,海运,4.后工业化阶段,量,环境质,清新,【图表解读】 1.读教材“图1-2-2人类早期的采

2、集和狩猎”,据图分析人类早期的生活状况及原因。,提示 本图片展示了人类早期的生活状况以采集和狩猎为主,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图片显示,利于人们从事狩猎和采集的地区有两个特点:森林与草原的交界处,植物资源多样,且便于人们活动和居住;山麓地带,地势比较平坦且有丰富的水源。,2.读教材“图1-2-3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据图分析:,(1)在图中读出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2)分析这些地区的地形、气候和水源条件等农业发展的自然基础。 提示 (1)主要起源于中低纬度河流的沿岸平原地区。 (2)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光热充足,水源充足。,3.读教材“图1-2-8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据图分

3、析:,(1)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的主要工业类型、工业中心和部门。 (2)分析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的区位条件。 提示 (1)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是日本的传统工业区,主要包括京滨、名古屋、阪神、北九州等工业中心,工业部门多是传统的汽车、钢铁、机械、造船、石油化工等。 (2)一方面,日本人稠地狭,矿产资源极其匮乏,要想发展工业就必须大量进口矿石原料;另一方面,本国国内市场有限,工业制成品必须大量出口。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尤其太平洋一侧的优越地理位置,再加上日本发达的海洋运输业,使得它与世界各国进行海上贸易往来十分便利。这些工业城市在太平洋沿岸形成了工业地带。,4.读教材“图1-

4、2-9世界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区”,据图分析:,(1)世界主要有哪些高新技术产业区? (2)图中高新技术产业区分布的位置、环境条件如何? 提示 (1)主要包括美国硅谷、加拿大北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中国中关村科技园区、俄罗斯新西伯利亚高新技术产业区、印度班加罗尔高科技区、德国慕尼黑高新技术产业区、英国苏格兰高新技术产业区等。 (2)它们共同的区位特征是远离污染重的老工业区,具有优美的环境,多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靠近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相通。,教材梳理2 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阅读教材P20P21“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填写下列知识。,1.不同历史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障碍,大陆内部,通道,沿海地带,超过,海洋资源,领,2.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低,稀少,海运和港口,消费结构,旅游业,归属权,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据此完成13题。,预习效果自测,1.人类文明的演进顺序是( ),A.采集和狩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 B.采集和狩猎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 C.采集和狩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前工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农业社会阶段采集和狩猎阶段,2.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是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因为这里具有( ),平坦的地形 肥沃

6、的土壤 便利的河水灌溉 适宜的气温 充足的日照 较多的农业人口 较大的城市市场需求 A. B. C. D.,3.下列发展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集和狩猎阶段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对人类生活影响不大 B.农业社会阶段能源、矿产资源和交通状况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 C.工业社会阶段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 D.后工业化阶段原料、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解析 第1题,人类文明的演进是由采集和狩猎阶段,到农业社会阶段,再到工业社会阶段,最后到后工业化阶段。第2题,人类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大多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其

7、形成主要与这些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关。第3题,采集和狩猎阶段,地理环境制约人类活动;农业社会阶段,自然地理要素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工业社会阶段,能源、矿产、交通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答案 1.A 2.A 3.D,4.有关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没有阶段性 B.在航海技术落后的时期,人们重视海洋环境的利用 C.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洋成为人们交往的通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内陆 D.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为扩展,但深海锰矿还没有开始采掘,解析 海洋作为覆盖地球的主要部分,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在

8、航海技术落后的时期,大洋阻碍了人们的交流,不被人们所重视。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大洋成为人们交流的通道,人口和城市开始向沿海集中,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超过深居内陆的原有经济中心地区。随着技术的进步,美、日、英、德等国已经开始采掘海底锰矿。 答案 C,5.下列关于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工业化开始以前,海洋中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比大陆低 B.工业化开始后日本、英国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发展旅游业 C.哪个国家先发现和占领新生的岛礁,便拥有对该岛礁的领属权 D.夏威夷群岛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解析 工业化开始后日本、英国充分利用港口,大力发展工业。 答

9、案 B,6.下图为“我国某大河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该区域为_三角洲。 (2)A城市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年轻城市,被称为“不断生长的资源型城市”。“不断生长”是指_; “资源型”主要指A城市所在地区资源丰富,主要资源和能源有_、_、_、_等。影响该类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矿产资源的_、_和_。 (3)试说明该河入海河道从北摆向东南的自然原因。,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社会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此时影响条件主要是矿产资源的分布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 答案 (1)黄河 (2)黄河挟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沉积,每年都有新造土地 石油 天然气 地下盐

10、矿 地热能、风能、太阳能(任选一个) 数量 质量 组合状况 (3)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右岸受侵蚀,探究点一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案例探究】,材料一 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材料二 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示意图。,结合材料探究: (1)人类经济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说出图中字母A、B、C表示的资源类型名称。 (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能源消费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农业社会时期,哪种能源在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工业社会前期,哪种能源逐渐成为最主要的能源?20世纪60年代后哪种能源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 (3)农业社会阶段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工业文明

11、时期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4)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对人类社会影响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什么?,提示 (1)采集和狩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A:土地资源;B:生物资源;C:矿产资源。 (2)薪柴;煤炭;石油。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的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具有优越地理位置和发达海运的地区。 (4)新技术产业大都要求四季温差小,温度、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优越的环境还可以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从而形成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反思归纳】 1.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变化,(1)不同社会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

12、地理环境因素不同 各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对地理环境的要素需求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开展和布局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减小,表现如下: 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 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 灌溉技术、温室等的发展,使干旱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运输条件改进、生产率提高,使资源短缺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促进。,2.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即时巩固】 (2017天津高二检测)下图为“陆地环境与人

13、类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1)阶段时期( ) A.平坦的地形,适宜的气候是发展的主要自然基础 B.便利的水源是发展的重要基础,大河流域的冲积平原成为发展的首选 C.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力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会形成重要的产业区 D.自然环境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已经很小了,(2)阶段中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森林破坏 水土流失 酸雨危害 全球变暖 A. B. C. D.,解析 第(1)题,读图,阶段时期,高楼林立,大气污染严重,说明是以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不再以农业为主,工业占主要地位。自然环境对产业布局仍有重要影响。第(2)题,阶段中人类活动以农业生产为主,引起的环

14、境问题主要是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工业活动少,酸雨危害、全球变暖问题不明显。 答案 (1)C (2)A,探究点二 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案例探究】,材料一 冰封的北极是一块白雪皑皑的荒蛮之地,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现在北冰洋原油储量可能高达1 600亿桶,可供全球共同使用5年;天然气更占全球未探明储量的近1/3。北冰洋沿岸的五个国家俄罗斯、挪威、美国、丹麦和加拿大相互展开激烈的争夺,2012年俄罗斯科考队率先将一面国旗插在海底山脉罗蒙诺索夫海岭,宣称对这片120万平方千米的海底区域拥有主权。,材料二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为中国领土。钓鱼岛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端,东海大陆架边

15、岛台湾岛东北约120海里处,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钓鱼岛列岛西、东分别距中国大陆和日本冲绳群岛各约200海里,附近水深100150米,与日本冲绳群岛之间有一条2 000余米深的海沟,岛周围一带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近年来,日本对我国钓鱼岛不断做出“疯狂”之举,从而使两国的关系极为紧张。,结合材料探究: (1)俄罗斯等国家为何激烈地争夺北极地区? (2)现代社会,海洋对人类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日本企图强占钓鱼岛的意图是什么? (4)为什么许多海岛既无淡水又长期无人居住,其归属问题却引发许多国家间的纷争?,提示 (1)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层逐渐融化,拥有丰富自

16、然资源和重要战略位置的北极引发各国对北极资源的争夺。 (2)现代社会海洋对人类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海上交通便利且廉价;海底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底资源可以成为日益减少的陆地矿产资源的最重要补充。,(3)日本陆地面积狭小,资源贫乏;通过争夺岛屿以扩大海洋领土已成为日本的国家战略。争得钓鱼岛的主权,不仅可以扩大日本的领海范围,还将和中国划分东海大陆架大约2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并进而夺取东海丰富油气资源的一半。从军事角度讲,控制钓鱼岛,可以使日本的防御纵深向西扩展150300千米。 (4)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座小岛将使岛屿所属国沿各个方向拥有200海里的资源管辖权限,谁先占领新生的岛礁,便能控制岛礁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广大海域。,【反思归纳】 1.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