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5473886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PPT 页数:176 大小: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1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 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 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 ) 6、评价主要人物 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 (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 1、作者:李汉荣 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 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3、重点问题: (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

2、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

3、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4)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理解: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方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答:“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我脚下

4、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答: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3)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理解: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已”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

5、物我相融的境界。,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答: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答: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然短暂,却有深意。因为“落红不是

6、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于是便引出了“捧起一块石头”这一层,因为石头就是由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在普通的石头身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1)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理解: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短,却有

7、深意。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6)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理解:在这段话中,作者把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当作自

8、己的朋友,跟他们热切地打招呼。这些朋友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作者应和。从中我体会到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们的深情厚谊。,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1.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本文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

9、同时,作者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3作者在山中拜访: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这山林中的一切朋友。 4.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1 词语 (1)清凉的山泉 汩汩的溪流 飞流的瀑布 陡峭的悬崖 悠悠的白云 淘气的云雀 挺拔的身躯 (2)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3)近义词

10、 幽径僻径 唱和应和 吟诵吟咏 津津乐道侃侃而谈 陡峭峻峭 (4) 反义词 流淌凝固 清凉炎热 精致粗糙,4 背诵全文,2 山雨 作者:赵丽宏 1 词语 (1)湿润的山风 轻盈的云雾 神奇地飘然而起 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 轻捷柔软的手指 优雅的小曲 幻想的色彩 水淋淋的嫩绿 清新的绿色 清脆的音响 (2)优雅:优美雅致 清脆:清楚悦耳,2 句子 (1)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理解:这句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句中“流动”一词写出了山林的“绿”在雨中所独有的特点:这种“绿”是一种水淋淋的,富有动感、极具生命力的色彩,表现了山雨带给山林的

11、色彩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理解:这是描写雨至山林时的音响特点,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动态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山雨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3)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理解:这句话着笔于声音,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远而近、由轻及重的动态过程,与文章开头相对应,写出山雨来时的特点,即“来得突然”“悄悄地来”。

12、作者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突出了雨来时一种逐渐清晰、飘飘渺渺的音韵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情感,并给人以无限遐想。 3 课文: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表现了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4 背诵全文,草虫的村落 1、作者:郭枫 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3、重点问题 (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

13、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2)填空: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 ) ;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 ) ;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 ) ;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4、中心思想: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5、写作方法: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 ,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3

14、 草虫的村落 1 词语 (1)村落 静谧 游历 草茎 游侠 坚硬 傲然 寒暄 熙熙攘攘 意味深长 欢跃 花色斑斓 俏丽 驻足痴望 蜥蜴 庞然大物 攀谈 投机 亲戚 野灌丛 全神贯注 音韵 僻静 勤勉 行色匆匆 悠悠忽忽 红鸠鸟 (2) 静谧:安宁而平静。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花色斑斓:色彩艳丽,灿烂夺目。 驻足痴望: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 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 悠悠忽忽:形容神态恍惚。 (3)近义词 阻挠阻碍 周密周到 要挟威胁 藐视轻视 真挚真诚 端详打量 强悍强壮 心潮腾涌心潮澎湃 寝不安席寝食不安 (4)反义词 藐视重视 阻挠促进

15、 艰苦舒适 强悍瘦弱 热烈冷漠 响亮低沉 复苏沉睡 自豪自卑,2 句子 (1)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理解:一个“又”和一个“躺”点出了作者与田野不寻常的关系;“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更是心境的宁静。作者摆脱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理解:“灵泉”,形容泉水非同一般,具有灵性。从这段话以及末尾的感叹号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

16、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理解:这句话说明作者对奇异游历的痴迷,以及心灵沉浸在奇异游历中的欢快和得意。,(4)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理解: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作者把甲虫振动翅膀的声音比作(优美的音韵),并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读了这段课文,我觉得这是一群(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富有灵性)的甲虫。 作者描写甲虫们演奏的环境,是为了烘托甲虫们对生活的热爱。 3 背诵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