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20069261435135873[1]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5460044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PPT 页数:277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20069261435135873[1]_第1页
第1页 / 共277页
人格心理学20069261435135873[1]_第2页
第2页 / 共277页
人格心理学20069261435135873[1]_第3页
第3页 / 共277页
人格心理学20069261435135873[1]_第4页
第4页 / 共277页
人格心理学20069261435135873[1]_第5页
第5页 / 共2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2006926143513587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20069261435135873[1](2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 格 心 理 学,教 学 课 件 主讲人:赵宗孝,第一讲 人格心理学的对象,一、什么是人格?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人格这个词 但是,直至今天,学术界对人格这个概念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必要去了解有关人格概念的发展演化之过程。,人格的词源分析,我国古代汉语:没有“人格”这个词,但是有“人性”、“人品”、“品格”等词 最早讲到“人性”的孔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中文中“人格” 术语是现代从日文中引入 日文中“人格” 来自对英文“personality” 的意译.,人格的词源分析,人格“personality”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本意“面

2、具”、“脸谱”。 据说在公元前一百多年前,古罗马的一名戏剧演员为了遮掩他那不幸的斜眼开始采用面具,然后就出现了这个词。 从那时起,人格这个词就开始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含义。,人格的基本涵义,面具是随人物角色不同而变换,表现角色的特点和人物性格。 心理学用面具转意为人格 人格包含两层意思:1 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的各种言行,为人格的“外壳”;2 个人蕴藏于内的人格特点,即“面具”背后掩盖着的自我,即人格的“内在品质”。,人格的心理学定义,近现代西方学者提出了人格的许多不同的心理学定义,归纳起来可分五种 第一、罗列式定义。 第二、整合式定义。强调整体性。 第三、层次性定义。强调结构性。 第四、适应性

3、定义。受进化论影响。 第五、区别性的定义。强调独特性。,人格定义举例,欺骗的假装或模仿 外表的吸引力 社会刺激价值 个人在所有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 个人谈话、记忆、思维或喜爱的方式 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独特的适应方式(Allport,1937),对个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的预测(Cattell,1950) 某科学家一次能给出的关于个人行为细节的最适当的理论解释(McClelland,1951) 对个体环境(包括其自身)的实际方面或感知方面的体验、分辨或操纵的相对持久的倾向系统(Bronfenbrenner,1951) 一个人特质的独特模式(Guilford,1959

4、) 一个由各个部分或 元素(子系统)组成的有机的整体(系统),因其内部活动以某种方式进行而从环境中分离开来(Sanford,1963),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和体格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组织,它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性(Eysenck,1970) 能加以测量的个体差异的所有相对持久的维度的总和(Byrne,1974) 代表个人或人们的一般特征,说明对情境的反应何以是持久的模式(Pervin,1980) 个人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它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Mischel,1986) 人格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伯格),一个人区别于别一个人并

5、保持恒定的具有特征性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模式(Phares,1991) 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珀文)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黄希庭,2002),二、人格的特征,1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调控2 、人格的稳定性(1)人格的跨时间持续性(2)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下一页,3、人格的独特性 不同的遗传、生活与教育环境形成独特的心理特点 4、人

6、格的社会性 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的过程。,“研发”型“二段八步” 教 学 策 略 简 介,一、“研发”型 “研”:指研究型学习 “发”:内指一种发现、发展、一发而不可收的状态外指从发表意见直到 发表文章,二、 “二段八步” 二段:研、发 八步: (研)搜、读、思、写(个人、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发)讲、评、结、发(小组讲、全班评、教师结、个人建构知识),三、“提问、搞笑、打擂” 提问:促使研究和讨论深入 搞笑:促使气氛愉快、和谐 打擂:促使你更积极更卓越 总之,更真诚更尖锐更狂放,四、成绩评定 (一)个人评定 (二)全班评定

7、(三)累计扣、加,教学进度安排表,第二讲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一、人格心理学概念 人格心理学是以心理学范型研究人格的学科 人格心理学是以心理学观点研究人格的结构、动力、发展和适应的事实与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二、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937年著名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发表其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但人类对人格的探讨早在2000多年前在中国和古希腊就已开始。,(一)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1.人性论,2.习性论 习性论探讨人的生性(即自然本性或先天因素)与习性(即社会本性或后天因素)关系的理论。 儒家认为人格是先天本性和后天环境教育相互影响造成的。如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

8、” 道家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纯朴完美的,后天的教化反而使人性变得恶俗。 道家把人性等同于动物式的自然性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有力地批判了儒家的仁义说和君主专制,反对“异化”。,3人格的分类 中国最早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气质分类理论,4理想人格 儒家:仁人、克己、公正、谦恭好学、治国平天下 圣贤、君子 道家:无为、守弱、无情、无己、无用、无所待、无以人助天神人、真人 儒家讲积极进取,而道家主张清静无为。 道家与儒家的理想人格一阴一阳,相反相成,构成了数千年来中国文人的人格内在的矛盾统一。,5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早在先秦,儒家和道家探讨了人格形成和完善的方法和途径。 儒家:1.先天因素 2.环境因素 3.学习

9、与教育因素 4.主观努力因素。 道家:1.安排环境并创造变恶为善的客观条件 2.节制欲望与引导欲望 3.加强教育并提供变恶为善的有利因素 4.加强主观努力并提高变恶为善的自觉要求。,小结 中国古代对人格的探讨是全面的,涉及到人性、人格类型、理想人格和人格发展等。主要有以下三点特征: 第一、人格心理学思想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理想紧密联系。 第二、厚古薄今,贵远贱近,强调理想人格的设计。 第三、各派思想一旦形成,就在后来的发展中表现出极大的历史继承性。,(二)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发展,1、关于人性问题的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 (1)以普罗太哥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为代表,认为人的本性就是理性

10、 (2)以亚里斯多德“灵魂蜡板说”、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的观点为代表,倾向于人的本性为中性,可以为善为恶,(3)以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人文主义的人性自然论、与卢梭的观点为代表,不管是对个人幸福与快乐的追求,还是自我保存和对同类的同情心与怜悯心,它们本身是善的 (4)以基督教神学的“原罪说”与霍布斯的观点为代表,虽然这两种人性论的社会基础与论述都非常不同,但它们同样主张人的本性是恶的,2、关于人格结构方面 柏拉图在其灵魂说中倾向于理性、意志与情欲三因素合成的观点,而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说倾向于理性认知与情感意志二因素论。亚里斯多德还从进化的角度探讨人灵魂的构成,他认为灵魂有高低等级之分,这与生物的身体

11、相对应。,3、关于人格发展与改造方面 柏拉图把内心活动与回忆看成人格的完善的主要途径。 与柏拉图不同,亚里斯多德认为人格完善主要靠后天的实践活动,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才能训练出所谓的“实践智慧”,从而掌握“中庸之道”,4、关于理想人格方面 苏格拉低强调人的理性,认为美德就是知识,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一个人有理性,才会具有知识;有了知识,这个人才能完善自我。 柏拉图的人性论则认为理想的人格应该包含四种美德,即智慧、勇敢、节制与正义。,5、关于人格分类方面 在柏拉图那里,实际上是根据人灵魂中理性、意志和欲望三个部分关系的不同,把人分为统治者、武士和平民三个阶级。 希波克拉底的四种体液说,即血液、

12、黄胆汁、黑胆汁和粘液。人的健康状况取决于这四种体液的混合比例。这种混合比例就是现代气质概念的来源。,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西方古代与近代人格心理学思想有几个特点: (1) 这些思想一般都蕴含在哲学理论,特别是人性论之中,尚未完全分化出来 (2) 西方古代与近代人格心理学思想一般都其社会阶级的根源,是为了适应某个阶级政治斗争的需要提出来的 (3) 随着西方思想从古代到近代的演变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趋势,这就是人格心理思想与哲学、政治与伦理学的结合逐渐过渡到与生物、医学等自然科学结合,(三)人格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我们认为导致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主要有三个: 1. 心理测量运动 2. 临床精神病学的

13、发展 3. 其它来源,人格心理学形成之后,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3060年代。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三、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一)人格结构用来解释个体差异的概念。“特质” “类型” “自我” “需要” (二)人格动力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 (三)人格发展个体自出生至老年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随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四)人格适应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的行为反应。,四、人格研究的主要途径,人格的临床研究优点:对人格现象和人的整体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局限:不能在实验室条件下验证 人

14、格的相关研究优点:寻找个体差异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局限:信息在真实性和确切性方面存在问题 人格的实验研究优点:对变量研究而揭示因果关系局限:难以对变量严格控制,五、人格研究的具体方法,1. 资料收集 2. 研究验证 (1)实验法(准实验法) (2)现场研究 (3)访谈法 (4)问卷法 (5)测验法,人格研究的理论,第三讲 古典精神分析论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起源 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了科学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人格心理学体系即精神分析。,一.弗洛依德的生平,弗洛伊德1856 年5月6 日出生于现属捷克 共和国摩拉维亚的一个 小城镇弗来堡。

15、其父亲 是一位犹太羊毛商人, 母亲是父亲第二任妻子。 弗洛伊德是后来的这一 家庭中的长子,也是母 亲最宠爱的孩子。,弗洛依德17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8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在1892-1895年在治疗病人伊丽莎白夫人过程中,弗洛依德在谈话疗法的基础上发明了“自由联想法”。 弗与布雷尔合著关于癔症的研究(1895)1897年,弗洛依德着手进行自我分析。最终导致了释梦(1900)一书的出版。 1900年以后,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如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性学三论(1905)精神分析引论(1910)等,1908年在奥地利西部的萨尔茨堡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会议决定

16、出版关于精神分析年鉴。 “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 精神分析学派在这一年正式形成。 后期主要著作有:图腾与禁忌(1913)超越快乐原则(1920)自我与本我(1923)文明及其缺陷(1930)等。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官方公开反对精神分析,宣布为禁书,并加以烧毁。1938年,弗洛依德被迫逃亡英国。1939年逝世于伦敦。,二.弗洛依德理论的思想渊源,(一)欧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 (二)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的背景1. 近代物理学2. 生物学 3、欧洲临床精神病学 最主要依据是医学中的精神病理学。 精神分析的对象主要是精神病患者。,法国学者皮奈尔首先肯定精神异常是一种疾病,应该采用医疗措施来处理。 在19世纪末,精神病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精神病的病因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当时两种思想:一派是由沙可为代表的生理病因观,另一派是以伯恩海姆和让内为代表的心理病因观。当时生理观占优势。 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就是沿着伯恩海姆心理观的方向,不断反对生理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