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01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5459946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里士多德01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亚里士多德01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亚里士多德01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亚里士多德01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亚里士多德01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亚里士多德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里士多德0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零讲 亚里士多德,他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最博学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他用他充满错误的思想统治了西方人达千年之久 他是逍遥学派的创始人,是古希腊最早的“读书者” 他是古代学者中最时髦的人,本讲的主人公,被黑格尔称为“人类导师” ,他是一位跨越时空阻隔的思想大师。不要说在文艺复兴之前,他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泰斗”,在文艺复兴之后,几乎所有的思想家、学者在研究和树立自己的学术的时候都是从攻击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开始的。每一门学科几乎都遇到了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阻力。在亚里士多德去世两千多年后,欧洲才孕育出能够和他并肩的哲学家。而这一时期,他遭受到的攻击也最多。过去他的作品曾经被推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

2、位、而文艺复兴之后他的作品就变得更加的伟大。因为后世的人们仅仅为了摆脱他的思想的影响而作的个别方向上的努力就使人类历史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改观。,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出 生,求学雅典,离开雅典 (柏拉图死),成为亚历山 大王子老师,马其顿征服希腊,重返雅典 创立学园,再次离开雅典,逝 世,“北方小驹”,“学院之魂”,“博学家”,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古希腊北部的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父亲是马其顿王国的宫廷医师,与马其顿王室关系密切。据说亚里士多德早年受家庭影响,学过医学。在他17岁(前367年)的时候,他来到当时欧洲的文化之都雅典,并师从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学习哲学。柏拉图非常赏识亚里士多德

3、,夸他是“学院之灵”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关系,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分歧,亚里士多德反对理念论,认为理念论是讲不通的。 柏拉图抛弃经验,主张通过理性把握知识,让自己陷入深邃的思维世界里;通过灵魂对理念世界的不断回忆得到知识。 亚里士多德则是着眼于现象界,不断地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分析整理中获取知识。采取大量的经验的广博的例证,通过对书籍的阅读来印证自己的理论。,柏拉图(左)夹着自己的蒂迈欧篇,手指更高的事物(理念世界);亚里士多德手持他的伦理学,他的手似乎表明我们要脚踩大地。两种哲学的对立贯穿整个西方哲学史。,帝 师,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 亚里士多德离开了雅典,开

4、始自己12年的游历。 公元前343年成为亚历山大的老师,亚历山大只有13岁,到20岁执政。亚里士多德做了共8年的帝师。之后继续游历。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整个已知世界。(布赖恩.麦基在哲学的故事中说),也称“漫步学派”,“逍遥学派”,公元前335年他重返雅典,创立吕克昂学园,著书授徒。公元前323年夏天,亚历山大大帝从印度回师巴比伦的途中病故。从此,亚里士多德在政治上开始不得志。他决定离开雅典,离开吕克昂学院回到母亲的故地过隐居生活。公元前322年因病逝世,葬在卡尔基,终年62岁。,吕克昂学园,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

5、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助。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在学园里,有当时第一流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等。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派”。据说,亚历山大为他的老师提 供的研究费用,还为他提供 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他的 部下为亚里士多德收集动植 物标本和其他资料。,亚里士多德授课图,著名学者海德格尔用了三句话评述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亚里士多德的一生就是思考的一生,他对真理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他有一句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二

6、、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及其流传经历,1、亚里士多德的著述颇丰,“太阳底下的每一个问题都有一席之地“,据说有1000卷之多,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分之一,大概47卷。80%为自然科学。苗力田编辑的中文版的亚里士多德全集有10卷,300万字。内容分为逻辑学、自然科学、美学、哲学。,物理学论天论生成和消灭、论宇宙、天象学论感觉及其对象、论记忆、论睡眠、论梦、论睡眠中的征兆、论生命的长短、论青年和老年论生和死、论呼吸、论气息论颜色、动物志、动物的器官、动物的生成、论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进展、论植物、论声音、体相学、论声音的奇异、机械学、论不可分割的线、论风的方位和名称 创立了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生理学 等

7、学科 创立了原则、形式、能量、现实性、动机、目的等概念,西方人认为:“苏格拉底给人以哲学,亚里士多德给人以科学”,2、其著作及思想传播的坎坷经历,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近代和现代,文艺复兴开始,亚里士多德哲学成为众矢之的,各学科在清算亚里士多德教条的基础上展开 培根、康德、黑格尔、策勒、阿墨兰、拉维松等都系统研究过亚里士多德,20世纪早期,人们以“发生法”、“逻辑分析法”研究亚里士多德。,三、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思想,(一)科学知识及其分类 (二)逻辑学之父 (三)第一哲学 (四)政治学,(一)科学知识及其分类,亚里士多德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全面系统地为科学知识分类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注意:亚里士多德

8、所说的“科学”就是“哲学”。哲学和科学的区分直到十八世纪才确立。,观点一:“求知是人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 认识的过程依次分为五个阶段:感觉、记忆、经验、技艺(知识)、智慧,亚里士多德关于知识的观点,观点二 “哲学起源于惊异” 因为人最初是由于好奇开始哲学思考的 自知无知,所以求知观点三 “哲学是最自由的知识” 哲学是最自由的学问,它是为着自身而被追求的,即为了知识而知识。智慧本身就是目的。,观点四“哲学是最神圣最高尚的”其一因为:哲学知识是超出人的能力的;只有神能做到的其二因为:哲学的对象是“不动的动者”,即神。神是世间万物的最终极的原因所以,“第一哲学”也被称为“神学”,亚

9、里士多德关于知识的分类,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这就是学以致知 分类的依据是知识的目的,参见论题篇,知识分类中并没有包含逻辑学。 “论辩和反驳训练是科学和哲学的工具” 论题篇 即逻辑学是包括哲学在内的一切科学的共同的方法和工具,所以,后人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逻辑学的论文汇编成为工具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正确的表述、正确的思想、找出对手的问题都需要有个好工具。“工具” 还是求知、建构理论体系的方法论。,(二)逻辑学之父,对于亚里士多德而言,他所面临的全部任务就在于消除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之间的鸿沟,解释一般和个别的真实关系。而这,不仅仅是逻辑的主要任务,也是哲学的任务。 认识事物无非是认识它的各种属性和“

10、是什么”的定义。认识的形式和规则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论,这就是三段论推理。,亚里士多德确立了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提出了形式逻辑的三大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研究了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形式,首创了三段论的三种格以及规则(后来经院哲学家又加上第四格),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到欧几里得几何学,实际表现为一种抽象的符号推理能力的提高和完善。 它标志着人类思维逐渐摆脱了直接的感性经验,可以从事纯粹的思维操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可以看作是东西方哲学“分道扬镳”的真正开始。 数学尤其是几何学对西方哲学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虽几经修改补充,仍没有丧失其效用。我们无论怎样评价亚

11、里士多德逻辑学都不会过分。,(1)对古代哲学的总结和概括质料与形式 (2)形而上学存在论、实体说 (3)神学 (4)伦理学,(三)第一哲学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1、对以往哲学的总结,四因说,二因说,潜能与实现,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质料因:所从出的东西;即材料,自然哲学家所寻找的。 形式因:是其所是的东西;一是本质(理念)一是形状 动力因:让事物开始运动的那个初始的东西;本源 所为因:即目的,所为了的那个东西;即善,四因说,原因:一切事物存在和生成的全部根据和条件。,所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质料因和形式因,二因说,在具体事物上质料与形式是对立的,不可转化,绝对的

12、 超出具体事物,质料与形式的对立就是相对的 形式高于质料,亚里士多德说:“后三种原因在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合而为一。因为所是的那个东西和所为的那个东西是同一个东西,而运动的最初本原又和这两者是同类。”,质料和形式是从静态分析事物的结构、回答本源问题 潜能与实现是从动态的角度,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和生成,宇宙万物何以生成 潜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具有能够实现其本质和目的的潜在能力。 “最原始的意义上的潜能的主要规定是在他物中或作为自身中的他物的变化的本质”(形而上学第五卷) 实现是另一种与潜能对立的状态,即存在着的事物自身或获得了自己本质的事物。也可以叫“现实”,“在活动中”“在目的中”。,潜能与实现

13、,亚里士多德哲学中最重要的一对范畴,柏拉图提出本质先于现象,但是现象如何产生并没有解决。亚里士多德延续了这一思路。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生成是一个从潜能到实现的过程,从潜能到实现不仅仅是时间中的生成,而是具有自己实现的逻辑关系。 质料与潜能的关系属于本体论,而不是宇宙发生论。,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就是潜能与实现的关系质料以潜能的形式存在,形式则是实现。,2、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来历 to meta ta phusika (物理学之后),译成拉丁文省掉冠词,变成 Metaphusika 后者不仅有“之后”的意思,还有“超越”和“元”的含义,汉语周易: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在形而上学第三

14、卷中,亚里士多德说这门学问是专门研究on的学问,他叫做“to on hei on” 拉丁文译作“ens qus ens”,英文译做“being as being”.我们现在一般译为“作为存在的存在”,或者“作为是的是”。它被叫做第一哲学。,何谓“是”或“存在”?,希腊文的原文是“einai” “on”,即研究“einai,on”的学问就是形而上学。 英文译为being 在希腊文、拉丁文、英文中都包含三层意思,即“在”、“有”、“是”,是三合一的概念。 中文里没有这样的词,能同时包含三层含义,所以,一般译为“存在”或“是”,形而上学F卷第一章里讲“有一门学问研究on,研究那些由之自身依存于它的东

15、西” “on”一般认为有两层意思: 一是最普遍的;一是最完美和最神圣的,巴门尼德的存在:一切都归为存在,存在是最普遍的;存在是不动,永恒完善 柏拉图的相:一类事物的共相;具体事物的依据目的,永远达不到的最高的善。 亚里士多德的“是”也含有这两层意思。,将“是”作为研究对象,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但他还没有彻底抛弃古代广义哲学的含义,把数学、物理学等一些带有思辨性的学问也叫做哲学。但他认为,研究“作为是的是”的学问是最根本的,所以,叫做“第一哲学”,第一个把哲学从知识体系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的是亚里士多德。,具体科学只割取“是”的一部分,对于“是”本身不闻不问是不对的,而对“是”的研究是

16、其他一切的基础和依据。哲学是至高无上的“知识女王”,内容一:第一哲学应该研究的问题,1、对于各种原因的研究,是不是同一门科学的任务? 2、科学是不是既研究实体的原则,同时又研究公理? 3、是不是同一门学科,研究所有的实体? 4、在可感觉的实体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实体?如果有,他们是同一类的还是不同类的? 5、是不是同一门学科,既研究是实体,有研究实体的属性?还有,“统”和“异”、“类似”和“不类似”、“在先”和“在后”,这些相反的东西有什么学科来研究? 6、事物的本原是“种”,还是它的组成部分?,7、如果实体是“种”,那是最高的“种”呢?还是最接近个别事物的“属”? 8、在质料以外,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存在?他们是一个还是多个?是不是还有一些东西,在个别事物之外独立存在着? 9、本原在数目上是同一个呢?还是在定义(逻各斯)? 10、有生灭的事物和没有生灭的东西,他们的原则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11、“一”和“存在”是实体还是属性? 12、本原是一般的还是个别的? 13、本原是潜能的还是实现的? 14、数学的对象(数、线、形、点)是不是实体?如果他们是实体,他们是和感觉的事物分离而独立存在?还是只存在于可感觉的事物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