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459505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2(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工作重点的转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_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内容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 到_上来的战略决策。,1978,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改革开放决策的具体内容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多方面 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 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

2、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应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 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长期存在的 问题。 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伟大转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 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 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 (2)进程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粮食生产获得空前丰收。 1980年,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率先取消人民公社,“改社 建乡、政社分开”。

3、 在中共中央的肯定和推动下,“_”、“包干 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人民公社体制随之在全国逐步 废除。,包产到户,到1983年初,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实行了 _。 (3)意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标志: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 了_,提出把_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具体措施: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各种形式的 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增强企业活力,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重大举措 (

4、1)创办经济特区:1980年,设立深圳、_、汕头 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 制改革的“试验田”。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_年,开放大连等14个沿 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在_、 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珠海,1984,长江三角洲,(4)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5)1990年,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浦东的开 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2.历史意义: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 _沿海经济开放区_这样 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 推动了改革开放

5、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易错提醒 “文革”结束,并不等于“左”倾错误也结束 了,“两个凡是”的实质仍然是在坚持“文革”中的“左” 倾错误。 易错提醒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 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 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 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使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 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思维启迪 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 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 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

6、没有自主权。 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 印章,等最后的印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这一事件说明 了什么? 提示:政企不分,企业没有_,不能发挥员工的 创造性、积极性,造成了官僚主义,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自主权,特别提醒 改革的几个关键点 (1)改革的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改革的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3)改革的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4)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轻巧识记 用数字记忆对外开放新格局 经济特区(41)沿海开放城市(14)沿海经济开放区(41) 内地,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史料 20

7、世纪以来,中国曾有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要转 型。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 的制度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和制度基础30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 “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开 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我们这个曾 占据人类文明中心地位的古老民族,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 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探究问题 20世纪中后期中国经历了哪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转 型? 提示:第一次: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

8、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制度转型;第二次: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开始了经济体制转轨的探索。,新中国的对外开放,探究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据所 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福建两次对外开放的本质区别。 提示:形成:第一步:厦门被批准设立经济特区;第二步: 福州被列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第三步:闽东南地区 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区别:第一次是在丧权辱国背景下的被迫开放;第二次是 在主权独立前提下的主动开放。,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 1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在新解放

9、区开展土地改革运 动,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阶级的土 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了主人,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工 业化开辟了道路。,2农业合作化: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本着自 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 范,逐步推进,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通过农业合 作化,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社 会主义公有制。,3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些党的领导 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能促 进生产力的发展。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 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 主义的积极性

10、。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 决定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在 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 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B,B,二、旧中国“开放”与新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区别 1背景不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闭关自守、日 趋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而被迫开放的;今 天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 行的。 2内容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 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 等;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是按照平等

11、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 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 社会主义经济。,3影响不同: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 在客观上刺激了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与发展;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能够大大加快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 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4性质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 物,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党和国家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 济全球化,加速我国经济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C,4当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对外开放相比,最本质 的不同是(

12、 ) A前者是主动自强的开放,后者是被迫屈辱的开放 B前者是经济目的,后者是政治目的 C前者是全方位的开放,后者是部分开放 D前者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开放,后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开放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分析能力,考点是新中国对外开放与 旧中国“开放”的区别。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地位,被迫开放。当代在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主动开放,融入全球化大潮。,D,一、学习思考(教材P53) 1.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会首先在农村兴起?农村改革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 提示:原因:在旧有的经济体制之下,农民承受着巨大的 基本生活压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一些地区的 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已经开

13、始了自发的改革尝试。 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包产到户”“包干 到户”。,2.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 响? 提示:对农村的改革最直接的结果是使实行这一政策的地区 基本上都取得了农业大丰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对城市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二、自我测评(教材P55)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哪些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折? 提示:思想:打破“左”倾错误的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方针。重心: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上来,不再

14、“以阶级斗争为纲”。改革开放:从僵化半 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2.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 的一次重大变革?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 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使用,从而做到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的 分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拥有生产和分配的自主 权,权、责、利做到了有机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冲破 了“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 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它是我国农村经济体 制的一次重大变革。,3.简述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和格局特点。 提示:战略步骤:第一步开放经济特区,作为对外

15、开放的窗 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 城市,增强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第三步开辟经 济开放区,同时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第四 步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进一步对外开放。 格局特点: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 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 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55)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说明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大政 策”?它的落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这个政策,是结合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实 际,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先行带 头通过改革而富裕起来的政策。它实际上成为我国改革开放 政策实施的先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国有企业的改 革、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设立、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以及长江 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开放区 的设立,都是这一政策的具体实践和发展。它对于中国初步 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对于带动 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