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四)_0008(课程号:1405557)

上传人:奋斗 文档编号:55449050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四)_0008(课程号:1405557)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四)_0008(课程号:1405557)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四)_0008(课程号:140555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四)_0008(课程号:1405557)(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四)_0008山西电大省开课 课程代码:1405557、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永嘉二年(308),刘渊在攻占平阳、河东二郡后正式称帝,迁都( )。A. 秀容B. 平阳C. 同城D. 晋城参考答案:B2. 魏明帝时, ( )政治日益腐败,之后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世家大族的代表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逐渐控制了西晋的军政大权。A. 曹魏 B. 李唐C. 赵氏D. 刘汉参考答案:A3. ( )在河东 16 年,他的治绩在全国是最好的, “常为天下最”,被曹操誉为股肱郡、模范郡,为曹操统一北方的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A. 聂壹B. 班婕妤C

2、. 班壹 D. 杜畿参考答案:D4. ( )是当时少数民族中力量最强大的一支,因而曹操这个问题上比较谨慎。A. 匈奴B. 鲜卑族C. 羯族D. 羌族参考答案:A5. 这就是说,十六国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 )。A. 河南B. 河北C. 山东D. 山西参考答案:D6. ( )行路遇雨,头巾被淋湿,一角下垂,人们见他戴的头巾两角高低不一,也争相效仿,一时竟被誉为“林宗巾”。A. 尧 B. 舜 C. 禹D. 郭泰参考答案:D7. 在各族之间的互动影响下,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构成了( )时期中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A. 唐 B. 宋C. 秦D. 魏晋南北朝参考答案:D8. 两汉时期的晋北是一个重要的畜牧

3、基地,汉政府在这里设官苑养马,以备军用。出现了一些依靠畜牧业而致富的豪强大族,如班固的祖先( )。A. 聂壹B. 班婕妤C. 班壹D. 班超参考答案:C9. 两汉时期,在山西兴建有较大的水利工程,最早的是汉武帝时期修建的( )。A. 番系渠B. 智伯渠C. 鸿沟 D. 都江堰参考答案:C10. 少数民族内迁后,趁着中原王朝的分崩离析和军阀混战的机会,纷纷建立了政权,( )建立于山西的汉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政权,由此开启了十六国政权频繁更立的先声。A. 聂壹B. 班婕妤C. 贾谊D. 刘渊参考答案:D、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韩信大军横扫河东,河东 52 城尽数攻

4、占,韩信在这里设置了汉的河东郡,这是刘邦直接统治山西的开始。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B2. 元狩六年,年仅 54 岁的霍去病英年早逝,汉武帝为之深深悼痛,下葬之日,自长安至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百余里间以军阵为其送葬,并依照祁连山的形势为他建造墓冢,以象征他开辟河西走廊之功。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A3. 汉文帝四次巡视,对于显示皇恩、鼓舞民心、稳定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B4. 卫青,西汉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B5. 匈奴在建武二十四年(48)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分裂为南北二部,南部归附于汉,入居塞内,北部继

5、续留在漠北,最后东迁。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A6. 井陉之战的胜利,使赵归属西汉王朝的统辖,汉又设置了太原郡和上党郡。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B7. 汉武帝在称帝的第二年(前 178),封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把代国一分为二。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A8. 西汉的政治体制基本上“汉承秦制”。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B9. 卫青“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豪言壮语,也成为鼓舞仁人志士为民族事业而奋斗的座右铭。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A10. 汉高祖二年,刘邦乘项羽攻打田荣之际,采纳韩信的建议,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三晋。A. 错误B. 正确参考答案:A、

6、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 简述总结百家争鸣的荀况之学。参考答案:荀子的思想保存在荀子一书中。荀子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总结者,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以儒家自居,推崇孔子,并在此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其他学派尤其是法家的思想精华,把儒家学说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天人相分”,是荀子集诸家之大成而对先秦天人关系所作的一个光辉的唯物论命题。荀子明确提出,天是无意志、无目的的自然界,它是按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着的。天有天的运行规律,人有人的活动领域,两者不能互相代替。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并不以人类的君主是否贤明而改变,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社会的贫富取决于人们能否努力发展生产,人

7、体的强弱取决于能否得到充足的给养和适时的锻炼。人类社会的这种规律性,自然界是不能改变的。“形具而神生”,是荀子提出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命题。荀子在“天人相分”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对精神和形体的关系问题作了唯物主义的回答。“隆礼”“重法”,是荀子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而提出的新思想。在人性论方面,荀子主张人性恶。他“儒法兼容”的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历史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2. 简述马邑之谋。参考答案:西汉元光二年(前 133),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聂壹通过大行王恢向汉武帝献策:趁汉匈和亲,匈奴不备,可诱之入界,布置好伏兵,出其不意,定能大破匈奴。汉武帝召集群臣商议,汉武帝最终

8、采纳了王恢的建议,在马邑安排好 30 万伏兵之后,派聂壹前去引诱匈奴。聂壹以马邑城为诱饵,引诱匈奴军臣单于率 10 万骑兵南下,当进入武州塞(今山西左云),在距马邑城百里的地方,见牲畜遍野,却无人放牧,单于看到这一非常奇怪的现象顿生疑窦,结果从俘获的汉兵口中得知伏击匈奴的计划,军臣单于慌忙撤兵,汉军全线出击也未追上,30 万大军伏击匈奴的计划落空,王恢也因此被逼自杀。马邑之谋败露后,匈奴与汉断绝和亲关系,经常骚扰汉的边塞,汉王朝也在为反击匈奴积极的做准备。汉匈剑拔弩张,大战将爆发。、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30 分。 )1. 请分析论述三晋家形成的原因。参考答案:三晋法家的形成 战国是法家

9、大出风头的时代,而法家主要源于三晋。战国初期的李悝、吴起、商鞅,此后的申不害、慎到、韩非,这些著名的法家人物都与三晋结缘甚深,他们或本身就是三晋人,或在三晋亲自主持过变法,或在三晋亲身感受过变法,带着三晋变法的成果和经验流转他国。三晋成为法家文化的策源地,成为培育法家的摇篮,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其渊源可上溯到晋国时期,是与晋文化的特殊性紧密相联的。一是晋文化的多样性。晋国是周王室分封周成王的弟弟姬虞于唐国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在“方百里”的国土周围, “戎狄之民实环之”,这样的政治背景与地理环境,决定了晋文化既包含有叔虞带去的宗周文化、唐地的土著文化,也有戎狄文化,概括地说,即农耕文化与

10、游牧文化两大类型。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的多样性,致使两大文化不断碰撞、整合。二是晋人礼制观念比较淡薄。早在叔虞封唐之时,周公就为叔虞制定了“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国方针,政策本身就允许晋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因地制宜,偏离周室礼制法规的约束。因此晋人礼制观念淡薄,导致了晋国历史上强烈的反宗法制传统。同时,在与戎狄民族的交往中,或是通过激烈的战争,或是友好往来,或是联姻,使戎狄“贪而无亲”文化对晋文化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法家学说重法轻礼,追求的是现实的利益而非圣人遗训,它适合礼制比较淡薄的国家产生和推行。三是晋国素有尚法的传统。随着宗法制度的崩溃和异姓势力的崛起,晋国社会内部公室与宗族以及各宗族之间的

11、关系进一步复杂化。本来礼治观念就很淡薄的晋人,单纯用“礼”根本不能维系社会的秩序,只能依法来约束社会成员,协调各种矛盾。因此,晋国旗帜鲜明地提倡法制、摒弃礼治。四是晋国具有变革的精神。春秋时期的晋国,之所以能够造就 150 年的辉煌霸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得益于晋国审时度势,顺时应变的革新精神。为了图强称霸,晋献公、晋文公、晋悼公及其执政的卿大夫多次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改革,如“作爰田”“作州兵”,尚贤尚功,改革亩制,建立郡县等,正是由于他们的改革,才使晋国的历史发生了一次次的巨变,同时也为以后各国的变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三晋是从晋国的母体中分离出来的,他们的先祖或是直接主持某项变革,或是变革的积极参与者,因而晋国优良的改革传统不能不对三晋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晋国的改革不仅昭示了变革对图存发展的重要性,而且也为变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法家学说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都可以在晋国发现较为系统的渊源和较清晰的发展过程。法家产生于三晋不是偶然的,有它的必然性,甚至可以说,所谓法家学说,正是以新的现实标准对晋国历史中的这些传统因素进行总结、提炼、改进而上升到理论的结晶。魏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先进行变法的国家,除了继承晋国的这些优良传统之外,魏国富国强兵的强烈愿望、狭小分散的地理形势、政平人和的政局保障、国君的英明与支持都是促使魏国率先变法的原因和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