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_第1单元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时代的手工业名师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448664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_第1单元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时代的手工业名师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_第1单元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时代的手工业名师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_第1单元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时代的手工业名师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_第1单元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时代的手工业名师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_第1单元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时代的手工业名师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_第1单元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时代的手工业名师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_第1单元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时代的手工业名师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时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必修 经济成长历程,基 础 知 识 整 合,知识点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 (1)传说:神农氏创制耒耜,教民耕作。 (2)产生:时间:原始社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3)地域特色:北方以旱地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 (4)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之一。,2生产工具的革新 (1)刀耕火种:伐木焚烧,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翻土播种。 (2)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 西汉推广耦犁,后又出现了犁壁,此

2、后牛耕得到广泛推广。 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3水利灌溉 (1)治理黄河: 大禹治水传说反映上古时代先民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2)水利工程: 春秋战国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较为著名。 西汉陆续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3)特色工程:如西域地区的坎儿井。 (4)灌溉工具:曹魏改制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创制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4小农经济 (1)耕作方式从集体经济到个体农耕。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出现:春秋时期。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小农经济产生。 特点:拥有部分土地,以一家一户为

3、单位经营农业,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意义:一般情况下,自耕农能够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农民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弱点:小农经济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而且在统治者的压榨下容易破产,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误区警示 自然经济下农民生活不富足。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知识点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 井田制: 出现:商周时期,原始社

4、会的_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 特点: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_,“_”实际上由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瓦解:春秋各诸侯国进行了_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土地公有制,国家公有,公田,税制,2土地私有制 (1)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3)北魏到唐朝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限制土地兼并。 3土地兼并的出现 (1)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是导致土地兼并的根源。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农民,土地高度集中。,(2)表现:“富者田连阡

5、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地主占有大量良田,通过地租方式剥削农民。 (3)影响:地权和劳动者相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4)结果: 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但由于地主阶级是古代专制主义王朝的统治基础,所以都以失败告终。 农民阶级提出的“平均”的口号,包含了平均地权的内容。,【特别说明】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导致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在农业社会中,土地制度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主体。,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的手工业,1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1)原始社会晚期:中国

6、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2)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3)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4)南北朝出现灌钢法。 2纺织技术演变 (1)丝织技术: 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了。,西周后,丝织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得了“丝国”称号。 先秦时期: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有丝织品,商朝的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时期:在长安设东西织室,中国丝绸远销亚欧,中国获得“丝国”誉称。 唐代出现缂丝技艺。 (2)棉纺技术: 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推广

7、先进棉纺织技术,使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到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3陶瓷技术演变 (1)制陶技术: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种类有彩陶、黑陶、白陶。 (2)制瓷技术: 东汉晚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时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元代承前启后,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明清时期,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4经营形态的变迁 (1)家庭手工业: 特点:与农业相结合,其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

8、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影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妨碍了市场发育。 (2)官营手工业: 概况: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直到明代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特点:资金雄厚,规模较大,分工细密,从征役制到雇募制。 (3)私营手工业: 概况: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蓬勃兴起,工、商与士、农并称为“四民”。,【特别说明】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影响:至明中后期,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孕育出了“

9、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重 点 理 论 深 化,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 (1)从材质方面:木、石、骨到青铜、铁。 (2)从工艺方面: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到畜力、自然力。,2全面理解古代中国小农经济 (1)图解:,(2)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 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 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自给自足。 精耕细作。,(3)小农经济发展的条件: 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长期存在的原因

10、: A生产力因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B生产关系因素: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C自身发展动力: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大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3)小农经济发展的条件: 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长期存在的原因: A生产力因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B生产关系因素: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

11、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C自身发展动力: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大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农耕技术: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生产工具不断改进,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2)经营方式:从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形成了“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小农经济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3)生产组织形式(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4)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5)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

12、,家畜饲养业为辅。 (6)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到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是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7)耕作方式:主要是铁犁牛耕。 (8)经济格局: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等地域特征。,4土地制度的沿革及其规律 (1)沿革: 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 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际是国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2)规律: 土地所有制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形式。 封建土地所有制体

13、现了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决定着封建制度的发展方向。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5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1)土地兼并的根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在封建社会,由于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2)土地兼并的影响:政治上,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社会的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使一些王朝走向灭亡。经济上,对农民来讲,造成普遍贫困,使之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对地主来讲,封建地租重,使其更乐于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14、,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6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2)主要行业:冶金(铜、铁、钢)、制瓷(青、白、彩)和丝织(苏州、杭州)、棉纺(元代松江、明代后期主要衣料)。 (3)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经营形态;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4)主要成就:明清时期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5)发展特征: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7主要三种经营形态、地位的变化,8.私营手工业经营艰难的原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

15、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私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9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 (2)技术不断进步。 (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出现。 (4)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田庄、家庭)两种形态长期并存。 (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 (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高 考 命 题 研 判,

16、视角一 追踪社会热点农耕文明与“三农”问题 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模式,影响巨大,是考查重点。高考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铁犁牛耕、均田制、土地兼并等几个重要知识点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部门,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在今后的复习备考时应注意农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制度、水利工程等。通过相关历史知识,隐性介入对社会热点的考查是高考的一个显著特点。“三农”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和生产现代化问题。近两年高考有多个题目涉及农业发展问题,说明建立社会热点与历史知识点间的联系是备考的一个有效途径。,尝试命题,【题点】 现实生活中的历史文化 12012年是我国干支纪年体系中的龙年,下图为我国银行系统发行的银行卡和纪念币,这些具有浓重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象根源于( ) A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 B重农抑商政策 C农耕文明的影响 D西方文化的传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