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_图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5448086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33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_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_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_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_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_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_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_图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规范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流程的 应用与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年5月第30卷增刊,对象与方法,对象: 选择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在某科住院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同时口服拜阿司匹林(每日100mg)、波立维(每日75 mg)的患者。(略),对象与方法,对照组注射方法:核对患者后,选择脐周1cm外为注射部位,抽吸药液并排气,垂直进针,进针时有捏起皮肤和绷紧皮肤者,捏起的幅度各异,进针深度有进针12、23及全部刺人皮下者,推注时间1545s不等,注射完毕后迅速按压110 min不等,按压力度有皮肤下陷1一3指不等。,实验组方法: 由护士长及三名高年资的主管护师组建流程改进小组,通过查阅文献

2、,并结合本科室的实际隋况,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发生皮下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拟定对策,修订出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流程。统一培训三名护士,按照该流程进行皮下注射。,改良注射流程,洗手、准备用物。 核对患者,确定注射部位并进行评估(以肚脐为中心分为四个象限,脐上下5 cm,左右10 cm,除脐周1 cm范围内,按注射卡上的标示,上下左右轮流注射,2次注射点相距2 cm以上。注射时避开皮肤异常部位及腰带区)。向患者解释,首次注射的患者安放健康宣教卡(卡片上注明低分子肝素钙的作用、不良反应、时间、用法、用量、注射后注意事项、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等内容)。,改良注射流程,抽吸药液,无需排气,注射前针头向下,

3、将空气排至药液上方,更换45号针头,用胶贴将棉签与注射器固定在一起,使棉签末端处于针梗的12或1,3处(根据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决定),去除护针帽。 再次核对患者。左手食指、拇指以5-6 cm范围捏起患者皮肤形成褶皱,右手以握毛笔式持针,从褶皱顶部垂直进针,右手食指轻轻上挑抽回血,确定无回血后,右手滑至注射器顶端缓慢推注,注射时间30 s。注射完毕后停留5 s,迅速拔针,放松皮褶。如穿刺处无出血,无需按压,如穿刺处少量出血,用干棉签轻放于针眼处35 min。,改良注射流程,核对患者,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宣教注意事项。 整理用物,洗手。,观察指标:注射后12 h观察一次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情况并记录。,

4、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皮下出血及硬结发生情况,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讨论,低分子肝素钙因其抗凝作用强且不良反应小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通过抑制凝血因子和凝血酶来发挥抗凝作用,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下出血。在治疗急性心梗,房颤等疾病时,常与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联合应用,从而增加了该类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对照组的皮下出血率为2242,而观察组(改良注射流程)皮下出血率下降为484,也表明注射方法不当是导致皮下出血的主要原因。,改良注射流程的优点,1完善健康教育,制作健康宣教卡。2. 轮换注射部位,刻印章。3明确注射深度

5、,固定棉签。4联合应用新技术。5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流程。,1. 完善健康教育,制作健康宣教卡。,由于患者对低分子肝素钙相关知识缺乏,过度紧张的情绪和注射后的不当举动增加了皮下出血发生率。因此流程改进小组成员制作了健康宣教卡(卡片上注明低分子肝素钙的作用、不良反应、用法、用量、注射后注意事项、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等内容),统一规范了护士的宣教内容。将精美的卡片放置于每位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的床头,方便患者观看学习,使其充分了解低分子肝素钙相关知识,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更好的配合治疗。,2. 轮换注射部位,刻印章。,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能使局部药液浓度处于较低水平,降低了局部的不良反应,出现出血

6、硬结的次数显著降低。然而,由于护士责任心不强、人员流动性大、工作繁忙等原因,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实施起来效果较差。对此,流程改进小组按照注射卡片的大小制作了一枚4 cm6cm的方形印章。印章以十字分为四个象限,在一、二、三、四象限分别标有“单日上午、双日下午、单日下午、双日上午”字样。护士在审核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长期医嘱后,转抄注射卡,同时在每张注射卡的背面盖章。责任护士在注射时只需翻看注射卡即可明确注射部位,简便易行,大大提高了规律轮换注射部位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3. 明确注射深度,固定棉签。,采用垂直褶皱法注射时,由于注射器较长,不便于单手操作,尤其是新护士、实习护士在抽回血及推注药液的过程中,针头容易上下滑动甚至左右摆动,扩大了针头损伤区域,增加了疼痛和出血率。固定棉签后可以增加注射的稳固性,并能准确把握注射深度,减少疼痛及出血机会。,4联合应用新技术。,联合应用垂直皱褶注射法、气泡留置注射法、30s问期注射法、无压力按压法等技术,极大限度地减少了操作中对毛细血管的损伤以及药液在穿刺损伤处的残留,从而有效降低了皮下出血率。,5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流程改进小组将新修订的流程以文件的形式打印装裱,悬挂于治疗室。定期对科室护士及新进人员进行培训,灌输理念,提高重视度,规范操作。并设立监督小组,确保新流程的实施,持续追踪效果。,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