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试行版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446174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试行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试行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试行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试行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试行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试行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试行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一、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3 (一)安全出口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设计要求。3 (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3 (三)相邻矿山的井巷相互贯通。4 (四)没有及时填绘图,现状图与实际严重不符。4 (五)露天转地下开采,地表与井下形成贯通,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4 (六)地表水系穿过矿区,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防治水措施。5 (七)排水系统与设计要求不符,导致排水能力降低。5 (八)井口标高在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 1 米以下,未采取相应防护措施。6 (九)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及复杂的矿井没有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配备探放

2、水作业 队伍或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6 (十)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的矿山关键巷道防水门设置与设计要求不符。7 (十一)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山,未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设计采取防火措施。7 (十二)在突水威胁区域或可疑区域进行采掘作业,未进行探放水。8 (十三)受地表水倒灌威胁的矿井在强降雨天气或其来水上游发生洪水期间,不实施 停产撤人。8 (十四)相邻矿山开采错动线重叠,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9 (十五)开采错动线以内存在居民村庄,或者存在重要设备设施时未按照设计要求采 取相应措施。9 (十六)擅自开采各种保安矿柱或者其形式及参数劣于设计值。9 (十七)未按照设计要求对生产形成的采空区进行处理

3、。10 (十八)具有严重地压条件,未采取预防地压灾害措施。10 (十九)巷道或者采场顶板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支护措施。11 (二十)矿井未按照设计要求建立机械通风系统,或风速、风量、风质不符合国家或 行业标准的要求。11 (二十一)未配齐具有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和自救器。12 (二十二)提升系统的防坠器、阻车器等安全保护装置或者信号闭锁措施失效;未定 期试验或者检测检验。13 (二十三)一级负荷没有采用双回路或双电源供电,或者单一电源不能满足全部一级 负荷需要。15 (二十四)地面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或井下使用的普通变压器采用中性接地。16 二、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4、隐患二、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17 (一)地下转露天开采,未探明采空区或者未对采空区实施专项安全技术措施。17 (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17 (三)未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或者分层的方式进行开采。17 (四)工作帮坡角大于设计工作帮坡角,或者台阶(分层)高度超过设计高度。18 (五)擅自开采或破坏设计规定保留的矿柱、岩柱和挂帮矿体。18 (六)未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对采场边坡、排土场稳定性进行评估。19 (七)高度 200 米及以上的边坡或排土场未进行在线监测。19 (八)边坡存在滑移现象。20 (九)上山道路坡度大于设计坡度 10%以上。.20 (十)封

5、闭圈深度 30 米及以上的凹陷露天矿山,未按照设计要求建设防洪、排洪设施。 21(十一)雷雨天气实施爆破作业。21 (十二)危险级排土场。21 三、尾矿库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三、尾矿库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22 (一)库区和尾矿坝上存在未按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开采、挖掘、爆破等活动。22 (二)坝体出现贯穿性横向裂缝,且出现较大范围管涌、流土变形,坝体出现深层滑 动迹象。23 (三)坝外坡坡比陡于设计坡比。23 (四)坝体超过设计坝高,或者超设计库容储存尾矿。24 (五)尾矿堆积坝上升速率大于设计堆积上升速率。24 (六)未按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对坝体稳定性进行评估。25 (七)浸润线埋深小

6、于控制浸润线埋深。25 (八)安全超高和干滩长度小于设计规定。26 (九)排洪系统构筑物严重堵塞或者坍塌,导致排水能力急剧下降。26 (十)设计以外的尾矿、废料或者废水进库。27 (十一)多种矿石性质不同的尾砂混合排放时,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排放。27 (十二)冬季未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冰下放矿作业。27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隐患判定标准(试行)解读隐患判定标准(试行)解读一、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一、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一)安全出口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设计要求。(一)安全出口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设计要求。解读

7、:解读:安全出口是指直达地表的安全出口和各生产水平(包括中段和分段)的安全出口。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第 6.1.1.3 条和 6.1.1.4 条对直达地表的安全出口有如下规定:“(1)每个矿井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2)大型矿井,矿床地质条件复杂,走向长度一翼超过 1000m 的,应在矿体端部的下盘增设安全出口;(3)安全出口的间距应不小于 30m;(4)装有两部在动力上互不依赖的罐笼设备、且提升机均为双回路供电的竖井,可作为安全出口而不必设梯子间;其他竖井作为安全出口时,应有装备完好的梯子间”。对各生产水平的安全出口有如下规定:“每个生产水平,均

8、应至少有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应同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安全出口与上述规定不符,或者与设计不符即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解读:解读:地下矿山存在使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即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目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已经发布两批,分别是关于发布金属非金属矿山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一批)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3101号)、关于发布金属非金属矿山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二批)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513 号)。(三)相邻矿山的井巷相互贯通。(三)相邻矿山的井

9、巷相互贯通。解读:解读:相邻矿山的井巷相互贯通,一是增加各矿山入井人员管理的难度;二是会造成各矿山通风系统紊乱;三是导致炮烟无序扩散引发中毒窒息事故;四是在一个矿山发生灾害时也容易造成事故的扩大,如火灾时导致火灾烟气蔓延至其他矿山,水灾时可能造成水淹没其他矿山。相邻矿山的井巷相互贯通是指一个矿山的井巷与其他矿山的井巷直接贯通或采用临时设施隔断贯通井巷的情况。相邻矿山的井巷相互贯通,即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四)没有及时填绘图,现状图与实际严重不符。(四)没有及时填绘图,现状图与实际严重不符。解读:解读: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第 4.16条要求:“矿山应保存以下图纸

10、,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1)矿区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图;(2)井上、井下对照图;(3)中段平面图;(4)通风系统图;(5)提升运输系统图;(6)风、水管网系统图;(7)充填系统图;(8)井下通讯系统图;(9)井上、井下配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10)井下避灾路线图。”生产矿山在 6 个月内没有根据矿山实际情况的变化,更新上述十类图纸之一,造成现状图纸与实际严重不符合即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五)露天转地下开采,地表与井下形成贯通,未按照设计要求采(五)露天转地下开采,地表与井下形成贯通,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取相应措施。解读:解读:露天转地下开采,如果地表与井下井巷形成

11、贯通,水经由与露天坑相通的井巷和垫层空隙流入地下采场,可能酿成淹井事故。矿山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技术论证并由有资质设计单位进行设计,采取疏、堵、排等相应措施。未按照设计采取措施即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六)地表水系穿过矿区,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防治水措施。(六)地表水系穿过矿区,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防治水措施。解读:解读:地表水系是指湖泊、水库、溪流、河流等。地表水系穿越矿区而未采取相应防治水措施会导致地表水进入井下巷道,可能引发淹井事故。对于地表水系穿越矿区,矿山应根据矿区水文地质等实际情况组织技术论证并由有资质设计单位进行设计,采取诸如河流改道或留防水隔离矿柱、排干、设置截(排)洪沟、帷幕

12、注浆等措施。没有按照设计采取措施即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七)排水系统与设计要求不符,导致排水能力降低。(七)排水系统与设计要求不符,导致排水能力降低。解读:解读: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第6.6.4.1 条规定:“井下主要排水设备,至少应由同类型的三台泵组成;工作水泵应能在 20h 内排出一昼夜的正常涌水量;除检修泵外,其他水泵应能在 20h 内排出一昼夜的最大涌水量。井筒内应装设两条相同的排水管,其中一条工作,一条备用。”排水系统主要设施包括排水泵和排水管路。排水系统与设计要求不符,导致排水能力降低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1.排水泵数量少

13、于 3 台;2.工作水泵排水能力低于设计要求;3.除检修泵之外的水泵排水能力低于设计要求;4.井筒排水管路少于 2 条;5.井筒排水管路排水能力低于设计要求。(八)井口标高在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八)井口标高在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 1 米以下,未采取相应防护米以下,未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措施。解读:解读: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第6.6.2.3 条规定:“矿井(竖井、斜井、平硐等)井口的标高,应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 1m 以上。特殊情况下达不到要求的,应以历史最高洪水位为防护标准修筑防洪堤,井口应筑人工岛,使井口高于最高洪水位 1m 以上。”井口标高在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

14、1 米以下,未按照设计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即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九)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及复杂的矿井没有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九)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及复杂的矿井没有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配备探放水作业队伍或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配备探放水作业队伍或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解读:解读:水文地质类型在具有相关资质的勘探单位出具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探报告中给出,一般划分为简单、中等和复杂三种类型。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及复杂的矿井应设置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防治水机构主要的工作包括:水文地质调查、收集相关的水文地质资料、制定防治水措施计划、检查防治水设施的状况等。探放水作业队伍应有由经验的人员组成,并根据相应规

15、章制度进行探放水作业。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主要是配备专用的探放水钻机,不能使用普通电钻及凿岩设备进行探放水。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及复杂的矿井,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即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1.没有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2.没有配备探放水作业队伍;3.没有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十)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的矿山关键巷道防水门设置与设计要求不(十)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的矿山关键巷道防水门设置与设计要求不符。符。解读:解读: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第6.6.3.3 条规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山,应在关键巷道内设置防水门,防止泵房、中央变电所和竖井等井下关键设施被淹。防水门的位置、设防水头

16、高度等应在矿山设计中总体考虑。”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的矿山,防水门设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1.防水门设置所在的位置与设计不一致;2.防水门设防水头高度低于设计。(十一)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山,未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设(十一)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山,未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设计采取防火措施。计采取防火措施。解读:解读:金属非金属矿山的自燃发火,由于燃烧物一般是硫化物,所以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易造成人员的伤亡。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第 6.7.2.2 条规定:“开采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床,应采取以下防火措施:(1)主要运输巷道和总回风道,应布置在无自燃发火危险的围岩中,并采取预防性灌浆或者其他有效的防止自燃发火的措施;(2)正确选择采矿方法,合理划分矿块,并采用后退式回采顺序。根据采取防火措施后矿床最短的发火期,确定采区开采期限。充填法采矿时,应采用惰性充填材料。采用其他采矿方法时,应确保在矿岩发火之前完成回采与放矿工作,以免矿岩自燃;(3)采用黄泥灌浆灭火时,钻孔网度、泥浆浓度和灌浆系数(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矿业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