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塘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整体设计2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444575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128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塘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整体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茶塘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整体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茶塘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整体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茶塘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整体设计2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茶塘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整体设计2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塘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整体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塘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整体设计2(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街街洞洞矿矿业业公公司司茶茶 塘塘煤煤矿矿紧紧急急避避险险系系统统整体设计整体设计说说明明书书湖南省煤业集团白沙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12 年 4 月茶茶塘塘矿矿井井“六六大大系系统统”整体设计整体设计说明书说明书茶塘煤矿生产能力:茶塘煤矿生产能力:7 万吨万吨/年年 矿矿 长:长:总总 工工 程程 师:师:审审 核:核:检检 查:查: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湖南省煤业集团白沙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12 年 4 月主要编制人员专 业姓 名职 称签 名机电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目目 录录前言前言 一、概述 二、编制设计的主要依据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 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基本情况矿井基本情况 第一节 企业概况

2、 第二节 地质条件 一、地层、构造、煤层特征 二、水文地质条件 三、矿井瓦斯等级、煤层自燃、煤尘爆炸性 四、开采技术条件 第三节 矿井生产现状 一、生产能力 二、开拓系统及采煤方法 三、提升运输系统 四、通风系统 五、排水系统 六、压风系统 七、供电系统 八、防尘、防灭火系统 九、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现状 第二章第二章 煤矿煤矿安全风险及避灾分析安全风险及避灾分析 第一节 矿井主要安全风险分 第二节 井下避灾方式分析 第三章第三章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第一节 自救器 第二节 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分布依据及地点 一、 紧急避险设施分布地点依据 二、 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数量及分布地点 第三

3、节 紧急避险设施类型及容积 一、紧急避险设施类型 二、紧急避险设施容积 第四节 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及整体性设计一、 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二、 紧急避险系统整体性设计 第五节 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建设工期 第六节 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管理体系、规章制度第七节 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 第八节 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安全技术措施 第九节 投资概算 第四章第四章 避灾路线避灾路线 第一节 水灾时避灾路线 第二节 火灾、瓦斯、煤尘爆炸时避灾路线 第三节 煤与瓦斯突出时避灾路线 第五章第五章 紧急避险应急基本预案紧急避险应急基本预案 第一节 水害事故应急基本预案 第二节 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基本预案 第三节 煤尘爆炸事故应急

4、基本预案 第四节 井下火灾事故应急基本预案 第五节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急基本预案 附后:1. 设备清册2. 概算表3. 瓦斯、煤层自燃性、煤尘爆炸性鉴定文件复印件4. 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5. 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6. 各硐室布置平、剖、断面图,设备设施布置总图,硐室各系统布置图 说明: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总平面布置图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为 1:2000 图, 单独装订。茶塘煤矿紧急避险系统设计茶塘煤矿紧急避险系统设计前言前言一、概述一、概述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 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紧急避险“六大系

5、统”的通知 (安监总煤装修 2010146 号)以及湘煤集团黑金时代有限公司“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总体方案(修订) 湘煤股安(2011)160 号的文件精神和资兴矿区安全生产管理局要求,进一步有序推进街洞矿业公司下属两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提高安全防护、应急避险水平和促进安全生产发展,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建设规划设计实施方案。二、编制设计的主要依据二、编制设计的主要依据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 号文件)2.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 (安监总煤装2010146 号文件)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

6、通知 (安监总煤装201133 号文件)4. 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安监总煤装2012 15 号5.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6.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7.煤矿矿井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8.煤矿安全规程2011 版9.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10.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2010 年1 月 21 日实施;11.煤矿安全工程设计 ;12.湖南黑金时代股份有限公司“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总体方案(修订) (湘煤股安2011160 号文件)湖南省煤业集团公司 3月 20 日会议精神要求。13. 街洞矿业公司茶塘矿井的相关技术资料。三、

7、设计的指导思想三、设计的指导思想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结合矿区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围绕煤矿井下可能出现矿井火灾、煤尘爆炸、瓦斯爆炸等灾变情况,使矿工在紧急避难硐室的掩护下成功避险或等待救援,保障职工生命安全。2.根据矿井采掘期间实际及可能发生的灾变情况,合理建设紧急避难硐室。3.紧急避难硐室与煤矿原有监测监控、人员管理、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讯联络等系统相互连接,在紧急避难硐室安全防护功能基础上,依靠其他避险系统的支持,提升紧急避难硐室的安全防护能力,实现井下各避难硐室与井上指挥中心平台双向信号传输。4.在符合国家相关要求,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节省工程投资

8、。5.因地制宜,根据各矿实际情况,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6.尽量利用现有的巷道,少掘巷道,减少开拓费用7.避难硐室选址充分考虑其最大服务年限,各系统设备选型留有余地,能充分满足区域内避难人员数量的需求,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按规定留有一定的备用系数。8.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设置清晰、醒目的标识。紧急避险系统并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紧急避险设施、配套系统、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9.设计是按照茶塘矿井目前的开采基本情况及 5 年计划制定。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基本情况矿井基本情况第一节第一节 企业概况企业概况

9、一、地理位置一、地理位置茶塘煤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栖枫渡镇畔冲村,行政上隶属于栖枫渡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 11300051130118,北纬 255537255642。主井井口标高为+178.6m。矿区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东距京广铁路街洞东站 5km,距京珠高速公路 5km,有县级公路与之相接,西距 107 国道约 1km,南距湖南省郴州市约 20.5km。交通运输极其便利。二、矿井概况二、矿井概况1. 茶塘矿井 1955 年开始筹建,1956 年 3 月投产,原煤设计生产能力 7 万吨/a,核定生产能力 6 万吨/a,矿井采用斜井暗斜井多水平分区式联合开拓方式,边界式通风,可采煤层:主

10、采 6、7 煤。设有主井、风井。2. 矿在册员工 352 人,其中矿领导 8 人,采掘生产人员 232 人;现有工程技术人员 12 人,其中:中级职称 2 人。3. 矿区实行矿长负责制,二级管理,下设十二个生产连队,即:煤掘一队、煤掘二队、采煤队、掘一队、掘二队、掘三队、楚一队、机电队、运输队、通风队、钻探队、地面队。4. 茶塘矿井定高瓦斯矿井,开采地质条件差,煤层赋存复杂,自然灾害不严重,顶板是矿井主要的自然灾害。5. 煤炭产品为低中灰、低硫、低磷、特高热值之无烟煤,是洗选、动力、冶金、化工、发电等行业的首选煤种:平均灰份1225.2%,硫份 0.30.6%,分析基挥发份12%,低位发热量在

11、42005550 千卡/公斤,产品主要直销湖南资兴三都焦电有限公司、广东韶关钢,湖南涟钢、江西萍钢。年销售煤炭约 6 万吨。第二节第二节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一、一、地层、构造、煤层特征地层、构造、煤层特征1. 矿区西起塘山背断层,南至岔路口,东至舒源,北止栖凤渡街洞,含煤面积 4.8 平方公里。2. 本井田内出露的煤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白垩系、侏罗系下统茅仙岭组、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二叠系上统大隆组、龙潭组、二叠系下统当冲组。现由上而下简述如下: 第四系(Q):主要分布在小溪两岸及山坡上和地形低凹地带,前者多为冲积层,后者多为坡积及残积层。厚 020米。 白垩系(K):分布于大邱铺、舒源一带。上部

12、为紫红色粉岩,夹薄层砂砾岩。砾石成分为灰岩,砾石直径为 15 公分,下部为砾岩,砾石成分砂岩、灰岩、硅质岩,砾石直径17 公分。铁质胶结、致密坚硬。厚 0412 米。 侏罗系下统茅仙岭组(J1):出露在 5047 线之间,由灰色、灰绿色、厚层状、中粒和细粒砂岩,及粉砂岩、粘土岩组成。砂岩以石英、长石为主,含较多的暗色矿物,泥质胶结,较松,局部含泥岩、粉砂岩,炭质包裹体,厚 0272 米。 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出露于西部大邱铺一带,此层仅有钻孔 5204 和 5205 孔。浅灰色、薄层状至中厚层状灰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 16 米。 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 ):出

13、露于井田西部 57 线至F11断层之间,钻孔穿过此层位仅有 6 孔。上部为深灰色及灰黑色,薄层状硅质泥岩。中部为灰色硅质泥岩,下部为深灰色薄层状硅质泥岩,夹大量的斑状、条带状黄铁矿,产丰富的菊石化石。底部为一层厚约 5 米的白云质菱铁质 灰岩,全层厚约70 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 L):出露于井田中部,形成区内南西北东向山脊,地貌特征明显。根据岩性及含煤性不同划分为上、下两段,全层厚约 582 米。 中上统壶天群(C2+3):分布在井田西南端西边岭附近,岩性为灰白色及肉红厚层状灰岩,厚度不详。含煤地层3. 本矿区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二叠系龙潭组,具体分别情况如下: 1

14、 煤组(P2L28):深灰色、薄层状砂质泥岩及粉砂岩,水平及缓波状层理,含大量的斑状,星点状及浸染状黄铁矿,产小个体瓣腮类动物化石,底部夹煤线称 1 煤层,厚约 15 米。 薄层砂岩(P2L2K):灰色、薄层状细粒石英砂岩,硅质胶结,致密坚硬,断续水平层理、缓波状层理及小型楔状层理,中部夹深灰色粉砂岩,产植物化石碎屑,含菱铁质结核,厚约12 米。 2 煤组(P2L27):深灰色至灰黑色砂质泥岩,层理不明显,夹稀疏的扁豆状菱铁矿结核,产大量的瓣腮类动物化石,偶见螺化石。本层俗称结核泥岩,为标志层,底部含煤一层称2 煤层,厚约 31 米。 3 煤组(P2L26):中上部为灰色至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

15、,硅质胶结,较坚硬。下部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底部含煤一层,称 3 煤层,厚约 23 米。 4 煤组(P2L25):以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不稳定的细砂岩,水平层理,有植物化石碎片,偶见海豆芽化石,底部含煤线,称 4 煤层,厚约 23 米。 5 煤组(P2L24):本组岩性比较复杂,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互层组成。中夹有透镜状、肾状菱铁质结核,产丰富的大羽羊齿,柯达狄等植物化石。中上部为泥岩中产丰富的海豆芽动物化石。中部夹有 12 层不稳定煤层,底部为 5 煤层,厚约 39 米。 6 煤组(P2L23 ):本组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局部夹细砂岩,产大羽羊齿

16、及海豆芽化石,夹极不稳定煤层。中部为中粒或细粒砂岩,灰色、中厚层状,断续波状层理及小型斜层理,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泥质、硅质胶结,较疏松,俗称疏松砂岩,为 61煤,局部含煤 2 层,称 61煤、62煤,本组厚约 58 米。 7 煤组(P2L212):本组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以细砂岩及粉砂岩为主,夹砂质泥岩,具水平层理,产丰富的植物化石碎片,夹菱铁质结核。中部夹不稳定的煤层 14 层,底部含煤一层称 7 煤层。下部为粉砂岩及砂质泥岩,深灰色,薄层状水平层理,夹扁球状菱铁质结核和“龟形”结核,产瓣腮类化石,螺体一般长 25 毫米, “龟形”结核和螺化石泥岩为龙潭组上下段分界标致层,本层厚约 70 米。 8 煤组(P2L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矿业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