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标准0028-2000电子压力计试井技术规程

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2KB
约23页
文档ID:55444440
标准0028-2000电子压力计试井技术规程_第1页
1/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SY TZ 0028-2000电子压力计试井技术规程2000-12-15 发布2001-03-01 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发布Q/SYQ/SY TZ 0028-2000I目 次前言.II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 2 电子压力计使用环境及其选用1 3 存储式电子压力计试井1 4 地面直读式电子压力计测试2 附录 A(标准的附录)塔里木盆地 井电压设计及小结5 附录 B(标准的附录)地面直读系统试井施工设计9 附录 C(标准的附录)地面直读试井现场报告.15Q/SY TZ 0028-2000II前 言本标准由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归口单位: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 本标准起草单位: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春江Q/SY TZ 0028-20001电子压力计试井技术规程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存储式电子压力计及地面直读式电子压力计测试的程序及规则,内容包括电子压力 计的使用环境及其选用、测试前的准备工作、现场作业规则、资料录取系统的使用以及资料录取要求, 并附施工设计与小结格式、现场报告格式编写内容等。

本规程适用于塔里木油田油气水井电子压力计试井(测试)作业2 电子压力计使用环境及其选用2.1 存储式电子压力计适用于地层测试、试井、酸化、压裂施工作业 2.2 地面直读式电子压力计适用于较长时间的试采、试井作业,是对存储式电子压力计测试的补充和 延伸 2.3 电子压力计的选用: 2.3.1 压力精度不大于满量程的 0.04% 2.3.2 温度精度不大于 0.5℃ 2.3.3 压力分辨率不大于满量程的 0.0005% 2.3.4 温度分辨率不大于 0.005℃ 2.3.5 压力年漂移量不超过 3Psia 2.3.6 压力长期稳定性不大于满量程的 0.15% 2.3.7 存储容量及量程满足资料录取要求 2.3.8 连续使用 5 次或时间超过半年,应校验3 存储式电子压力计试井3.1 资料收集 3.1.1 了解施工井的井位、层位、作业井段、钻具(油管)组合、配合工具的尺寸、扣型和连接情况以 及套管数据 3.1.2 了解施工类型(例如:测试、酸化、测压等)及方式 3.1.3 预测各施工层段的作业时间 3.1.4 尽可能掌握目的层压力、温度以及压井液的类型、密度等参数 3.2 工具准备 3.2.1 电子压力计的准备 3.2.1.1 选出压力及温度量程合适的压力计,要求采用测点最高压力在压力计满量程的 50%~90%范 围内的压力计。

3.2.1.2 要求压力计在标定合格有效时间内 3.2.1.3 常温、常压下读压力计状态正常 3.2.1.4 对所选压力计进行试采点且工作正常 3.2.1.5 按规定检查和保养好压力计 3.2.1.6 将准备好的压力计装在防震性较好的箱子里面 3.2.2 准备好压力计接口箱,连接线及接口箱电池,保证和压力计通讯良好 3.2.3 准备好压力计电池Q/SY TZ 0028-200023.2.4 准备好数据处理系统 3.2.5 准备好压力计安装工具 3.2.6 压力计托筒的准备 3.2.6.1 根据收集到的工程资料,准备相应尺寸的电子压力计托筒和变扣接头 3.2.6.2 酸化施工中,选择避免酸液腐蚀压力计外筒的托筒及连接方式 a 外挂内传压的托筒将压力计连接在封隔器之上 b 下部带盲堵的内压托筒将压力计连接在筛管之下,压力计上加隔离液 3.2.6.3 对高产油气井的测射联作,最好选用外挂内传压托筒 3.2.6.4 对于测射联作,注意压力计的减震 3.2.6.5 检查托筒及变扣的各道扣是否完好 3.2.6.6 保证托筒的水眼通畅 3.2.6.7 定期对压力计托筒进行试压 3.3 压力计入井前的准备工作 3.3.1 检测好压力计状态及工作情况。

3.3.2 根据施工要求编制合理的工作程序 3.3.3 将编好的程序输入压力计并检测程序是否真正输入 3.3.4 将电池与压力计连接并观察压力计是否工作有些压力计能用蜂鸣器听见其采点声,有些则可 由电池上的指示灯观察到) 3.3.5 记录好压力计接电池时间 3.3.6 把压力计托筒连接好,吊上钻台,按标准紧扣后入井 3.4 施工过程 3.4.1 及时向甲方监督提供压力计工作程序单 3.4.2 随时了解井上的施工动态并作好时间记录及过程描述 3.4.3 要求现场记录与甲方监督统一 3.5 进行原始数据的回放,按一定的格式存盘 3.6 数据分析 3.6.1 按资料录取要求读出各主要点的压力及温度值,如:测试的流动、关井、初终静压力值,酸化 的高挤压力值等要求读值准确且具有代表性 3.6.2 对井下复杂情况(如:环空漏失,开关井失败,堵塞,地层窜等)作出定性分析 3.6.3 对地层衰竭,污染,渗透性等作出初步判断 3.6.4 简单计算出地层的压力及温度系数 3.6.5 通过图形放大处理可具体地了解各个施工过程和工艺 3.7 资料收集 3.7.1 用格式化过的好软盘将压力计文本文件拷于其中 3.7.2 填写好软盘标签,标签要求填写以下内容:井名、层位、层序、井段、试井日期、压力计型号 及编号、压力计下深、文件名、作业单位。

3.7.3 填写施工任务通知单 3.7.4 打印出压力计程序单以及压力和温度展开图 3.7.5 认真填写电压设计及施工小结试井设计编写根据甲方下达的试油设计,射孔通知单等为主要 依据编写施工设计及小结编写按同意的设计格式逐项认真填写,数据准确,字迹、图表工整清晰, 一律采用法定单位制,并由乙方施工队伍负责填写一式三份,经甲方试油监督审批签字格式见附录 A4 地面直读式电子压力计测试Q/SY TZ 0028-200034.1 测试前准备 4.1.1 测试井基础数据的收集 4.1.1.1 根据甲方下达的测试井号、地质方案,尽可能全面收集下列数据:测试井基本数据、套管结 构、目前井内管柱结构、测试(射孔)井段数据、异常情况、地层流体产能数据、油气水全分析数据、 井口采油树(控制头)连接法兰(变扣)类型 4.1.1.2 根据收集的资料对井底压力、温度、井口压力及地表温度进行预测,并了解井场情况及上井 道路状况 4.1.2 电缆及动力设备的选择和要求 4.1.2.1 根据已有数据确定选用车装或橇装设备,调试检查,确保性能完好 4.1.2.2 确定选用普通或防硫电缆及密封流管规格,电缆内外电阻值不小于 20MΩ。

4.1.3 井口防喷装置的选择和要求 4.1.3.1 确定选用普通或防硫井口防喷装置及内径、规格 4.1.3.2 确定选用电缆防喷器(BOP)、上下捕捉器、防喷管数量、密封流管数量、法兰(变扣)类型及提 升系统,准备足量配件 4.1.3.3 确定气动柱塞泵型号、密封油类型,准备好空压机系统 4.1.4 下井仪器、工具的选择和要求 4.1.4.1 确定选用电子压力计型号(具体参照:3.2.1 电子压力计的准备),与计算机系统在地面联机, 进行复验数据录取 4.1.4.2 确定选用加重杆类型、规格与根数;磁性定位器及电缆头规格 4.1.4.3 每件下井仪器、工具必须进行盘根丝扣检查,做导通、绝缘检查,加重杆内芯电阻不大于 0.2Ω,内外电阻值不小于 20Ω 4.2 现场作业规则 4.2.1 安装井口防喷设备及组装下井仪器 4.2.1.1 根据井场条件将试井车(橇)停放在距井口 15~20m 处,上风或侧风位置,电缆滚筒对正井口4.2.1.2 慢速松放电缆,长度约为 60m 4.2.1.3 安装井口变扣、电缆防喷器(BOP)、液压控制管线及手压泵 4.2.1.4 安装指重表传感器和地滑轮,使电缆在正常起下时,地滑轮处电缆夹角应为 90°。

4.2.1.5 将起吊架固定在大钩上,然后将天滑轮装于起吊架上,再安装密封流管,制作电缆头,测量 电缆通断、电阻值,要求内芯电阻不大于 500Ω,内外电阻值不小于 20MΩ,再连接 1~2 根加重杆 4.2.1.6 连接防喷管,依次安装液压胶封控制管线、密封油进出口高压管线,并与防喷管固定,再连 接手压泵、气动柱塞泵 4.2.1.7 将密封流管与防喷管串吊起至井口上方,按要求依次连接加重杆、磁性定位器、电子压力计、 导锥;打开地面资料录取计算机,检验下井仪器是否工作正常,之后关闭 4.2.1.8 操作电缆滚筒,指挥游动大钩,先将下井仪器提入防喷管内,再将防喷管串吊起安装至井口 BOP 或下捕捉器上 4.2.1.9 连接防喷管和下井仪器时,要仔细检查丝扣和“O”形圈是否完好、清洁,涂抹丝扣油 4.2.1.10 井口安装完毕后,确定压力计位置(距补心距离),调整计数器,在滚筒电缆上做记号 4.2.1.11 开井前井口 BOP 必须按规定试压合格 4.2.1.12 启动地面资料录取系统,使计算机、压力计进入工作状态 4.2.1.13 调节气动柱塞泵出口油压,使其高于井口压力 10~15% 4.2.2 下电缆工具 4.2.2.1 缓慢打开采油树总闸门、试井闸门,使电缆工具下入井内,记录初始电缆工具悬重。

4.2.2.2 下放电缆速度必须平稳,300m 内速度不大于 5m/min,以后可逐渐加快下速,但不许超过Q/SY TZ 0028-2000450m/min,每下放 300m 应停 1min,并记录电缆工具悬重 4.2.2.3 按设计要求测量压力梯度、温度梯度 4.2.2.4 压力计下至设计位置后,用手压泵打压使密封流管胶半封封闭 4.2.2.5 测试过程中若半封失效,可关闭电缆防喷器(BOP) 4.2.3 测试中资料录取系统的使用要求 4.2.3.1 合理选用电源,电压应为 200~230V,频率应为 47~50Hz;连接要牢固,接 UPS 向计算机、 接口箱、打印机供电,确保电源不问断 4.2.3.2 检查系统线路和电源连线,确认无误后,接通电源 1min 后打开 UPS,20s 后依次打开打印机、 接口箱、显示器、主机 4.2.3.3 严禁录取资料时突然关闭电源,若遇停电事故,要及时退出工作状态,关闭系统 4.2.4 测试中资料录取要求 4.2.4.1 根据设计确定和调整资料录取速度 4.2.4.2 地面应记录的数据有:时间、压力、温度、工作制度、井口压力、油气水产量、含水和工序、 开关井次数等。

4.2.4.3 录取资料的同时,应及时对资料进行解释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提出调整建议 4.2.5 起电缆工具 4.2.5.1 起电缆的目的有:测试结束、上提测梯度、检查井下仪器或电缆 4.2.5.2 起电缆前,先将密封流管胶半封的控制手压泵卸压,检查 BOP 的闸板,要确定全部打开 4.2.5.3 慢速下放电缆 1~2m,确认无遇卡现象,记录悬重,并与下到时悬重对比有无异常 4.2.5.4 起电缆必须匀速上提,最大速度不得大于 50m/min,滚筒电缆要排列整齐 4.2.5.5 起电缆通过井内管串缩径处时,速度应控制在 18m/min 以内 4.2.5.6 若悬重突然增加,在电缆弱点允许拉力范围内,上下活动未能解卡,应停止上提,查找原因, 采取相应措施 4.2.5.7 距井口 100m 时,放慢速度;距井口 30m 时,用人拉电缆,缓慢回收电缆,直至井下工具到达 密封流管底部,刹死滚筒 4.2.5.8 关闭试井闸门 2/3,缓慢下放电缆工具试探闸门,判定工具已过后,全部关闭闸门,打开 BOP 卸压阀卸压,关闭气动柱塞泵 4.2.5.9 将 BOP 上接头卸开,配合游动大钩,操纵电缆,将下井工具依次卸掉。

4.2.5.10 依次卸下防喷管、密封流管、上下捕捉器、电缆防喷器(BOP)、液压控制软管,戴好护丝, 保养干净后装箱固定,以便运输 4.3 地面直读施工设计格式及现场报告 4.3.1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