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语文《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436576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一语文《我心归去》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我心归去》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我心归去》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我心归去》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我心归去》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一语文《我心归去》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一语文《我心归去》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我心归去我心归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课 题题我心归去课课 型型现代文新授课 课课 时时1课时教教 具具多媒体课件 知识点知识点 1、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 反复诵读,体会文中浓浓的思乡情。 能力点能力点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教育点教育点 1、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2、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重难点重难点 1、把握文章思乡主题。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师:漂泊的旅人老舍先生告诉我们:他对

2、北平有着一种“说不出的爱” 。今天,让我 们再来走近一位漂泊异国的作家韩少功,看看他是如何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板书 课题) 首先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成果: 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含意。 (PPT) (1)别墅(sh) 静谧(m) 贫瘠( j ) 草坂(bn) 奇诡(gu) 悲怆(chung) 眷顾(jun) 逃遁(dn) 潦倒(lio) 矫饰(jio) 熠熠(y) 模样(m) (2)作者简介 师:说说你所了解的韩少功 生:韩少功 1953 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1968 年初中毕业后作为知青下乡务农, 1977 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1978 年考入湖南师大中文系,1979 年加入中

3、国作家协会,有 短篇小说集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女女女,长篇小说 马桥词典 暗示等。 2002 年 4 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本文题目是“我心归去” ,作者的心归到哪里去?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放声朗读 课文,然后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目标导航,自主阅读二、目标导航,自主阅读 7 (PPT展示教学目标) 1(教师预设)大声朗读全文并思考:写本文时作者身在何方,心归何处? 生:身在法国,心归故乡 提示自读要求:用铅笔在不认识的生字词下面画上三角号,借助工具书查出字音或词 义,如果词语的义项很多,要依据语境,选出适合于语境的义项。标清自然节序号。 三、合作学习,交

4、流探究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师:作者身在巴黎,为何心归故乡,难道巴黎的生活条件不好吗? 生:不是。 师:从文章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第1小节。 师:找学生朗读第1节,思考:作者在法国的生活条件是怎样的? 生:法国环境和条件好,“雅静的别墅”、“两层楼”、“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 、“蓝海”、“绿公园”。可见作者在法国的生活条件是相当的风雅奢华。 师:同学们要是居住在这样一个风雅奢华的地方,心情如何? 生:很爽。 师:那作者的感受和大家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一样?请同学们齐读2、3、4三段,然后找找看关键词,概括一下作者 在巴黎居住的心情。 生:难耐的冷清、孤独、寂寞、空虚

5、。 师:那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自己的心情的? 生运用夸张手法 如:“对吊灯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无聊至极的举动,六次 已经让人倍感无聊了,何况是六十次。 这个,说明无聊的日子将作者几乎逼“疯”了。 生直写寂寞 如:“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 何方”,两个“不知道”说明这里的一切都那么陌生,人群陌生,环境陌生 生运用反复手法 如:“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连 用三个“法语”用反复来渲染心中的烦闷,熟悉的母语离你而去,就像被囚禁在监狱里无 处可逃。“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 生运用比喻修辞 如:“悬崖”“深谷”,将

6、抽象的无形的情感孤独与空虚,写得 具体化、形象化。 教师小结:(PPT 展示) 1 法国的“家”:雅静、大、环境优美物质环境优裕 感受: 没有熟悉的声响冷清没有熟悉的环境、人群无所适从 没有熟悉的语言无处逃遁 没有熟悉的文化 无可入手 师:他思念的故乡又是什么样的?文章哪一部分有对故乡的描写? 生:第六小节 师:齐读第六小节 生:提取关键词句概括故乡的特点 生: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 绿得能融化你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 师:作者通过一组排比和对比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他的故乡贫瘠又脏乱。 师:对故乡贫瘠又脏乱的故乡作者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7、生:亲切,激动,幸福 四、重点讲解,深度研习四、重点讲解,深度研习 师:故乡贫瘠又脏乱,作者为什么反而感觉亲切,激动,幸福? 生:作者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而且这种对故乡的爱可以说是到了一种执爱的境界。 师:那究竟什么才是“故乡”呢?请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自己对故乡的理解。 (生自读 7、8、9 小节,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对故乡的理解。) 生:“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壮年,也就是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成 了我们自己。 ”这句话准确描述了故乡与我们的关系。也就是说故乡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是我们自己,因为故乡有亲人,有自己的历史,有血、有泪、有汗水、有眷顾。 生:“故乡不是商品,不是旅游景区,

8、不是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故乡比旅游景区 多了血、泪、汗水。 ”这里的“血”是指“血浓于水的情感” ;“泪”里面更多的是“爱” , 就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 沉” ;“汗水”就是我们的奋斗与付出。 生:“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 “失血的矫饰”是指不带感情的,旅游景区与故乡相比,缺乏一些令人眷顾的“悲情” , 少了一些血、泪、汗水。 1 师:根据以上同学的回答,哪个同学能把“什么是故乡”浓缩为一句话? 生:故乡是生命之根。 生:“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虚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 阴沉连日

9、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 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三个失望饱含对故乡更美好的希望,这是对故乡的真爱, 是发自内心的爱。这种爱,才能引发有价值的物质和精神的创造。你为故乡的劳动和奉献 会使故乡繁荣富强。 生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 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因为只有奋斗、奉献,才会在故乡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 迹,故乡也才会作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分离,才会在感情上有不可割舍的珍惜。 师:根据以上同学的回答,哪个同学能把“什么是故乡”浓缩为一句话? 生:故乡是奉献之所。 生:“没有故乡的人一无所有。而萍飘

10、四方的游子无论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 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 人心灵的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 师:由此可见,故乡是生命之根、奉献之所、无价财富,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 所以所有漂泊在外的旅人无论走得多远,都会思念故乡,都依然忍不住回头眺望。 板书:故乡是生命之根 故乡是奉献之所 故乡是无价财富 五、当堂达标,拓展提高五、当堂达标,拓展提高 (一)诗歌鉴赏 师:正因为故乡如此美好,古往今来,吟诵故乡的诗词很多,请同学们赏析余光中的 乡愁四韵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11、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1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那血一样的海棠红 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那信一样的雪花白 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师生共同赏析 (二)布置作业 阅读的孙犁的老家 ,回答以下问题。 老 家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最近几天,又 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 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

12、无法打听。或者是遇 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 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 身。 其实, “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 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 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那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 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

13、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 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情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1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 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 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 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

14、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 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 “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 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 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 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 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留在那里,实 在太不调和了。 我解嘲似的说:“那

15、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 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1.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 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3.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的心情。 4文章结尾所说“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消失”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1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我心归去 故乡是生命之根 法国圣纳塞尔市 故乡 故乡是奉献之所 故乡是无价财富 雅静 贫瘠脏乱 大 环境优美

16、 教教 后后 记:记: 本专题是以“文本研”为主导学习方式的,也就是要引导学生注重对文本的充分认 读,学会揣摩研习文本本身的词句来理解文章内涵和情感,尽量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求问 题及问题的解决,并感知作者的情感。所以在课堂上我多次要求同学们阅读文本,在文本 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方式本身也弥补了学生家园之思体验不足的缺憾。有时学生只停留在 对文章肤浅的认识上,其实没有真正走进文本。所以在处理本篇散文时,我就用看似很寻 常很简单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教学生用剥笋法,走入文本深处,探索问题真相,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 设计亮点:设计亮点: 本课设计的最大亮点是教师从题目入手,由浅入深,引领学生逐步走入文本,领会文 章的精妙之处。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 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