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经皮射频消融操作规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435641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癌经皮射频消融操作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肺癌经皮射频消融操作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肺癌经皮射频消融操作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肺癌经皮射频消融操作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肺癌经皮射频消融操作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肺癌经皮射频消融操作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癌经皮射频消融操作规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肺癌经皮射频消融操作规范 一、治疗原则一、治疗原则 射频消融治疗目标是可见肿瘤(gross tumor volume, GTV)和GTV周围的亚临床病灶(clinicaltarget volume, CTV)。中心型肺癌距肺门部较大血管的距离应至少为5mm。受局 部治疗的局限,病灶 5cm不推荐对单纯消融治疗。对多个病灶 或更大的肿瘤,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引流区域淋巴结辅助常规放 疗或化疗配合放化疗治疗明显优于单纯的射频治疗。 二、适应证二、适应证 经病理学证实的不能手术切除的肺癌,包括原发性肺癌如腺 癌,鳞癌,小细胞癌或者转移性肺癌。根据肿瘤大小、形状、部 位和患者全身状况等因素选择射频消融。

2、早期局限性周围型肺癌 的射频消融治疗可获得根治效果,可作为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首 选手段。当肿瘤较大超过5cm并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时, 射频消融作为姑息治疗,最大限度减少肿瘤负荷,并应考虑与其 他治疗手段如放化疗相结合治疗。 根治性消融治疗:早期局限性孤立性周围型肺癌,不能手术 的患者,以控制局部肿瘤为目的。当子电极覆盖肿瘤靶区,治疗 温度达到95C,对于肿瘤靶区3cm的维持10分钟;靶区5cm 的维持20分钟,周围正常肺组织发生毛玻璃样改变超过0.5cm, 可以达到根治性效果。 姑息性消融治疗:作为缓解病变的措施,以减轻症状和延缓 肿瘤生长为目的。化疗前减少肿瘤的负荷;缓解由于肿瘤浸润

3、生 长造成的局部症状,如胸痛,胸壁疼痛或呼吸困难;缓解骨转移 的疼痛;肿瘤复发不适合再次放疗或手术。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 和治疗目的,以消融不波及周围重要器官如血管、神经、壁层胸 膜、膈肌和纵膈内结构为宜。 三、禁忌证三、禁忌证 肿瘤位于肺门部,侵犯肺叶以上支气管或肿瘤呈浸润状;肿 瘤过大,需消融范围达1/3肺脏体积者;弥漫性肺癌;主要脏器 严重的功能衰竭;活动性感染;不可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及血象 严重异常的血液病;肺功能较差,大量胸水、意识障碍或晚期恶 液质,预计生存小于3个月。 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 1、基本要求:为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射频消 融需要在CT引导下进行,确保治

4、疗区域(CTV)的边缘距重要器 官或组织结构1cm。为获得“安全边缘 ”,彻底杀灭肿瘤,消 融范围力求达到癌旁组织(CTV)0.5cm。对边界不清晰、形状不 规则浸润型癌或转移癌,在邻近组织及结构条件许可下,建议扩 大瘤周安全范围超过1cm。消融后 1个月进行疗效的评估,以强 化CT判定病灶完全无增强为完全消融 (CR)。若消融不完全,可 补充治疗。若经 3次消融仍不能获得 CR,应放弃消融疗法。治 疗后应定期随访复查,以及时发现可能的局部复发和新病灶。 2、靶区确定:术前CT(平扫+强化+三维重建),PET/CT用于确 定适应症:包括肿瘤大小,形状,数量,血管分布,以及重要器 官结构,正确评

5、估疗效与风险。依靠高质量增强CT、PET/CT的图 像确定靶区,充分考虑肿瘤的大小、边缘情况、穿刺通路和肿瘤 周围组织器官等因素。治疗计划包括勾画肿瘤轮廓和靶区, 初步 决定穿刺点和穿刺通路,在靶区内布置靶点和计算治疗功率、温 度和时间, 显示三维温度分布。在靶区确定时在可见肿瘤(GTV) 基础上根据各肿瘤所在部位的周围脏器和肿瘤侵润情况适当外扩 5mm(CTV)。对于引流淋巴结区域可配合常规放化疗。 3、治疗计划:规则的肿瘤小于3cm采用单靶点射频消融。肿瘤直 径35cm采用2靶点射频消融。肿瘤直径5cm采用3靶点射频消融。 肿瘤较大或形状不规则时,以多靶点组合,注意均匀布点,以获 得优化的

6、治疗计划。还可以使用适形消融电极, 有利于提高靶区 能量,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治疗计划的处方量以子电极完全覆 盖靶区、治疗区域达到90C,CTV边缘超过达到60C,维持10 分钟以上。当肿瘤较大或形状不规则时, 处方量至少应覆盖靶区 95%范围。多靶点靶区要求同心圆布针,填充时要避免靶区内出 现冷点区域。尽量避免子电极进入限制性器官区。 4、病人体位:以仰卧位为宜,对于接近背部的病变可以采用俯 卧位,尽量避免侧卧位,减少治疗中的移位和不适。在治疗前严 格检查和对照计划与治疗靶点的一致性,选择合适长度的穿刺电 极针,要注意观察治疗床的高度, 避免治疗电极针手柄与机头的 碰撞。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

7、体位变化和不适反应。 5、术前处置与麻醉:术前常规镇静、止痛、止咳、止血预处理, 治疗中以局麻为主,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参考患者的感受,调整 治疗过程。视情况也可以采用全麻。 6、呼吸训练:指示患者保持平静呼吸方式,避免深大呼吸,在 呼气末闭气,此时残气量最小,能够避免病变移位。 7、CT扫描定位与引导穿刺:在体表进针位置放置金属栅格定位 尺,以10mm断层扫描57层,找到肿瘤最大层面,明确肿瘤与周 围较大血管、支气管、纵隔和神经的关系。再病变最大断层为中 心,以5mm断层扫描57层,比较每次扫描病灶位置相近。按照计 划,选择穿刺点、穿刺通路、进针方向、深度和肿瘤靶点。测定 进针点与靶点连线的角

8、度和深度d,平移出床,常规消毒、铺 巾、局麻后,皮肤切口。放置CT穿刺导向支架,插上消融电极穿 刺针,调整针体与CT断层激光定位线重合以及进针角度为。重 复扫描,确定穿刺针的尾影(或延长线)通过靶点。将穿刺针刺 入至深度d,即可以命中肿瘤中心。 8、射频消融治疗:CT扫描确认子电极针出口处位于肿瘤中心, 打开子电极针1cm以固定穿刺针,开始治疗。射频脉冲功率由小 到大贯序治疗,子电极由1cm、2cm逐渐释放,根据温度上升的幅 度,打开到相应的肿瘤大小,并回钩呈球形。随着能量加大和治 疗时间的延长,组织温度逐渐上升,达到设定值时,由计算机控 制能量的射频治疗机自动控制输出功率的大小,保持治疗温度

9、维 持一定的治疗时间,完成一次治疗。 9、若肿瘤较大,以先近后远的原则调整治疗点进行适形治疗。 每个肿瘤治疗次数和治疗时间的长短与肿瘤大小、部位和血供相 关。肿瘤直径小于3cm做1个靶点,温度达到95维持10分钟治疗。 直径大于3cm者每隔2cm采取多靶点治疗,每个靶点治疗10分钟治 疗,直至靶点叠加包含整个瘤体积。 10、射频治疗中,CT断层观察靶区的变化、对周围重要组织有无 影响。治疗中监测无创血压、脉搏及周围血氧饱和度。对于特殊 部位的治疗可以用多点测温电极实时测出身体及治疗靶区各点的 温度,以保证治疗安全和取得疗效。对于较大肿瘤可以通过注射 孔以微量注射泵注射高渗生理盐水,以增加热凝固

10、的范围,此法 又称为“湿消融”。 11、术毕缓慢拔出穿刺电极针,局部再次CT扫描一次,以观察局 部有否出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常规止血、抗菌治疗。 五、并发症五、并发症 射频消融的并发症与CT引导下肺活检相类,包括:气胸、胸 腔积液、发热、胸痛、咳嗽、咯血等,绝大多数较轻,仅个别需 特殊处理。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气胸,多为电极针穿刺所致,发生率从 15至45,需要放置引流管者不超过20。高龄、肺气肿者更 易发生,可发生在术中或术后,少量气体可不予处置,中至大量 气体可胸穿抽气或放置胸腔闭式引流装置,23天多吸收。据报 道气胸发生率高达30%,而我们使用导向型穿刺电极针,一步法 命中肿瘤进行治疗,一般不发生气胸,包括数例双肺肿瘤,均在 同次治疗中行两肺肿瘤射频治疗,均未出现气胸。通常射频使用 15-17G的消融电极针比活检针稍粗,气胸发生率并不比肺活检的 35%高。应用CT导向装置辅助射频消融电极穿刺,一次命中靶点, 并发症较低特别是很少发生气胸。 衢州市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