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试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425930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x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x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x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x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试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XXX 轨道交通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第一条 为切实做好 XXX 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防控舆情危机,维护集团形象和声誉,规避生产经营风险,营造集团建设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根据 XXX 市国资委关于加强国资系统网络舆论宣传引导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要求,特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舆情包括:(一)报刊、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网站)等媒体对集团进行的负面报道;(二)社会上存在的已经或将会给集团造成不良影响的传言或信息;(三)可能或者已经影响社会公众对集团的舆论取向,以及造成其他不良效果的信息。舆情信息根据

2、产生效果分为正面舆情和负面舆情,根据影响程度分为一般舆情和重大舆情。本办法所称一般舆情主要是指网民就地铁施工围挡、交通导行、噪音扬尘污染以及运营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的定向单一投诉;重大舆情主要是指造成重大社会舆论和重大社会影响的媒体报道、网民(主要指“大 V”)评论2或转发、重大事故和突发事件引起的舆论等等,重大负面舆情也称舆情危机。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舆情处置是指利用舆情监测手段,分析舆情发展态势,加强与网络的沟通,以面对面的方式和媒体的语言风格,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虚假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先入为主,确保更准、更快、更好地引导舆情的一种危机处理方法。第

3、四条第四条 集团应对各类舆情(尤其是媒体质疑信息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快速反应、协同应对。按照“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的要求,多渠道、全方位做好舆情收集,及时、规范、合理地做好舆情处置。第五条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及所属各单位。集团各部门、所属各单位须严格按照此办法开展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第二章 舆情管理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第六条第六条 集团设置舆情危机管理小组、舆情管理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成立专门的舆情监测队伍。第七条第七条 舆情危机管理小组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组长,集团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所属各单位新闻发言人及党委宣传部门负责人组成。是集团应对各类舆情处理工作的领导机构,

4、就相关工作做出决策和部署,根据需要研究决定集团对外信息发布,主要工作职责包括:(一)决定启动和终止各类舆情处理工作的相关事宜;3(二)拟定或审议舆情管理办公室拟定的各类舆情信息处理方案;(三)沟通协调各类舆情处理过程中的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四)各类舆情处理过程中的其他事项。第八条第八条 舆情管理办公室设在集团党委宣传部,具体负责集团日常舆情管理工作,主要工作职责包括:(一)完善舆情分析研判体系,对舆情进行分类、分级和定性,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控,开展专题性、综合性分析,研判舆情走向、发展趋势和网民关注点、关注热度;(二)遇舆情发生,根据舆情发生的时期(酝酿期、爆发期、解决期、恢复期),分析舆情严重

5、性、损失相关性,拟定舆情处理方案,报舆情危机管理小组;(三)与市委市政府、国资委和本市主流媒体建立应对舆情协调联动机制,动态更新媒体管理信息,逐步形成全天候、一体化、立体式的工作态势;(四)协调和组织各类舆情处理过程中的对外宣传报道工作,负责组织新闻发布会相关工作;(五)负责做好向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舆情信息报送工作。第九条第九条 集团设置新闻发言人制度。舆情危机发生后,负责统一对外口径的宣传,与媒体接洽,对提供给媒体的信息进行把关,以集团代言人的身份统一对外发布各类信息。4第十条第十条 集团及所属各单位至少各指定一名网络舆情管理员组建舆情监测队伍,负责涉及集团相关信息的收集、编制、报送等工作

6、。第三章 舆情信息的监测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集团各部门、所属各单位要认真研究体会舆情危机发生的阶段性特征,提高对舆情危机的识别和监测能力。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舆情的监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平面媒体、互联网(新闻报道、在线文章、论坛博客、微博信息),广播电视,以及其他新媒体等。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舆情监测方法。网络舆情管理员每天上网浏览北方网政民零距离频道、新浪微舆情(舆情平台)、同行业微博、百度等,密切跟踪媒体言论,及早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收集、分析、核实对集团有重大影响的舆情,研判和评估风险,将舆情信息和处理情况及时报送集团党委宣传部。第四章 舆情信息的报告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集团党委宣传部每

7、日整理舆情信息编辑每日舆情呈集团主要领导阅示。集团所属各单位每月 5 日前以舆情信息统计表形式报送本单位上月舆情信息。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舆情危机坚持“第一时间,一事一报”的原则。各责任单位第一时间将收集到的负面舆情,按照电话、电子邮件双项报送要求及时准确地报告舆情管理办公室。5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在可能引发重大舆情危机的行为或事件发生后,各责任单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拟定应对措施,防止事态扩展,并于第一时间(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 2 小时)电话向上报舆情管理办公室。第五章 舆情信息的处置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舆情信息处置原则(一)快速反应、迅速行动。集团及所属各单位应保持对舆情信息的敏感度,快速反应、

8、迅速行动;快速制定相应的舆情危机应对方案;(二)协调宣传、真诚沟通。集团在处理舆情危机的过程中,应协调和组织好对外宣传工作,严格保证一致性,同时要自始至终保持与媒体的真诚沟通,在不违反规定和原则的情况下真实真诚解答媒体的疑问、消除疑虑,以避免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引发不必要的猜测和谣传。(三)勇于面对、主动承担。集团在处理舆情危机的过程中,应表现出勇于面对、主动承担的态度,及时核查相关信息,低调处理、暂避对抗,积极配合做好相关事宜。(四)系统运作、化险为夷。集团在舆情危机应对过程中,应有系统运作的意识,努力将危机转变为有利契机,化险为夷,塑造良好社会形象。6(五)提前介入、预防为主。要与新闻主管

9、部门、大众媒体维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在危机的酝酿期查找各种危机的征兆,提前加以修正和补救,减少损失。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一般舆情处置流程(一)受理留言。(一)受理留言。集团网络舆情管理员对发现的网站上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下载登记审核并向部门负责人和集团领导汇报。(二)批(二)批办办留言。留言。对确定需回复的留言信息,以舆情处置工作联系单形式,经集团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批示后转相关单位办理落实;对需要多个单位办理的进行协调,明确牵头领办单位。(三)(三)办办理回复。理回复。相关单位收到批办的舆情处置工作联系单后,对网民留言所涉及的具体事项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置。回

10、复办理情况及回复意见要在 3 日内以书面形式反馈党委宣传部。需紧急处理的网民留言,所涉单位在接到舆情处置工作联系单后,2 天内予以明确答复。(四)跟踪督(四)跟踪督办办。 。党委宣传部对批转出去的留言办理件进行跟踪,对未按时办理或不按有关规定办理的承办单位进行督办,确保问题按期办结。对超过规定期限既未作回复又未作说明的单位,将进行通报。(五)(五)审审定回复。定回复。相关单位上报的书面回复意见,经相关领导审定后,由集团网络舆情管理员将答复内容通过网民原留言的7网站进行反馈。回复的时限为网民反映事项后 3 日内,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不得超过 5 日。(六)立卷(六)立卷归归档。档。党委宣传部对网民

11、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的原始材料、有关单位的办理情况、交办回复记录、领导批示件和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及时立卷归档。集团各部门及所属各单位自行发现的一般舆情信息可及时主动处置、妥善回复,并于 3 日内以舆情处置备案表的形式向集团党委宣传部备案。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舆情危机处置流程(一)及(一)及时时反反应应。 。在可能引发舆情危机的行为或事件发生后,责任部门/单位应及时启动紧急预案妥善处置,并编辑简炼的紧急信息,在半小时内电话报告舆情管理办公室,在 1 小时内做出书面报告。(二)控制事(二)控制事态态。 。做好舆情危机发生源头的工作,确保不再发生新的危机和新的消息源传出。做好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和新闻

12、媒体的工作,确保新闻媒体不再大规模地进行恶性新闻宣传。(三)(三)舆舆情情监测监测。 。如发布了新闻通稿,要进行跟踪,监控网络、电台电视台、微博微信。对于自有媒体发布的新闻信息,要联络“XXX 发布”平台和熟悉的“大 V”进行转发;对于网络热议的问题,要提出引导建议,得到批准后,主动发声,直接回复问题;对于网络谣言,要及时报告舆情危机管理小组协调处理,必要的时候请求网管部门处理。8(四)危机(四)危机转转化。化。通过快捷有效负责任的解决措施,把舆情危机进行转化,向社会展示集团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挽回公众信任。(五)(五)总结评总结评估。估。危机解决后,舆情管理办公室要总结评估,进一步完善集团

13、的舆情危机管理工作。第六章 考核与奖惩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严格舆情考核。年底对集团各部门、所属各单位的舆情处置情况进行统计,对在舆情处置中表现优秀的部门/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对在舆情处置中不予配合或敷衍了事的部门/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后果的,依照有关规定查处。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集团内部有关部门/单位及相关知情人员对前述舆情负有保密义务,在统一口径发布之前,不得私自对外公开或者泄露,不得肆意加工和渲染。如有违反保密义务的行为发生,给集团造成损失的,集团有权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警告、解除劳动合同等处分,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则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集团党委宣传部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试行。附件:1.每日舆情2.舆情信息统计表93.舆情督办工作联系单4.舆情处置备案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