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课件6经络养生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5424539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9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课件6经络养生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新版课件6经络养生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新版课件6经络养生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新版课件6经络养生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新版课件6经络养生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课件6经络养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课件6经络养生(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易与中医学之6经络与养生,本节内容概要,1.经络基础理论概述 2.经络养生之推拿养生整体保健20法,影视欣赏,答疑讨论,经络的概念,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经络,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十五络脉,内脏腑,(外),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经络的概念,医学入门经穴起止说:“经,径也。径直者为经,经之支脉旁出者为络。”即是说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络,有网络之意,是经脉的大小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并像网络一样相互联络。经脉大多循行于深部;络脉则循行于较浅的部位,有的络脉还显现于体表。,经络的起源,一、砭刺说,即由点到线说。 二、导引说,即由

2、线到点说。,经络学说的形成,经络学说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如下历史阶段: 内经成书以前 内经成书时期 内经以后至近代,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他如奇经、经别和络脉等都是以十二经脉为主体,彼此联系,相互配合而发挥作用的,所以十二经脉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而每一条经脉又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的名称,即是结合了阴阳、手足及脏腑等三方面要素而命名的。,十二经脉,阳分少阳、阳明、太阳;阴分少阴、厥阴、太阴。根据脏属阴、腑属阳;内侧属阴,外侧属阳的原则,即可将各条经脉按其所属

3、脏腑,并结合其循行于四肢的部位,从而订出各经之名称。手经循行于上肢;足经循行于下肢。阴经循行于四肢内侧,属脏;阳经循行于四肢外侧,属腑。手足三阴有少阴、厥阴、太阴之别;手足三阳则有少阳、阳明、太阳之异。,十二经脉手三阴,手太阴肺经 上肢内侧前缘,手少阴心经 上肢内侧后缘,手厥阴心包经 上肢内侧中线,十二经脉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 上肢外侧前缘,手太阳小肠经 上肢外侧后缘,手少阳三焦经 上肢外侧中线,十二经脉足三阴,足太阴脾经 下肢内侧前缘,足少阴肾经 下肢内侧后缘,足厥阴肝经 下肢内侧中线,十二经脉足三阳,足阳明胃经 下肢外侧前缘,足太阳膀胱经 下肢外侧后缘,足少阳胆经 下肢外侧中线,* 在小腿

4、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叉之后,则脾经在前缘,肝经在中线。,腧穴概述,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腧穴可分为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经穴总数达361。 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包括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腧穴(井、荥、输、经、合)、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等。,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为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始发经,联系的器官有胃、喉咙和器官,属肺,络大肠,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肺经腧穴首穴是中府,末穴是少商,左右各11穴。常用保健穴:中府,列缺,少商。,经脉分布于食

5、指、上肢外侧前、肩前、颈、颊、鼻旁。在食指与手太阴肺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口、下齿、鼻,属大肠,络肺,在鼻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首穴是商阳,末穴是迎香,左右各20穴。常用保健穴:合谷,曲池,迎香。,经脉分布于头面、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缘及第二趾和大趾。在鼻旁与手阳明大肠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鼻、目、上齿,口唇,喉咙和乳房,属胃,络脾,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首穴是承泣,末穴是历兑,左右各45穴。保健要穴:足三里。,经脉主要分布于胸腹任脉旁开第三侧线和下肢内侧前缘及足大趾内侧。在足大趾与足阳明胃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咽、舌,属脾,络胃,注心中,在胸部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首穴是隐白,

6、末穴是大包,左右各21穴。保健穴:三阴交、血海。,经脉分布于腋下、上肢内侧后缘、掌中及手小指桡侧。在心中与足太阴脾经的支脉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心、使馆、目,属心,络小肠,在手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首穴是极泉,末穴是少冲,左右各9穴。保健穴:神门。,经脉分布于手小指的尺侧、上肢外侧后缘、肩后及肩胛部、颈部、面颊、目外眦、耳中、目内眦。在手小指与手少阴心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使馆、横隔、胃、小肠、耳、目内外眦,在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首穴是少泽,末穴是听宫,左右各19穴。保健穴:后溪,听宫,养老。,经脉分布在头面、腰背第一、二侧线及下肢外侧后缘和足小趾。在内眼角与手太阳小肠经衔接,联

7、系的脏腑器官有目、鼻、脑,属膀胱,络肾,在足小趾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首穴是睛明,末穴是至阴,左右各67穴。保健穴:睛明,肾俞。,经脉分布于第五趾、足底及下肢内侧后缘和胸腹第一侧线。在足小趾与足太阳膀胱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喉咙、舌,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络心,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首穴是涌泉,末穴是俞府,左右各27穴。保健穴:涌泉,太溪。,经脉分布于胸胁、上肢内侧中间、掌中、中指。在胸中与足少阴肾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心包,络三焦,在无名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首穴是天池,末穴是中冲,左右各9穴。保健穴:劳宫,内关,中冲。,经脉分布于上肢外侧中间、肩颈和头面。在无名指与手厥阴心

8、包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耳、目,属三焦,络心包,在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首穴是关冲,末穴是丝竹空,左右各23穴。保健穴:阳池,丝竹空。,经脉分布于头面、胁肋、下肢外侧中间、第四趾和大趾。在目外眦与手少阳三焦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目、耳,属胆,络肝,在足大趾甲后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首穴是童子髎,末穴是足窍阴,左右各44穴。保健穴:凤池、环跳,童子髎。,经脉分布于足大趾,在内踝上八寸以下分布于小腿内侧的足太阴经脉之前,在内踝上八寸以上,分布于大腿内侧的足太阴与足少阴之间,至小腹,布胁肋,入颃颡,连目系,至巅顶,环唇内。在足大趾甲后与足少阳胆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阴器,目系,喉咙之后,颃颡

9、,唇内,胃,肺,属肝,络胆,在肺中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首穴是大墩,末穴是期门,左右各14穴。保健穴:章门。,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即是说,手三阴经均起于胸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均起于手指,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均起于头面部,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均起于足趾,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交手三阴经。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营卫生会)的循环径路。,十二经脉的走向,1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 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手少阴

10、心经在小指端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手厥阴心包经在无名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足阳明胃经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交接;足太阳膀胱经在足小趾与足少阴肾经交接;足少阳胆经在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与足厥阴肝经交接。,十二经脉的交接,2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相接 如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旁;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交接于目内眦;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交接于目外眦。,十二经脉的交接,3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 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十二经脉的交接,奇经八脉,又称“奇经”,是指在十二经脉之外“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而言,包

11、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在内。奇者,异也。由于奇经八脉在循行上和与内脏的联系上均有别于十二经脉,故称其为“奇经”。,奇经八脉,督脉主干行于背部正中线。与足厥阴肝经衔接,交于任脉。联系的脏腑器官主要有:胞中、心、脑、喉、目等。其络脉从长强上背、项、头。 首穴为长强,末穴为龈交,一名一穴,共28穴。保健穴:大椎,百会,水沟(人中)。,任脉起于胞中,其主干行于前正中线,按十四经流注与督脉衔接,交于手太阴肺经。联系的脏腑器官主要有胞中、咽喉、唇口、目。 首穴为会阴,末穴为承浆,一名一穴,共24穴。保健穴:膻中,关元,气海,神阙(脐中)。,经络养生的方法,1.针刺养生; 2.灸法

12、养生; 3.拔罐养生; 4.腧穴养生; 5.推拿养生; 6.气功养生; 7.药物养生; 8.经络美容; 9.经络健身法; 10.经络诊病防病法。,影响健康的几道阀门,禀赋基因,养生保健,未病先防,小病早医,重病抢救,优生优育,健康生 活习惯,预防医学,社区医疗,医院急诊,推拿养生之整体保健法,1.浴面两掌互相搓热,两手伸开,中指自鼻翼两侧沿鼻梁上抹经眉头至前额。然后四指放平分推至两额角,再用两掌心自上而下摩面颊,中指还到鼻翼。如此称为一次,擦2030次。此法可养肌荣肤,祛风散寒,调理血气。古代有“搓涂自美颜”之说。持之以恒,能使皮肤滋润,容颜美好。,推拿养生之整体保健法,2.熨目黎明时,双手相

13、摩擦,搓热后用手掌放于两眼之上,如此反复3次。然后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按压眼球,稍停片刻即可。此法有怡神悦目、预防目疾之功。,推拿养生之整体保健法,3.按眉用双手拇指关节背侧按摩双眉,自眉头至眉梢,经攒竹、鱼腰、鱼尾、丝竹空等穴,可稍用力,自感略有酸痛为度,可以连续按摩510次。此法有明目醒神、活血止痛之功。可用于眼保健,还可防治头痛、眩晕、视物不清等。,推拿养生之整体保健法,4.搓鼻双手拇指微屈,其余四指握拳,先将屈曲的拇指关节互相搓摩至微热,然后自两侧鼻翼开始,向上沿鼻梁搓自目内眦下2030次。再用屈曲的拇指关节分别在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按揉2030次,用指甲掐鼻中隔和人中各35次。此法可

14、宣肺理气,通调鼻窍,能防治感冒、鼻塞不通,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治面神经麻痹。,推拿养生之整体保健法,5.摩耳用两手掌根使耳壳前后对折再紧按耳孔,两手食、中指轮流轻击枕骨下部相当于风池穴处约2030次。然后手指不动, 掌心掩按耳孔后骤然放开,如此反复开闭1020次;再用双手拇指在耳廓后,食指在耳廓前,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20次,再2用同样方法按摩耳垂2030次,同时向上提拉耳轮各2030次,以耳部感觉发热为度。此法有补肾益阴、清肝解郁、通调经脉、和合脏腑的功能。,推拿养生之整体保健法,6.摩(梳)头两手五指屈曲,从前额沿头顶至枕部推2030次,如梳发样。再用右手或左手指端自前额向项后按揉35遍。用

15、两手五指屈曲,以指端均匀轻轻叩击头顶部。再用两手抓握头发向上提抖35次。用两手拇指置于玉枕穴处,作左右横向按揉2030次,再揉风池穴35次。最后将两手十指交叉,抱于枕骨部,两掌心相对用力作一紧一松的挤按1020次。本法有畅通头部经络、益智、防止脱发等功能。,推拿养生之整体保健法,7.搓颈用左手或右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置于颈部两侧,掌心贴喉结自上而下搓2030遍,再用中指天突穴510次。此法有理气化痰、清热利咽之功。可防治咽喉炎、梅核气等疾病。,推拿养生之整体保健法,8.推桥弓用左手推右颈部,从乳突往下至肩内侧,头向左倾,用右手推左侧时头向右倾。此法有降逆泻火、通络止痛之功。可防治高血压、偏正头

16、痛等。,推拿养生之整体保健法,9.浴胸用右手掌按在左乳上方,手指并拢向下,用力推至左侧腹股沟处,右手类似,一左一右为一次,做1020次。此法有理气运脾、消食化痰之功。可防治肝气不舒脾失健运的胸脘痞闷、厌食等。,推拿养生之整体保健法,10.按揉胸用中指面沿锁骨下肋骨间隙由内向外,由第一、二肋间,二、三肋间顺序向下,适当按揉,以酸胀为度。此法有宽胸理气、宣肺平喘之功。适用于胸闷、咳嗽、气喘、太息等。,推拿养生之整体保健法,11.摩胸左手按于胸前区,右手按在左手背上,作顺时针方向摩动4050次,然后作逆时针摩动4050次。此法有活血理气,强心通络之功,对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供血,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等有一定疗效。,推拿养生之整体保健法,12.拍胸以一手掌心内凹,五指张开,用掌拍击胸部,注意在拍击时切勿屏气,约10次,左右手交替拍击。此法有理气安神,活血通络,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胸闷胁痛、心烦失眠及咳嗽喘促等的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