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3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5421165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3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3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3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3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3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3(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主学习新知全解,深圳,海南省,公有制,外向型经济,上海,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国际行情,上海,产业,高科技,合作探究核心突破,史料应用 (1)中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选择在此处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提示: 最早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原因: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打破封闭状态,以经济特区为窗口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条件优越,如位于东南沿海,隶属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便于吸引外资;资源比较丰富;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权力中心,环境相对宽松、干扰少,有利于改革试验。,(2)结合史料二指出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成

2、功创建有什么意义? 提示: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史料应用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提示: 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怎样的特点?有何重大意义? 提示: 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意义:抓住机遇,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规范集训学业达标,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含义。特区的“特”是指在经济领域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答案: D,答案: A,3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

3、、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这五个经济特区( ) A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B享有高度自治权 C率先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D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解析: 五个经济特区“特”在特殊的经济政策。A项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在港澳台;B项享有高度自治权是指台湾;C项率先实行国有企业改革是指城市的改革。 答案: D,答案: C,5(2016浙江学考)1988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在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在( ) A大连 B厦门 C北海 D深圳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在大连。故A项正确。 答案: A,6(2016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世纪90年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的开发开放区是( ) A深圳 B浦东 C厦门 D海南 解析: 20世纪90年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课时作业,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