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19课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5419392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19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19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19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19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19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19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19课(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感动中国,震撼世界,第19课,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线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制定了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科技振兴的伟大历程。,古 代,辉煌,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近 代,落后,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备受欺凌,新中国,振兴,材料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2、 毛泽东,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背景成就,有人曾戏说:人类探索太空是因为地球上的人口太多了,希望有朝一日能把一部分地球人迁到太空居住。 这虽是个戏言,但却说出了一个问题:地球上人口太多了!人口的增长必然带来一个问题:饥饿!,饥饿的女孩(摄影者是1994年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 画面没有一点悦目之处,干枯的土地,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一只紧盯着这个孩子、急不可耐要扑向“猎物”的兀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04年8日发表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中国农民有这么一种说法:

3、“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吗?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说?,邓小平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背景成就意义,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背景 成果 意义2、生物技术的发展,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研制,1999年9月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 000万个碱基对。中国成为继美、英、日、德、法之后第六个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参与国,也是参与计划的唯

4、一发展中国家。,导弹、 核 技 术,航天 技术,信息 技术,生物 技术,1964,1964,1991,1994,1970,1992-,20C50S,1983,1993,1965,1973,20C末,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秦山核电站(浙江),大亚湾核电站(广东),“东方红一号” 卫星,“神舟”号载人飞船航天工程,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巨型计算机“银河-号”,巨型计算机“银河-号”,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杂交水稻-南优2号,参加人类基因工程研究,加强国防能力 ;提高国际地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世界第五,进入航天时代,世界第三个,世界第一,开辟了,提高了;有肋于,居世界前列,加速

5、了国家信息化发展,达到了;作出了,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建国以来科技能够取得发展的原因?,总结: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 .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吸收人类文明成就,并在创新中求发展; .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 5.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学史感悟:,感悟一: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感悟二:科教兴国。,感悟三: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感悟四: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国!让感动变

6、成行动,让中国感动世界!,课堂检测,1、“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所阐述的观点的有 中国将不再发展核武器 中国不承诺不使用核武器 中国承诺不使用核武器 中国将继续必要的核试验 发展核武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 发展核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消灭核工业 A B C D ,C,2、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号发射成功 C. “神舟”号飞船进太空 D. “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B,3、下列科技成就,是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

7、”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银河”型计算机诞生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 B C D ,D,4、美国人唐帕尔伯格曾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邓小平,A,5、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进入轨 D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D,6、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

8、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B,建国初期,我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经济建设刚刚起步;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做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找地球卫星即 的战略决策,以打破苏美等国对 的垄断。建国后,我国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把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两弹一星”,核武器和空间技术,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国防能力;先后建成的 核电站和 核电站,成为我国军转民、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年,中国自性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4,秦山,大亚湾,1964,年,第一颗人造卫星 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并开始进入航

9、天时代。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 升上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第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1970,“东方红一号”,1992,杨利伟,三,五,(1)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的战略决略,(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3)2003年起,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航天英雄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神舟六号飞船:2005年10月9日,40岁的费俊龙和41岁的聂海胜搭载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神舟七号飞船:2008年月日搭

10、载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9月27日,翟志刚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中国人,中国由此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中国人口众多,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急需提高粮食产量,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比常规水稻增产20%。2001年,获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 “ ”。,1973,南优2号,最高科技术奖,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的 。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饥饿问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第一人,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的计算机技术至关重要。,年,中国成功研制出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11、定名为年,每秒运算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1983,“银河I号”。,2002,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原子弹 导 弹 人造地球卫星,邓稼先(19241986),中国物理学家;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当年返回祖国。他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核试验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秦山核电站内部,大亚湾核电站,

12、2. 中国和平利用核能(秦山、大亚湾核电站),1、立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揭开导弹、火箭发展史新一页。,钱学森一家,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从事火箭导弹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筹划回国支援祖国建设,但受到美国当局阻挠,历时5年最后才于1955年回国。他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83年研制成功的银河系巨型计算机,我国的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