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病医学免疫学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5418558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缺陷病医学免疫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免疫缺陷病医学免疫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免疫缺陷病医学免疫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免疫缺陷病医学免疫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免疫缺陷病医学免疫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缺陷病医学免疫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缺陷病医学免疫学(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缺陷病,一. 概述,1. 定义:,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免疫系统 先天发育不全 或后天损害,免疫功能障碍,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 分类,原发性(先天性) 继发性(获得性),Primary PIDD,Secondary SIDD,体液免疫缺陷 细胞免疫缺陷 联合免疫缺陷 吞噬细胞缺陷 补体缺陷,3. 共同的特点,体液免疫缺陷吞噬细胞缺陷补体缺陷,化脓性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脓皮病,细胞免疫缺陷,病毒、真菌、胞内菌、原虫,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大大

2、增加,自身免疫病发病率增高,以SLE、类风关多见,遗传倾向,二.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先天性(多为遗传性)发育缺陷,免疫功能不全,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B细胞 T细胞 联合,吞噬细胞 补体,50% 18% 20% 10% 2%,1. 原发性B细胞免疫缺陷病,血清中某一类或全部类别的抗体水平降低,胞外菌易感,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A缺陷性联高IgM血症,X染色体上Bruton酪氨酸激酶基因缺陷,前B细胞,成熟B细胞,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X染色体上CD40L基因突变,IgG、IgA、IgE均明显降低,IgM正常或增高,2. 原发性T细胞缺陷,T细胞缺陷,细胞免疫缺陷,缺辅助T,

3、体液免疫不全,对各种胞内胞外微生物普遍易感肿瘤高发,DiGeorge综合征(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T细胞信号转导的缺陷,CD3链缺陷 CD3链缺陷 ZAP-70缺陷,T细胞应答缺陷,3. 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T、B细胞共同缺陷,严重的持续的病毒感染和机会性感染,接种活疫苗,全身性感染而致死,口腔和皮肤的白色念珠菌感染 轮状病毒和肠道细菌引起的顽固性腹泻 卡氏肺囊虫引起的肺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性联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IL-2受体链基因突变,多种CK受体功能缺陷,T细胞发育停滞于pro-T,腺苷脱氨酶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陷,T、B发育停滞,MHC I/II 类分子缺陷,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N

4、A修复缺陷,TCR、Ig基因异常,伴小脑进行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性连锁隐性遗传,T、B、血小板均受影响,湿疹、血小板减少、化脓菌感染,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征,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4. 补体系统缺陷,补体固有成分缺陷补体调节分子缺陷 补体受体缺陷,C1q、C1r、C1s、C4、C2、C3、P、D,C1INH、DAF、CD59,CR1、CR4、CR3,化脓菌感染和自身免疫病高发,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5. 吞噬细胞缺陷,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慢性肉芽肿,吞噬细胞功能缺陷,NADPH氧化酶系统的基因缺陷,细胞呼吸爆发受阻,杀菌能力下降,反复化脓菌感染和/或慢性

5、化脓性肉芽肿,三.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一)常见原因,1. 营养不良,影响免疫细胞成熟、降低免疫应答水平,2. 感染:,病毒(HIV、麻疹、巨细胞、风疹、EB病毒),胞内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原虫,蠕虫,3. 医源性: 免疫抑制剂、放射,4. 肿瘤:,尤其免疫系统恶性肿瘤常可进行性抑制免疫功能,如 Hodgkin病致细胞免疫缺陷,慢性白血病,B细胞增殖受损,(二)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1. 流行情况,1981年发现首例,至03年底,已有1600万人死亡,4000万人感染HIV,非洲最严重,南亚东南亚次之,我国

6、亦非净土:已报告84万,2. 病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可分为HIV-1和HIV-2两型,AIDS主要由HIV-1所致,约占95%,3. 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源为为HIV无症状携带者和AIDS病人,病毒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唾液、脑脊液等体液中,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途径、母婴垂直传播,4、AIDS发病机制,(1)HIV侵入免疫细胞:,HIV包膜蛋白 gp120,CD4,受体,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4和CCR5),辅助受体,CD4+ T 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受体结合,

7、包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进入细胞内,双链RNA逆转录为DNA,整合入宿主基因组,潜伏期,大量复制并合成病毒蛋白,装配成完整病毒并以出芽的方式释放出细胞外,(2)损伤免疫细胞及免疫系统异常,CD4+细胞数量下降、功能受损,CD4+/CD8+T比值倒置,HIV直接杀伤 HIV间接杀伤 HIV诱导细胞凋亡,巨噬细胞: 功能抑制、HIV庇护,HIV感染后在细胞内复制,但不杀死细胞,故巨噬细胞是HIV的重要庇护所,并可将病毒播散至其它组织,树突状细胞:数量减少、功能下降、HIV储存,FDC通过Fc受体携带HIV-Ab复合物传染给CD4+T细胞和M,B细胞: 功能紊乱、抗体应答下降,HIV可多克隆激活B细胞

8、,表现为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并产生多种自身抗体,(3)HIV免疫逃逸机制,表位变异 FDC保护 潜伏感染,5. 临床特点,急性病毒血症期:,潜伏期或无症状期:,症状期,AIDS期,流感样症状、外周血高病毒血症、CD4+T细胞明显减少,外周血HIV相对较低,CD4+T回升至一定水平,但逐渐减少,免疫系统进行性衰竭,AIDS相关征候群: 发热、盗汗、消瘦、腹泻、炎症性皮肤病、全身淋巴结肿大,有病毒血症,机会性感染:,为死亡的主要原因,白色念珠菌、卡氏肺囊虫、巨细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新型隐球菌、鸟型结核杆菌、鼠弓形虫等,恶性肿瘤,Kaposi肉瘤、B细胞淋巴瘤等,神经系统疾病,1/3病人可出现,如爱滋病性痴呆,6、对HIV的免疫应答,抗体TcTh,中和抗体等,杀伤感染靶细胞,无症状期Th1为主,有症状期Th2为主,7 . AIDS的预防和治疗,切断传播途径:,不洁性接触、吸毒注射器、医源性,发展疫苗:,8、AIDS的免疫学诊断,抗原检测抗体检测CD4+T计数,急性期与症状期,全程,免疫系统损害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